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曲黃河未了情

九曲黃河未了情

《九曲黃河未了情》是王克煜撰寫的一篇傳記文學。作品主人翁是革命老人曲子玉。作品收編在大型傳記圖書《中華泰山兒女?》。曲子玉逝世3年後,王克煜再次大幅度修改,在《泰安日報》上發表。作品回憶了曲子玉的一生革命經歷,他是黃河的忠誠兒子,一生心繫黃河,對黃河一往情深。離休20多年之後,再次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發的“長期奉獻水利優秀人員”獎章。

基本信息

《九曲黃河未了情》是一篇傳記文學。是王克煜撰寫的革命者曲子玉的一篇傳記文學,全文16000字,先後收編在200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的《耆老回首》和2006年10月中央編譯出版社出版的山東大型當代歷史人物傳記畫冊《中華泰山兒女》兩部書中。曲子玉逝世3年後,王克煜根據家人提供的資料再次大幅度修改,發表在2012年2月17日《泰安日報》文化版上,以此緬懷革命老人曲子玉。

內容簡介

傳記文學回憶了曲子玉的一生革命經歷。他是黃河的忠誠兒子,一生心繫黃河,

報紙版面 九曲黃河未了情報紙版面 九曲黃河未了情
對黃河的事一往情深。他是肥城人,1927年出生,1945年參加革命,一直負責黃河治理工作,離休後仍然關注黃河事業。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離休20多年之後,曲子玉再次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發的“長期奉獻水利優秀人員”榮譽證書和獎章。

