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龍澗[山東]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區域面積530多公頃。其中:林木覆蓋面積200多公頃,水域面積40多公頃,耕地面積290多公頃。自然風景區為低山丘陵地形,山丘最高處海拔78.40米,最低處海拔30.60米,最大高差差近50米。地層分布為中生界侏羅系地層。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歷史悠久,曾經一度輝煌的斟鄩故國就在位於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南5公里的丁村一帶。我國歷史上的許多著名人物曾經在此隱居,所以以前古蹟甚多,有仙姑洞、龍王廟、姜太公釣魚亭、晏嬰祠、公冶長賞鳥亭、蘇東坡賞月亭、劉伯溫飲酒亭、鄭板橋竹林碑等,可惜這些古蹟皆毀於不同朝代的戰亂。

基本信息

濰坊九龍澗

在北緯36o39′,東經119°21′的地方,有一處風光旖旎的自然景觀,一塊未開墾的處女地,她就是九龍澗自然風景區。按行政區域劃分,九龍澗自然風景區位於世界著名風箏都(中國)山東省濰坊市東郊20公里處。按行政區域劃分,九龍澗自然風景區位於世界著名風箏都(中國)山東省濰坊市東郊20公里的坊子區穆村鎮境內。東臨穆村鎮政府所在地,西與朱家營村毗鄰,南臨官莊,北與眉村鎮接壤。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簡介

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在太古代泰山變質岩和古生代寒武紀地層之上,岩石以凝灰岩、中基性火山碎屑為主,尚見到安山珍珠岩,英安岩和霏細班岩。區內地勢西高東低,其景色特色是“自然、古樸、幽雅、怪奇”。景區內植被蔥蘢,草甸開闊,鳥語花香;峭壁林立,溝壑縱橫,時連時分,蜿蜒綿長,大大小小形成三個谷、九條溝和九個澗。當地人稱三個谷分別為:紅梁谷、桃花谷、牧羊谷;九條溝分別為:小龍溝、大龍溝、西龍溝、北龍溝、南龍溝、白龍溝、黑龍溝、青龍溝、赤龍溝;九條澗分別為:小龍澗、大龍澗、西龍澗、北龍澗、南龍澗、白龍澗、黑龍澗、青龍澗、赤龍澗,故名九龍澗。三谷、九溝和九澗,形狀不同,景色各異,景象萬千。九龍澗自然風景區屬溫帶季風區大陸性氣候,四季分明,氣溫適中,年平均氣12℃。清瀲幽深的澗水、遮天蔽日的林木和生機盎然的花草共同創造了這裡的涼爽的“小氣候”,人間正是炎熱的盛夏,此處的惠風卻濕潤、清新、涼爽,猶如不冷不熱的春風一般。這裡溪水潺潺,鳥聲清脆,特別是空氣中富含負離子和花草的幽香,沁人肺腑,令人心悅身爽。
此地還出土了很多古物,當地人曾在仙姑洞中發現新石器時代的先人使用過的石杵、石臼、三角鬲、黑陶罐等器具。在當地民間還流傳著很多神話故事和歷史傳說。民間傳說寒浞和後弈的一個名叫蓬蒙的部下就是在此地聯手除掉了后羿,自立寒國(今九龍澗北部不遠的濰坊市寒亭區)稱王。民間傳說,韓信與齊王田廣和霸王的名將龍且率領的30多萬齊楚聯軍決戰的“濰水之戰”,就發生在九龍澗東部的濰水河段,韓信就是在這裡學會了風箏的製作技術……
經山東省政府批准,濰坊地方政府決定把九龍澗自然風景區打造成融旅遊觀光、娛樂與休閒度假於一體山水園林——九龍澗旅遊度假區。

九龍澗項目簡介

一、項目名稱:九龍澗生態旅遊度假區建設項目
二、項目內容:
該項目位於濰坊市坊子區穆村鎮,東起眉南路、西到朱家營村西、北至寶通街、南至太公堂山南側,規劃總用地15平方公里(2.7萬畝),可開發建設面積1萬畝。項目建設期預計3—8年,計畫於2014年12月全部完成。該項目總建築面積達200萬平方米。主要分五大塊:九龍澗森林公園、九龍澗體育公園、九龍澗高檔休閒度假區、舊村改造工程、航空俱樂部項目。
據悉,九龍國際鄉村俱樂部由香港帝景置業有限公司投資建設,占地面積4300畝,總投資12.5億元,計畫分三期五年完成,中心工程項目為九龍湖五星級國際大酒店、森林休閒度假村、托老中心、會員俱樂部。
三、市場分析:
濰坊市地處膠東半島,自然資源和歷史文化資源豐富。2003年12月濰坊市被國家旅遊局正式授予“中國優秀旅遊城市”稱號。2005年接待遊客889萬人次,旅遊收入5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15%和21%。 隨著新一輪濰坊市旅遊業發展規劃的實施,全市將加大投資開發建設力度,進一步搞好主要景區、景點建設,完善服務設施,挖掘民俗文化資源,大力發展旅遊業,使旅遊業形成規模。九龍澗項目為濰坊市旅遊業重點發展內容之一,建成後將進一步完善九龍澗生態旅遊區內旅遊設施,更好地展現九龍澗特色,吸引國內外遊客,市場潛力巨大。
項目建成後,將極大地改善濰坊城區的生態環境,提升城市的整體形象,成為全市一個新的經濟成長點,為當地引來人流,進而帶來資金流、文化流、信息流等,實現真正全社會共同受益的三大效益。
四、投資概算:該項目總投資45億元。
五、經濟效益分析:
該項目全部完成並正常經營,預計可實現淨利潤13億元,投資利潤率為28.89%,投資回收期10年。

九龍澗瀑布

九龍澗瀑布:位於花亭湖景區的何領村,太北線穿境而過,水路離景區大壩碼頭僅1公里,乘坐快艇5分鐘就可以到達。

風景

飛瀑三疊而成,全長約280米,落差70米,下有潭,屬季節性瀑布,每到雨水季節九龍澗瀑布穿雲破霧,飛奔直瀉,震撼山嶽,令人心悸,昔太湖知縣王庭有詩為證:“驚濤曉濺山花落,驟雨橫飛柳岸明,更為響從霄漢去,下方何處不甘霖。”清朝內閣中書魯之裕讚嘆道“夕陽楓引一川紅,曲徑偏於險處通”,“亂拋暑雪沾雙袖,忽聽晴雷起半空。”瀑布四周林木蒼翠,藤蘿匝地,鳥語花香,十分幽靜,潭邊有一塊亂石平地,景區建設者們正在籌資新建“觀瀑亭”於潭上,座於亭,仰望瀑布,確屬“飛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銀河落九天”的罕見奇觀。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