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零公社

九零公社

九零公社是地地鼠門裡一個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地鼠門專門為九零後的網友開始的一個娛樂性的社區論壇。 九零公社是地鼠門專為1990年之後出生的人們開設的一個綜合娛樂休閒社區,大家在這裡一起分享生活中學習中的問題,一起討論愛好及一些個人感興趣的話題,共同解決困難,互相幫助排憂解難,一同成長。由於九零後的人們多數尚未成年或者正在求學階段,地鼠門充分的考慮了這個個體人群的特點,在娛樂休閒的基礎上又大力的開展了一系列的愛國主義教育、社會責任教育、唯物主義人生觀與世界觀的培養等。

一 九零公社介紹

13網址

九零公社, 2009年1月1日正式開設

二 地鼠門簡介

1 地鼠門的由來

地鼠門是武俠小說里江湖中的一個重要門派。
江湖上一個特殊的門派,擅長輕功、縮骨功及視、聽能力。此門中人體形瘦小,貌似老鼠,形象猥瑣,但頭腦聰穎。
詳情見臥龍生著作《飛花逐月》、《銀月飛霜
地鼠門不以武功爭雄江湖,專以刺探江湖上各種秘密傳遞信息為業。人數眾多,布置廣泛,活動遍布南七北六一十三省,江湖上任何風吹草動都別想逃過他們的耳目。地鼠門門規戒律嚴明,活動極為小心,他們所做之事毫不違反江湖俠義,黑白兩道都謙讓幾分。追蹤術,易容術,穿牆術,偷竊術,逃遁術,是地鼠門的主要技藝。地鼠門以門主為首,門主麾下下分南北兩個總舵由南北兩位總瓢把子負責,南北兩個總舵下設九個分舵由各分舵主主持。
詳見絕情著《傅仇英雄傳》
無論是著名台灣武俠“四大天王”及“三劍客”之一的臥龍生先生,還是其後的絕情,在他們的武俠小說作品中都對地鼠門做了深刻的描寫,地鼠門的俠義之舉給人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拋開武俠小說中的地鼠門不說,真實的歷史中地鼠門是否曾經真實存在過,這一點是無從考證的,今天我們也沒有必要去追查的太清楚。

2 地鼠門的現狀

地鼠門是由《傅仇英雄傳》的作者絕情發起的一個以休閒、娛樂為主的綜合網站,是一個完全免費的網站,而且也將永久免費的為願意加入地鼠門的朋友們服務。
地鼠門現在已經開通地鼠家園、白領公社、地鼠公社、八零公社、九零公社、遊戲公社六個個下設站點。地鼠門完善的社區服務,只需一次註冊就可通行於所有下設站點,今後地鼠門還將開通更多的優秀站點,為廣大網友朋友們提供更好的網路娛樂、休閒服務,為所有用戶的生活增添樂趣。

三 九零後的定義

1 定義

90後指20世紀90年代出生的一代,有時泛指1990年以後出生(包括1990年)的所有人們。

2 90後與80後比較

90後與80後相同,均出生在中國改革開放後,但不同的是,90後在出生時改革開放已經顯現出明顯成效,同時也是中國信息飛速發展的年代。所以90後可以說是資訊時代的優先體驗者。由於中國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普遍為獨生子女,目前多數尚未成年。由於時代的發展和變化,90後的思想與理念與老一輩中國人有很大的不同,同時有著不同於前人的價值觀和行為方式,這也是90後受到質疑和批評的原因之一。

四 九零後詳細介紹

1、社會背景

90後從出生開始生活環境相對前幾代優越許多,沒有經歷過歷史和政治上的動盪,也沒有經歷過大的經濟波動。由於計畫生育政策的影響,90後的大部分都是獨生子女,除父母外,親情觀相對淡薄,在這樣的生長環境裡,有相當一部分人比前幾代人來說,更顯得有些孤僻。今日中國的信息發展迅速,同時由於“經濟全球一體化”的原因,全球各地的物品均湧入中國,各國交流日益廣泛,而90後相對年輕,對新事物的接受能力較強,在審美觀和價值觀方面也與前人有很大不同。
90後以及80後的個人素質與中國老一輩公民相比有明顯提高。 其生活習慣、價值觀、世界觀與國際主流接軌。另外,由於中國成長中的社會結構的激烈變動,90後和80後的分化現象較前面幾代人要更顯著,因此生活方式、價值觀等各方面也都更加多元化。