作品原文

九曲黃河未了情 
——緬懷革命老人曲子玉

曲子玉視察黃河曲子玉視察黃河

王克煜
2010年3月11日,黃河的優秀兒女曲子玉突發腦溢血,經搶救無效逝世,享年83歲。
曲子玉老人走了,他走得那樣急促與突然。我們失去了一位關心黃河、熱愛黃河的好兒女。
回想和老人的每次接觸,每次談話,好像就是昨天的事。老人和藹的面容,慈祥的目光,娓娓動聽的聲音……
“孩子……”老人高大魁梧,與人交談,不論長幼,總是習慣彎腰。曲子玉不僅是一個強者:革命者、老幹部、首長;還是一位仁者:慈祥的老人、可親的長輩、忘年的朋友。
他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近來總是縈迴在腦際,是我抹之不去的記憶。回想起來,令人難以釋懷,心中隱隱作痛。
曲子玉,是肥城桃園人,和外祖父的弟弟革命烈士王振忠是親密戰友,同時也和家裡老人們交往甚密。他1945年參加革命,同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肥城縣二區抗日聯合會小組長,冀魯豫黃河工程支隊指導員,山東省河務局科長、山東省農委政治處長、中共山東省級機關農林系統黨委副書記、山東省水利灌溉公司主任、山東省水利廳紀檢負責人。
曲子玉的一生,心繫黃河,他是中國古老黃河的忠誠兒子,對黃河的事一往情深。青年時期,獻身治黃事業,幾十年來,風風火火。他的工作崗位,無論在黃河上,還是離開黃河,他都關心它、保衛它。他自1946年3月參加中共黃河談判代表團、踏進黃河,從此他的人生道路和人民治黃事業聯繫起來。在戰爭年代,他帶領黃河工程支隊,冒著國民黨軍的空中和地上炮火,長時間地進行黃河修堤、搶險、迎送大軍過黃河,支援解放戰爭,和國民黨軍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1947年2月,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在平陰城北黃河渡口搭浮橋,送華野十縱隊騎兵、炮兵、步兵3萬多人,擔架隊1.5萬多人,順利通過黃河,參加了萊蕪戰役。同年3月,他冒著生命危險,在洶湧的黃河波濤中,打撈搶救16隻黃河大船,為人民的軍隊橫渡黃河留下良好工具。同年5月,他領導工程支隊橫渡黃河,偷襲偽頑軍事據點,為河西縣修堤,搶險掃除障礙,保衛了黃河安全。同年6月下旬,他帶領工程支隊,在東阿縣位山渡口,打碼頭、搭橋、修路,自6月29日至7月7日,送劉鄧大軍一縱隊3.5萬多人強渡黃河,在“一切為了前線,一切為了解放戰爭”勝利的口號鼓舞下,在當地民眾的配合下,完全在夜間打樁、栓繩、鋪料壓土,雖沒燈光,在東阿位山、壽張陶城鋪等五個渡口有序進行,大小運糧、運軍火車輛1500多輛,擔架隊1.5萬多人,南下幹部團1500多人渡過黃河,參加有名的魯西南會戰,挺進大別山。同年9月,在國民黨新五軍逼迫下,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在東阿縣位山橫渡黃河,迎接華野十縱隊北撤。在最危險的時候,他把自己過河用的船讓給縱隊領導,安全過河。而他們自己,在沒有渡船的情況下,他和他的工程支隊,冒著敵人炮火,幫助擔架隊1000多人和一部分女戰士,抱著一些門板、樹幹,以大無畏的精神,奮勇泅渡。他號召他的戰士和民工,誓死渡河,不當敵人俘虜。為此,曲子玉和他領導的黃河工程支隊,1947年在黃河前線,多次榮立特等功、一等功。
1948年1月,隨著解放戰爭形勢的變化,他脫掉軍裝,混進齊河城國統區國民黨政府治黃組織,團結國民黨治黃組織上層人員、工程技術人員和工人,以合法的名義組織修堤、搶險、保證敵占區這段黃河安全。同時他領導工程大隊,幫助地下黨向解放區轉移武器、彈藥、醫藥、儀器和解放區極缺物資。1952年到1973年,在省黃河防務局期間,不論任何種職務和工作,因為他熟悉黃河上修堤、搶險、防凌、灌溉各種治黃技術和基層工作情況,一年四季出發,在黃河兩岸奔跑,哪裡有治黃的大工程,哪裡便有他帶領的工作組檢查工作或總結經驗;哪個縣黃河搶大險,哪裡就有他工作的影子。每到黃河洪水季節,不管颳風下雨,只要黃河出現險情,便立即出發,每年凌汛開河時,他就冒著-10℃以下的嚴寒,隨凌指揮爆破隊、炮兵,炸阻水的冰山,直到把凌送到海里。黃河上春修、防汛、防凌,年年如此,黃河兩岸,到處都有他的足跡。
“善於學習、勇於實踐、注意調查研,總結經驗,解決問題”是曲子玉一貫的工作作風。他對引黃灌溉、發展農業生產,有獨特感情。從1956年開始,他著手調查研究,騎腳踏車幾次跑遍沿黃兩岸大小灌區,由於大水漫灌,土地鹼化發展到“停灌”,到1965年“復灌”,他總結了上百個引黃灌溉成功和失敗的典型,對引黃灌溉80年代大發展的成功道路,他付出很大的精力和心血,做出顯著貢獻。引黃灌溉調查“筆記本”,他現在還編號保存70多本。
曲子玉離休後仍然關心、研究黃河的痴心不改。80多歲還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提出許多有深度有價值的調研報告。近幾年,他為黃河史志撰寫20多萬字的文章,已發表17篇,15萬多字。近幾年,他發現黃河下游長期斷流,破壞黃河流域生態平衡,他進行大量的調查研究,寫成論文建議,印刷發往中央、黃委、省有關領導,供決策時參考。長江出現大水後,他又收集資料,研究黃河上的問題,他已寫出《當前黃河最危險的地方在哪裡?》。2009年9月新中國成立60周年之際,曲子玉榮獲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利部頒發的“長期奉獻水利優秀人員”榮譽證書和獎章。
“只要活著,就要想著黃河;只要身體能活動,就要為黃河辦點事!”
曲子玉是黃河的優秀兒女,這句格言蘊涵老人那風采照人的境界,黃河母親及她的兒女永遠銘記心中。

出版信息

《黃河上的戰鬥》(2002年中國文史出版社出版《耆老回首》中收錄)
《九曲黃河未了情》(2012年2月17日《泰安日報》)

