乾式擴印機

乾式擴印機

乾式擴印機簡稱擴印機,實質是照片彩擴機,其原理是利用噴墨技術來擴印照片。 乾式擴印,其成像的原理是噴墨列印技術。 乾式擴印只是相紙吸收墨水的物理反應,完全不同於傳統照片的沖印技術。

定義

乾式擴印機簡稱擴印機,實質是照片彩擴機,其原理是利用噴墨技術來擴印照片。
雖然也是噴墨列印原理,但擴印機與印表機不同,其墨水顏色、輸出速度、輸出質量以及幅畫都是印表機無法匹及的。
所謂乾式,是相對於之前傳統數碼沖印設備(濕式)而言的,兩者都是專業照片輸出設備,區別就在於後者需要用藥水沖洗。

乾式擴印機

專業照片輸出是上個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彩色高精度列印技術自20世紀90年代初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過10多年的飛速發展,已在廣告業、辦公自動化、數碼影像列印、印刷打樣等領域廣泛使用。近年來,專業噴墨輸出在數碼影像輸出領域的套用特別引人矚目,隨著噴墨輸出技術日新月異的進步,其影像輸出的質量越來越為專業人士所稱讚,已呈現快速上升之勢。噴墨輸出照片擁有其獨特的色彩表現及防褪色防水功能。

乾式擴印機乾式擴印機

歷史淵源

1. 1976年,第一台噴墨印表機誕生

噴墨列印技術早在1960年就有人提出,但過了16年第一部商業化噴墨印表機才誕生在IBM,原始的IBM4640採用歐洲瑞典路德工業技術學院的教授Hertz 和他的同僚所開發,稱之為連續式噴墨技術。所謂連續式噴墨,是無論印紋或非印紋,都以連續的方式產生墨滴,再將非印紋的墨滴回收或分散。但此技術幾乎是用滴的方式將墨點印到紙上,效果之差可以想像,因此在現實中毫無實用價值。

2. 1976年,壓電式墨點控制技術問世

與IBM4640同年,西門子科技的三位先驅研究者Zoltan, Kyser 和Sear在同年研發發展成功壓電式墨點控制技術(EPSON 技術的前身),並將其成功運用在Seimens Pt-80上,此款印表機在1978年量產銷售,成為世界上第一部具有商業價值的噴墨印表機。

3. 1994年,微壓電列印技術問世

早在上個世紀的70年代,愛普生就開始了壓電技術的研究,歷經將近20年,終於成功地將微壓電列印技術套用於印表機領域,實現了產品化。微電壓技術的基本原理是將許多微小的壓電陶瓷放置到噴墨印表機的列印頭噴嘴附近,利用墨水在電壓作用下會發生形變的原理,使噴嘴中的墨汁噴出,在輸出介質表面形成圖案。 愛普生的智慧型墨滴變換技術、自然色彩還原技術、超精微墨滴技術等在噴墨水輸出領域占有重要地位。

4.2002年,乾式擴印設備問世

愛普生微壓電列印技術的出現,使畫面的觀感發生的質的飛越,甚至於匹及照片效果。於是人們開始想像,能否完善這種技術並使用專業的噴墨列印相紙來從事影像照片輸出呢?終於在21世紀初,諾日士聯手愛普生,在2002年研製世界第一台小型乾式彩擴設備——dDp421。為了使照片具有較好的保存時間,它採用了七色顏料墨水。緊接著諾日士又推出一款相同技術原理的設備——dDp621。
這種新產品的問世,完全顛覆了人們對傳統銀鹽沖印照片的慣性思維,墨水列印照片的神話已經成為現實。諾日dDp421/621以其靈活小巧可移動的機型、優質的輸出效果、長久的保存時間、快速輸出、環保節能等優勢迅速占領國際市場,成為2003國際市場上最為熱銷的產品。

5. 2008年,高精度乾式彩擴設備問世

由於顏料墨水屬於顆粒懸溶液,為了不堵塞列印頭,對碾磨工藝的要求非常高,而且成本也較高。為了滿足廣大印刷企業的需求,作為一個新的乾式彩擴方案的先驅,諾日士於2008年1月又推出使用染料墨水的新式乾式彩擴——諾日士D701。相比前幾年的dDp421/621來說,D701的機身更加小巧,輸出長度可達到36寸。採用全新諾日士研發的四色墨水系統(Y、M、C、B),並改進了列印頭的技術,使一個黑點呈現出六個色階。不僅保證了保存時間,而且使畫面呈現出絢麗豐富的色彩,照片質量徹底超越銀鹽照片!

乾式擴印機乾式擴印機
隨後,2009年3月3日至5日,諾日士在美國拉斯維加斯會議中心推出諾日士D703。 緊接著,在2010年9月21日至26日,諾日士又在德國科隆“世界影像博覽會”上推出D1005HR。這兩款設備在精度、速度和擴印幅上又做了進一步的改良和提升。至此,噴墨輸出照片已經動搖了銀鹽沖印的傳統主導地位,噴墨輸出不僅僅衝擊著影像輸出領域,而且也在向醫療、圖文廣告業進軍。
富士等老牌大型企業在加速轉型的同時,也開始效仿諾日士生產乾式擴印設備。據悉,富士已開發出一款DL600的乾式擴印設備,後續也將致力於乾式擴印設備的製作和改良。