2、時代背景

在信息方面,1999年,中國只有四百多萬網際網路使用者,而到2007年,有了一億三千七百多萬人。根據中國青少年研究中心的調查顯示,7歲到15歲之間的中國兒童中,超過70%至少上過一次網。如今超過一半的城鎮兒童家中有網際網路連線。
在教育方面,由於從1997年依賴的一系列改革已經讓中國教育體系慢慢脫離死記硬背,邁向注重獨立思考的西式方法,90後也與前一代中國人的學習方法大為不同。
在心理健康方面,有關數據大致表明,在過去的一二十年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水平在下降:消極的心理特徵,如心理問題、焦慮水平、抑鬱水平等逐漸增多或增高。例如,從1992年到2005年,青少年的焦慮得分增加了約8%,敵對心理得分增加了近8%;從1989年到2005年,抑鬱得分增加了約7%。同時,部分積極的心理特徵,如自尊水平卻在逐漸下降,從1997年到2007年青少年自尊得分下降了11%。但至今關於我國青少年的心理變遷,仍尚無大規模的長期追蹤研究。
在社會方面,一項關於“90後”社會調錶明,有六成以上的調查對象否認不關心社會。該調查結果所顯示的最鮮明的特點是“富於個性與創造力”,但缺乏對他人的理解,同時“90後”也是充滿自信的一代人。

五 九零後的重要問題

1 心理

由於知識經驗的相對增多,認知能力和思維能力的相對發展,他們對外部世界的認識不斷廣泛而深入,特別是對新的自我的發現,使他們的心理活動開始指向自己的內部世界,指向內部世界和外部世界的關係,此時他們逐漸出現了心理上的閉鎖性。這種閉鎖性,使他們不再輕易向別人吐露真情,交往中的要求較高,選擇條件也比較苛刻,此時,他們很難找到“心心相印”、“相互理解”、可以產生心理共鳴的知音,因此常感到不易被人理解並由此而產生不同程度的孤獨感。但由於社會化的要求,他們又強烈地想與人交往,想得到別人的理解,想向能理解自己的人敞開心理的大門。但由於很難找到這種知音,他們常常感到煩悶不安。

2 教育

由於時代變遷,國家經濟轉型,“90後”的父母們當他們剛剛成家立業就遇到了與他們從小早已習慣的生活模式大相逕庭的體制改革——多年沿襲的“鐵飯碗”被打破了,他們需要重新選擇職業,需要靠自己奮鬥,許多人被捲入了下海的大潮,巨大的壓力使他們絕大部分時間都放在了工作上。
與此同時,“90後”的家長們又把自己感受到的競爭壓力急於傳遞給孩子,他們認為到學校的教育不足以應付真實的世界,在教育產業化的政策下,學校加壓,各種各樣的培優如雨後春筍,於是90後孩子自小即被大量的家教、教育輔導書進行專業培訓,過早的競爭壓力使“90後”普遍聰慧多才、愛好廣泛,比較注重自我,但同時也存在學習焦慮、抗挫能力弱、嫉妒心強、對網路依賴等問題,他們自信又比較脆弱,敏感而多少有些自私。

3 家長

家長對孩子教育的過程中,感到了迷茫,他們現在成了孩子的“錢包”;指責孩子自私、只有自我,沒有他人,隨著物質生活的豐富,孩子的自控能力越來越差。學習成績令人擔憂,與孩子的溝通存在很大的問題。而另一方面,孩子在巨大的競爭壓力下,已經喪失了很多本應該擁有的快樂,還被冠以問題少年,覺得十分委屈。矛盾雙方很難找到一個平衡點。

4、社會評價

“一代人的標誌是時尚:但歷史的內容不僅是服裝和行話。一個時代的人們不是擔起屬於他們時代的變革的重負,便是在它的壓力之下死於荒野。”——哈羅德·羅森堡 《荒漠之死》
每個時代的新一代似乎都受到特別的關注,因為他們身上打上了標誌這個時代的鮮明烙印。對於新一代,似乎都有人來褒貶一番,或者憂心忡忡,或者讚揚嘉許。但是,誰在年輕的時候沒有犯過錯誤呢?不同時代人們給予的定語都不同,我們可以記起的詞語有過去的“ 迷惘的一代”、 “憤青”、“垮掉的一代”,到現在的“新新人類”。但不論怎么說,每個人都是歷史長鏈中的一環,只是歷史賦予每個時代的使命都不同。
90後終將有一天成為中國的主人翁。同樣是獨生子女,但90後和70後、80後一代卻顯出非常的不同。關於90後,有的開始關注他們這個群體,有的可能還沒有注意到,他們已經開始展露出他們這一代人特有的行為方式。
文學評論家謝有順曾指出,這群90年代出生的孩子,從某個角度說,雖然90後還沒有真正登上社會的舞台,還處在被呵護、被教育的階段,但這一代孩子,由於整個變革中的社會對他們的影響,普遍地早熟,他們從一開始,就樂意成為消費社會、技術時代的寵兒。
不論如何,“90後”所暴露出的問題絕非他們僅是他們自己造成的,這對於社會和家長的溝通與引導方面同樣是一個巨大的考驗。