作者簡介

王克煜王克煜
王克煜,山東泰山人,高級編輯、教授、作家、書法家。先後畢業於山東師範大學、南京大學。現任泰安日報編委、總編助理,歷任總編室副主任、文娛部主任、泰山晨刊出版部主任、文體部主任等。幾十年如一日,潛心研究新聞學,中國古代、近代、現代文學,中國、世界歷史及中華文化,尤其是泰山文化。先後著新聞專著《報紙新聞寫作學》、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主編大型書法文化圖書《泰山白馬石摩崖石刻》、《青未了》等20餘部。近年來,先後任中國毛澤東詩詞學會書法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
“天行健,君子自強不息”是他信奉的格言。多年來養成兩大愛好,一是登山,一是讀書。由於長年上夜班,上午成了他讀書學習的自由時間。無論多晚下夜班,他堅持每天早晨7點徒步登山,1個半小時行走近10公里,其餘的時間全是讀書、思考、寫東西。 登山增強了他的體質,讀書豐富了他的頭腦。當今,有些人貪圖安逸,不思進取,串門、飲酒消磨時光。但他卻不,儘可能騰出更多時間做學問。他僅用兩年半的時間取得專科畢業證,一年半時間取得本科文憑,在山東自考界傳為佳話。1982年開始發表文學作品,1985年以後,一直致力於新聞寫作學、編輯學研究,並取得突出成績。其主要研究方向可分三個階段:
一、1985年至1992年,主要從事新聞寫作實踐及研究,先後發表論文、散文、報告文學及新聞作品近千篇約600萬字,並出版報告文學集《泰山之光》、青年叢書《讀書記憶創造》。1990年當國內經濟陷入市場疲軟時,他率先提出“酒好也怕巷子深”的論斷,並被多家報紙引用,甚至用作標題。期間,有109件作品獲各種獎勵,其中《泰山之光》獲中國成人寫作學會一等獎,並獲第二屆泰山杯文學二等獎。
二、1990年2008年,主要從事報紙編輯實踐及寫作編輯學研究特別在新聞寫作學及新聞比較學方面取得一定成績,多次在全國性研討班上闡述發表自己的見解(論文),並出版著作。主持編輯設計的要聞版,先後獲山東省報紙版面一等獎、中國地市報紙版面一等獎,使泰安日報的版面躍居全省各類報紙前列。同時,撰寫發表業務論文40餘篇,出版業務專著《報紙新聞寫作學》,主編《泰山白馬石摩崖石刻》、中國文化系列叢書《青未了》、《歷代先賢詠泰山詩集》,參編革命回憶錄《耆老回首》、《悟園草書毛澤東詩詞集》等近20部圖書。論文《報紙訊息的現狀分析及對策》先後在《泰安日報》、《中國地市報人》、《中等城市黨報研究》、《新聞出版報》發表,後被國家大型刊物《新華文摘》轉載。期間,有40餘篇論文及其他作品獲中央、省級各種獎勵。 他潛心研究新聞理論和專業知識,在新聞寫作編輯實踐研究中取得可喜成果。他累計設計編輯出版版面5000餘個、4600餘萬字,作品獲中央、省級各種獎109個,撰寫發表各類作品1200餘篇、900餘萬字,出版著作16部。獨自采寫的《段大嫂夸老段》獲全國煤炭好新聞一等獎,獨自撰寫的論文《淺論毛澤東的新聞寫作手法》被國家中語會研究中心評為全國優秀論文一等獎,策劃創作的《泰山石敢當》專欄獲省新聞一等獎,策劃編輯的專欄《監督哨》獲山東省新聞名專欄。
“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克煜同志的研究成果帶來廣泛的社會效益,他主持設計編輯的要聞版,輿論導向正確,主鏇律突出鮮明,深受百姓喜愛,得到全省乃至全國同行的高度評價,許多讀者來信稱讚。原市委書記王建功(後任黑龍江省委副書記、人大常委會主任)每天必看泰安日報,並在一期要聞版評語中寫道:“這期頭版不錯,整體布局很好,新聞選得也好。《六次黨代會預備通知》發得好,短小精悍,又加了短評,很醒目;《我市普降雨雪》是喜事,加了花框,發得突出;《肥城縣委宣傳部一次性評選各種先進,僅用半天時間》,這條訊息對全市年終評選有指導意義……”多任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也多次打電話表揚泰安日報要聞版辦得好。1995年,泰安日報被評為華東六省一市最受民眾喜愛的黨報,在北京展出。
三、2009年至今,新聞實踐及理論研究之外,開始重讀諸子散文經典,並研習其精髓。這個時期開始重新閱讀諸子經典及歷代先賢著作,並結合人生修養深入理解解讀,研習其精髓。這個時期,他結合自己的所學所悟撰寫了部分寓教於樂的哲理作品,還創作了大量百度詞條,包括一些著名學者、書畫家等。如詩歌代表作《泰山初雪》,哲理文章代表作《樂樂樂》、《公生明 廉生威》、《畏法度者最快樂》,詞條代表《四重境界》、《鬼都》、《聽泉》、《拜石》等。
王克煜是中國成人寫作學會、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中國毛澤東詩詞學會、上海浙滬經濟技術商品信息市場等十餘家協會會員。近年來,先後任中國毛澤東詩詞學會書法分會副會長兼秘書長、中國書畫藝術交流協會副主席、金山書院院長、岱麓書院名譽院長、泰山書畫藝術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水墨研究院副院長、研究員。1998年被評為“泰安市跨世紀優秀青年科技幹部”,1999年被評為“泰安市專業技術拔尖人才”。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