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花虬

九花虬

九花虬為唐代名馬,高大俊俏,據說能日行千里。唐代宗時,范陽節度使李德山(李懷仙)將此馬進獻給代宗李豫,後代宗將它轉賜給郭子儀。此馬因身上毛色像菊花圖案,加上是皇帝御賜的龍馬,所以稱九花虬,又名獅子花。

基本解釋

九花:菊花的別名,因在農曆九月開花,故名九花。

虬:古代傳說中有角的小龍:虬龍。

典故

《伽藍記》:代宗時李懷仙貢名馬,額高九尺,毛拳如麟,身被九花,故“九花虬”。帝以贈郭子儀曰“此馬高大,稱卿儀質,並紫玉鞭轡贈之”。

唐 蘇鶚 《杜陽雜篇》卷上:“上( 唐代宗 )因命御馬九花虬並紫玉鞭轡,以賜 郭子儀 。九花虬即 范陽 節度李德山 所貢。額高九寸,毛拳如麟,頭頸鬃鬣,真虬龍也。每一嘶,則群馬聳耳,以身被九花文、故號為九花虬。”

唐代詩人杜甫詩:“昔日太宗拳毛騧,近時郭家獅子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