五 九零後非主流文化

1、非主流概況

主流的事物,應該說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整體,內部或許運動劇烈,但依然遵循既有的規律和法則,結果是可以預見的。比如旅行,通過旅行社的話,今天明天后天的行程、景點、遊客的反應,導遊心中大概都有一個譜在那裡,不會有大的變化。若是通過單人騎馬旅行,在今天則是無法預測會遇到什麼情況:比如社會的反應、交通法規的限制、馬料的補充、住宿等,都存在一系列問題。但是在古代,騎馬旅行是很常見的方式,是主流方式。到今天變成非主流的,也是世界變化的結果。
非主流是主流的逆向思維.應該保持它的活力。這個活力不是指其存在與否或正在運行與否,而是指其創造的能力。很多非主流的事物,一旦失去其創造力,儘管其形式仍然是非主流的,那么只有兩種結局:
一、消滅;
二、被同化。比如嬉皮士風潮,一旦失去了其特定的歷史創造力,不能與時俱進的發展自己的理念,也就逐漸淪落到一種時尚了。
而無法確切定義或沒有定論,則是非主流事物擁有創造力的反映。比如R&B風格,在誕生之初,並非現在的唧唧歪歪盡說些沒用的風花雪月。也因為它的尖銳與野蠻血統,充滿了張力,難以為大眾社會所容納。因此,現在R&B風格的風靡全球,是經過改造加工後的東西,保留了其形式美,但斬斷了其發展的根。沒有了現實的營養,它也就成了主流當中的一個零部件,成了一個流行語,被商品化,然後在世界各地的櫥窗里展覽、出售。

2 、個性與非主流

這些都是已經主流化了的非主流事物。更多的非主流事物,正在產生,但是在地下或者角落裡,不為人知地。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非主流代表的正是社會的發展趨向,人類前進的活力源,社會肌體裡的變異基因片斷,創造力的所在。所以,請你不要將非主流看成消遣與奇聞異趣似的八卦新聞。如果覺得非主流很淺薄,那很遺憾,只能證明你真的很平庸而已(通常情況下,真正的非主流不會被認為平庸,而當今社會下的“非主流”現象不屬於此類。)。因為已經喪失了自信和大氣,沒有勇力繼續創造、接納未有過的事物,如同行屍走肉般的存在於世,這樣的下場不就是所謂的地獄么。
從心理上來說,主流總想要確認什麼,樹立什麼,劃定什麼,保持什麼。然而世界的本象並非因人而在,不斷的發現發現再發現,創造創造再創造,對世界的認知也就越深刻,當然也更繁複而深奧。這注定是一個殺死腦細胞的好方法。非主流不光破壞自己,也破壞周邊世界。因此,大多時候,非主流的主體都難以被大眾社會所接納。歷史其實也正是如此。所謂的歷史,往往是大眾版的歷史,而不是以歷史的真相為歷史。
非主流是一種體驗,而作為一種體驗,必然要經過行為主體的感覺思考與行為。那么,較為通俗的說法就是,非主流的傢伙總能表現出一種個性。這種個性必然是強烈的,否則將湮沒於共性的芸芸眾生。其實眾生皆有個性,但是很微弱,絕大多數個性種子尚不足以突破自身的穀殼,更不用說生根發芽,開出他人能見到的繁麗之花了。所以說,個性的表現,不是每個人都有。
但是,所謂個性,似乎又通過言行來表達。言行總要遵行一定的規律和法則。因此就有了可以模仿和學習的可能。智商較為發達的陰謀家於是可以通過故意的放言高論欺世盜名,比如終南山道士。這些非主流的言行,其實都是死了的,斬斷了思想之根的流行語、商品,是可以大規模刊行發售的武功秘笈,注定,不能繼續前進。所以才有了幾千年的鬼蜮伎倆和衛道士以及形形色色所謂的高人們。
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文化價值觀。
非主流當然就不是跟隨大眾文化價值觀的東西,另類些,張揚些,或者更確切點說是符合我們個人心理的行為。或者超前,或者滯後。 但,非主流是有轉變成為主流的可能的。