技術原理

乾式擴印,其成像的原理是噴墨列印技術。目前市場上以壓電式和熱泡式兩種技術為主。因熱泡式不好控制黑點大小,而且易產生高溫使墨水變質,一般都採用的是連續式噴墨水技術同壓電式技術的結合。
在噴墨操作前,壓電元件首先在信號的控制下微微收縮;然後,元件產生一次較大的延伸,把墨滴推出噴嘴;在墨滴馬上就要飛離噴嘴的瞬間,元件又會進行收縮,乾淨利索地把墨水液面從噴嘴收縮。這樣,墨滴液面得到了精確控制,每次噴出的墨滴都有完美的形狀和正確的飛行方向。在保證精度的同時,利用壓電驅動裝置對噴頭中墨水加以固定壓力,使其連續噴射。為進行記錄,利用振盪器的振動信號激勵射流生成墨水滴,並對其墨水滴大小和間距進行控制。由字元發生器、模擬調製器而來的列印信息對控制電報上電荷進行控制,形成帶電荷和不帶電荷的墨水滴,再由偏轉電極來改變墨水滴的飛行方向,使需要列印的墨水滴飛行到紙面上,生成字元/圖形紀錄。不參與紀錄的墨水滴由導管回收。對偏轉電極而言,有的系統採用兩對互相垂直的偏轉電極,對墨水滴列印位置進行二維偏轉型;有的系統對偏轉電極採用多維控制,即多維偏轉型。當黑點落到相紙表面時,就會被相紙塗層中的吸墨層吸收(如圖1)。
墨滴越小,列印的圖片就越清晰。假如我們將墨盒中的原色分別抽取不同的比例,再噴射到近似同一個點上,那么這個近似點便可以根據各原色不同的比例顯示出不同的顏色,這就是彩噴的基本原理。(如圖2)

吸墨層(圖1)吸墨層(圖1)
彩噴的基本原理(圖2)彩噴的基本原理(圖2)
圖1 圖2

在數碼影像輸出中的套用

噴墨列印技術出現於20世紀60年代,早期的噴墨印表機無法提供銀鹽沖印的圖像質量,直到近年來“Giclee”技術的出現,使得噴墨列印技術的列印精度大幅度的提高。噴墨列印從微觀上講就是把圖片的像素點轉變為列印紙上的墨點。這個墨點不是簡單地在紙上滴一顆墨點,兩是還要有一定酌灰度值。力了表現灰調,一系列的列印點會依照一個模式排放到紙張上來再現圖像中的一個像素。列印的精度與墨點有著密切的關係,有一種方法是用柵格化的方法來還原像素。即對於不同解析度的列印,用不同大小的墨點矩陣來表示一個像素,這個矩陣被稱之為柵格。比如說依照這一模式我們可以用3×3的矩陣來再現10個不同的灰度德,另外在柵格足寸不變的前提下,調節墨點大小可以產生更多的灰度值,進一步提高輸出圖像的質量。如此說來,矩陣大小和墨點大小是圖片輸出的決定因素。早期噴墨印表機正是在這一點上輸給了傳統的銀鹽圖片。
但由於銀鹽沖印的圖片電於受翻工藝本身的限制,在沖印的過程中圖片的承載介質需要在不同的化學藥劑溶液中多次浸潤,這不免會降低承載介質本身的壽命。而且圖片在保存中受溫度、濕度和光照的影響在空氣中比較容易氧化,出現退色現象。一般來說,黑白照片的保存時間最多不過100年,而彩色照片的保存時間則更少,5~10年時間圖片的顏色就會出現退色,嚴重的甚至無法認清圖片原貌。
乾式擴印使用的墨水本身耐光性好、性質穩定,最重要的是墨水有樹脂層的保護,使得顏料本身不與空氣直接接觸,大大減小了受外界環境因素而發生變質的可能。在列印過程中,通過靜電吸附使墨水附著在介質表面,這其中並不發生化學反應,所以墨水與介質本身的化學性質都沒有發生任何改變。另外如果配合特種列印介質,比如純棉無酸紙,則更可以使輸出的圖片得以長久保存lmj。在模擬環境下的加速老化實驗中,數據顯示,在純棉無酸紙上使用噴墨印表機輸出的彩色圖片可以保存108年以上,黑白照片可保存200年以上。

乾式擴印的特點

1: 綠色環保。

乾式擴印只是相紙吸收墨水的物理反應,完全不同於傳統照片的沖印技術。不僅速度非常快,更重要的是它完全遵從低碳環保理念:綠色無污染,無需烘乾,也無需複雜的程式,更不需要請專業的技工,對操作人員和顧客都完全沒有任何傷害。

2:靈活可移動。

乾式擴印設備一般體積較小,占地面積圴不超過一平方米。可以搬運到需要拍攝的現場進行工作,快捷輸出,方便顧客。

3:耗電少。

因機身小,其本身設計的程式也沒有沖印設備複雜,一般來說耗電在一小時750W~1200W左右。

4: 幅面長。

在寬度固定的情況下,擴印機長度都可以達到36寸。

5:擴印速度快。

3R的每小時出片在750張到1200張左右。

6:照片效果好。

染料墨水以其鮮艷的色彩和良好的還原性,使畫面更加真實,層次豐富,呈現出立體質感。但需要注意的是:如果是專業照片的輸出,在列印相紙的選擇上要慎重。不同檔次的列印相紙,其列印效果是不一樣的。如果列印相紙較差,畫面會感覺比較粗糙,而且缺乏光澤。

前景

專業照片輸出是上個世紀人類最偉大的發明之一,彩色高精度列印技術自20世紀90年代進入中國市場以來,經過10多年的飛速發展,已在廣告業、辦公自動化、數碼影像列印、印刷打樣等領域廣泛使用。
近年來乾式擴印在數碼影像輸出領域的套用特別引人矚目,其影像輸出質量越來越為專業人士所稱讚,噴墨輸出技術現已成為全球影像行業的發展趨勢.。更加重要的是,噴墨輸出照片環保無污染,現已開始運用在醫療輸出領域。相信在不久的將來,噴墨技術將會廣泛套用在各個圖像輸出領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