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飛薊[中藥]

水飛薊[中藥]
水飛薊[中藥]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水飛薊,中藥名。為菊科植物水飛薊的乾燥成熟果實,秋季果實成熟時採收果序,曬乾,打下果實,除去雜質,曬乾。其性味苦涼,有清熱解毒,疏肝利膽之功效。常用於肝膽濕熱,脅痛,黃疸。

基本信息

入藥部位

菊科植物水飛薊的乾燥成熟果實。

性味

苦,涼。

歸經

歸肝、膽經。

功效

清熱解毒,疏肝利膽。

主治

肝膽濕熱,脅痛,黃疸。

用法用量

1供配製成藥用。(《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  

2用水飛薊賓(水飛薊素、奶薊素、西利馬靈)治療肝炎,口服每次70~140毫克,每日3次,至少服5~6周,症狀改善後,給予維持量,每次35~70毫克,每日3次。用糖衣丸(每粒35毫克)亦可。(《全國中草藥彙編》)  

炮製方法

取原藥材,除去雜質,篩去灰屑。

生理特性

其呈長倒卵形或橢圓形,長5~7mm,寬2~3mm。表面淡灰棕色至黑褐色,光滑,有細縱花紋。頂端鈍圓,稍寬,有一圓環,中間具點狀花柱殘跡,基部略窄。質堅硬。破開後可見子葉2片,淺黃白色,富油性。氣微,味淡。其喜涼爽乾燥氣候,適應性強,對土壤、水分要求不嚴,沙灘地、鹽鹼地均可種植。

產地

中國各地公園、植物園或園庭都有栽培,常見於陝西、甘肅、黑龍江和河北等省。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