3、非主流表現

非主流Non-mainstream是什麼?非主流即在同類別中不是現在最流行、最常見的。
物質定義如:現在主流CPU是英特爾的賽楊、奔騰、酷睿 2 Duo等,而備受矚目酷睿 2 Extreme 的由於價格太高,導致消費人群狹小,只有少數人用,這就是非主流CPU。 當然,主流和非主流並不局限於價格因素,主要是以客群程度,使用者的多少來決定,當然,這個詞也可用在諸如寫作風格、消費品等眾多領域。
另外,我們現在常用的非主流這個詞,多在穿衣和打扮上。就是張揚個性、另類、非大眾化就是時尚潮流的意思, 換句時尚前衛的話說就是有“個性”,適合現在的年輕人的口味。非主流有好的方面,也有不足的方面,下面主要介紹的也是這方面的內容。
主流(常規固定模式):
主流的文化價值觀,對外通常顯穩定結構。顧名思義,主流並不是指時尚潮流的追求——而是一種已經被絕大多數接受的價值觀和人生觀。(不接受真正的主流觀點的,不是時下被稱為非主流的社會現象中的跟風者——而是指尼采等理想主義哲學家。)
非主流(非常規流動模式):
小眾文化價值觀,與現實的價值觀格格不入。臥軌自殺的海子,舉槍自殺的梵谷,都是非主流小眾文化價值觀的代表。
非主流現象(特殊社會背景下產生的偶然現象):
反其道而行!既是叛逆、張揚、狂野、詭異……少數人秀出自我的時尚的另類流行風!代表網站:地鼠門——九零公社
(最早的80後非主流主要追尋哈日、哈韓、哈SM、歐美宮廷風、吸血鬼詭異氣質等元素,當今“非主流現象”多是這些元素的衍生品。)
按字面來看,就是不隨大流
不跟著別人的喜好而喜好
對那些愛好非主流的人來說
非主流代表的是一種叛逆的性格
他們不說自己“消極”,而是形容為“頹廢”“迷茫”
他們不說自己的有些圖片很露(黃)。而是說“另類傷感”
非主流總的來說就是代表個性一族,大有新新人類的意思

2、非主流來源

據研究,非主流的老祖宗正是起源於20世紀70年代的朋克(Punk)文化,其中以哥特搖滾風(Gothic rock)和視覺搖滾風(Visual rock)為代表。朋克文化屬於後現代虛無主義,以帶有強烈視覺衝擊力的奇異裝扮表現憤怒,破壞,死亡等情緒,風靡於搖滾音樂人和愛好者之間。
90年代末,由Punk文化衍生出了一種新的表現形式,它融合了Pop流行元素,在視覺的表現手法上更加多元化,並且開始表達一些憂鬱,悲傷的主題,於是便產生了Emo文化,Emo即是Emotional的縮寫。Emo文化同樣發源於音樂領域,但很快變成了一種時尚風格,風靡於全球的青少年中間。中國當下興起的非主流也就是Emo文化,下面我們來比較一下歐美,日本,以及中國本土的非主流。

3、非主流與非主流現象

什麼是“非主流現象”?“非主流現象”是什麼意思?
答:非主流,我不想用主流來界定它。因為容易陷入先有雞還是先有蛋的循環悖論中去。
非主流,是有幾個特點的:
1、無法確切定義或到目前為止沒有定論。
2、正在變動當中,或者說仍然存在較大變動。
主流應該是一個時代的大眾的潮流吧。
答案:“非主流現象”就是個性、張揚、另類的服裝,不盲從當今大眾的潮流,講究符合自己心性的服裝。並在個性講究中不斷泛濫,衍生出的社會現象
“非主流現象”的時尚意味著並不是最流行的東西... 也就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
為避免人們對非主流文化群體的誤解,在本詞條內,將80後、90後群體內產生的特殊社會現象稱為“非主流現象”。“非主流現象”源於一種新興的非主流文化,在被廣泛異化後,成為一種沒有文化內涵的社會現象。
從人數上講,追求“非主流現象”的時尚的人占相對少數,多了就叫主流時尚了。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從字面上的意思解釋就例如:HipHop`R&B or Blues在西方社會是居於主流地位的那么過去在中國就是非主流的,不過現在正在漸漸走向非主流地位而漸漸失去主流地位的就是像小虎隊那樣的。 也可以叫做“實驗”、“前衛”、“先鋒”即另類的意思。
非主流就是泛指主流之外的各種文化價值觀,也可能是相對超前的或者滯後的、理性的或者偏激的,還有就是追求這樣的人相對較少(多了就叫主流了) 。
有個朋友問我什麼是非主流?
其實你就是非主流的
因為世間是不會出現和你一模一樣的人的
這樣,我也是非主流
有自己的思維方式的人都是非主流
沒自己的思維方式的人 哪怕這個人再奇怪 他也只是個偽非主流者
盲目追隨潮流的人們玩弄的是別人的東西
無法真正找到自己
也許那是他們的個性
我的個性也就是沒個性
個性不是外表
個性也就是思想
(非主流來源於網路時代,網路上大多有非主流的個性寫照。。如:非主流個性字型、非主流簽名、非主流頹廢圖片、QQ等)

4 、非主流與主流的關係

有主流就有非主流,主流與非主流是共存的。非主流是多種的,而主流在任何時代背景下都只有一個。主流與非主流的關係,就如同執政黨和其他在野黨的關係一樣。主流能成為主流,是因為被大眾所接受。一種非主流文化理論上是可以和主流文化轉換位置的,就如同執政黨下台,某在野黨上台一樣。而“非主流現象”卻不能,因為“非主流現象”是表面上的物質現象,沒有文化涵內。但是,誕生“非主流現象”的非主流作為一種文化,卻有“執政”的資格。

5、非主流分析

非主流的尷尬現狀
非主流原意本身是一個很小資和小眾的圈子代表詞,但在中國被嚴重惡俗化了。現在所謂的非主流,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非主流,而是一種特殊時代背景下產生的膚淺的社會現象。
現在網上搜尋到的非主流,幾乎所有的內容和相關網站都是無非盜用一些163、sohu相冊,潮流網站或一些知名部落格里的照片,盜版的潮牌服飾,盜用優秀設計師的作品,然後的冠上“非主流”這個被惡炒的關鍵字,要不就是googlepicasa廣告,google已經聲明了只是照片管理工具,然後被那些惡意炒作的“非主流”站長為了賺取廣告費用,就將它做了一定的宣傳,誘導、欺騙那些會員過來下載。google公司絕對沒有想到花這么多錢還被中國的這些沒有素質的網站站長把自己的品牌砸了。現在的“非主流”連那些真正的反傳統邊緣人士都厭惡,甚至有些流行時尚都對它都嗤之以鼻了。本身一個很小資和小眾的圈子代表詞就被這么惡炒泛濫了。
非主流在中國已經成為了某一群人逃避現實,找尋心靈慰藉的工具。
而非主流也失去了它本來所蘊含的深刻內涵和意義。在中國,成千上萬的年輕人停留在那些隱晦的,頹廢的文字中。在年輕的茫然中,非主流成為他們逃避社會責任,逃避自我責任的一種藉口,換句話說,他們頹廢的一塌糊塗。然而現實生活中,實在找不出能夠讓他們如此頹廢的人或事物。
而非主流所體現的深刻的觀念也背曲解為頹廢,傷感,痛苦等等一些現在年輕一代十分喜歡的字眼。
正如這位網友所說的,連那些真正的反傳統邊緣人士都厭惡。

6、社會評價

一種非主流文化發展到今天,已經因為很大一部分人盲目的追風,成為一種主流社會中的社會現象。而導致它被大眾所誤解,很多人都開始對它的批判,不可否認.他們說的很對,即使說它不配為文化,那也不置可否.但是有一點,那並不是真正的非主流,最開始的非主流和現在完全不同,現在呈現在大家面前的,那是被扭曲的非主流.那頂多算是非主流發展到今天的一個分支,真正的非主流是很少引起大家的注意的,雖然他們也算的上另類,但是他們身上也可以體現和諧.
給各位盲目追風的朋友們提個醒,我了解到的非主流是這樣的:
1.他們是普普通通的人,但很另類。 
2.他們分不清虛幻與現實,他們是生活在虛幻社會的。
3.他們過分的扭曲自己,來給人一種新鮮,有個性,有味道的視覺美觀,讓人覺得不舒服.。
4.他們也會打扮得新潮,會復古,會誇張,但要更會注意搭配。
5.他們與朋克在一起斯混,是色情暴力分子。
6.他們不懂的自尊自愛經常自殘。
7.他們也很愛美,喜歡shopping,他們視錢如紙,肆意的揮霍,他們知道什麼是屬於自己的追求。
8.他們懂的什麼是生活。
9.他們喜歡打扮,另類的原因是為了出名,顯示自己。
10.他們思想較常人深刻,能夠擺脫傳統的觀念跳躍式地思考,獨立的思維模式強.但思考問題很頹廢。
11.他們的行為動作往往出自自己的片段思想,或者叫一時興起有感而發,做作聲張。
12.他們厭惡被群體排斥,希望融入社會,而非被人看做是叛逆的非主流象徵。
13.他們擺出任何高姿態來希望別人服從自己,希望對方能夠真正了解自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