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尾龜[小說]

是晚清古典小說,漱六山房(即張春帆)所著。本書主要描寫晚清上海青樓的生活。

(圖)九尾龜[小說]九尾龜[小說]

《九尾龜》是晚清古典小說,漱六山房(即張春帆)所著。本書主要描寫晚清上海青樓的生活。由於受當時“譴責小說”的影響,對晚清上海青樓生活的黑暗與醜惡有所暴露,對官場的腐敗亦略有涉及。但書中顯現的道德準則與價值取向時有矛盾,難免有“嫖界的指南,花叢的歷史”之嫌。小說以章秋谷的行蹤串聯各種情節,文筆秀麗,敘述暢順。描寫中或間以駢語1、2聯。頗為輕圓流利;其蘇白的運用更為出色,魯迅亦稱之為晚清“狹邪小說”的殿後之作。

簡介

(圖)九尾龜[小說]九尾龜[小說]

題為漱六山房(即張春帆)所著之《九尾龜》,十二集一百九十二回,出版於光緒三十二年(1906)至宣統二年(1910)。寫常熟名士章秋谷尋花問柳、偷香竊玉的故事,揭露妓院種種騙術,同時以欣賞的筆調描寫章氏的狎妓行為,實為"嫖界的指南,花叢的歷史",清末民初,盛極一時。

借小說主人公以自況,這是個古老的文學"神話",實在當不得真,沒必要考察"論文則援筆萬言,論武則上馬殺賊"的章秋谷與他的塑造者張春帆之間的差距,關鍵在於,這個要功架有功架、要相貌有相貌、要才情有才情的理想嫖客,不單在嫖界很得妓女寵愛,處處占便宜;更難得的是他那古道熱腸,自稱要"做個現在的古押衙,再世的黃衫客"(137回),朋友有難,乃至路見不平,他都挺身而出,主持公道,懲罰邪惡。

作者顯然不懂武功,每到緊要關頭,總是"好個章秋谷,忙者不會,會者不忙"這么兩句,這當然無法跟真正的俠義小說一爭高低。令人感興趣的是,作家心目中的理想人物,不單應是"平康巷里的慣家",還應是"煙花隊中的俠客"(136回)。於青樓中行俠使義,既有言情小說中才子的纏綿悱惻,又有俠義小說中英雄的粗獷豪俠,如此十全大補,虧作家想得出來。這種嫖客的理想化,剛好跟妓女的漫畫化形成鮮明對照,顯示出作家藝術觀念中某種明顯的偏差。

內容概述

書敘江南名士章瑩,字秋谷,風流倜儻,娶妻之外,常留戀煙花。秋谷至滬,訪舊好陳雲仙。於陳處指點政局,吟詩作賦。席間有詩詞高手貢春樹,欲於秋谷一比高下。二人即席賦詩,春樹終遜一籌。時世家子弟劉厚卿為名妓張書玉訛詐,求救於秋谷。秋谷遂薦春樹於書玉,春樹相貌俊美,書玉甚喜,遂冷落厚卿。後秋谷再三提醒,厚卿終大悟,乃浪子回頭,斷絕煙花之念。流氓王雲生與妓女李雙林,竄通一氣,假扮夫婦,來訪秋谷,二人結為莫逆之交。一日,雲生稱其正室病危,匆匆返鄉,托秋谷照顧雙林。

雙林本性難移,見秋谷一表人才,家道富有,欲誘秋谷成奸。雙林攜有四箱,詭秘異常,秋谷見其性輕佻,心下疑之,俟機察之,內裝磚石,遂窺破王、李奸計。未幾,王歸,果與雙林串通捉姦,訛詐秋谷。秋谷憤然拆穿二人騙局,並力勸雙林從良。後王雲生圖謀報復,又引誘秋谷賭博,騙其錢財,為秋谷當場說破,無顏再見。秋穀人在柳巷,深諳其道,得眾紅妓傾心。後赴南京應試,歸後屢遭劫難,心灰意冷,幸遇貢春樹等舊日好友相助。秋谷應邀,前往廣東,於粵地結交佳麗,聚會雅士,復春風得意。

創作背景

在張春帆創作《九尾龜》之前,有兩種類型的吳語小說,一以韓邦慶的《海上花列傳》為代表,一以張南莊的《何典》為代表。前者敘述語言用官話,人物對話用蘇白;後者敘述語言和人物對話全用北部吳語。張春帆另闢蹊徑,《九尾龜》中只是部分人物對話採用蘇白。不排除照顧外方言區讀者的考慮,因純用吳語對話的《海上花列傳》"致客省人幾難卒讀,遂令絕好筆墨竟不獲風行於時";而同寫青樓生活的《海上繁華夢》卻"年必再版,所銷已不知幾十萬冊"(孫玉聲《退醒廬筆記》)。

這種盛衰對比就在眼前,張春帆創作時自然不能不考慮吳語限於一隅這一事實。於是,《九尾龜》中出現這么一種奇異的局面,"什麼人說什麼話"--人物對話按身份嚴格區分,倌人操蘇白,嫖客說官話。這樣一來,外方言區讀者可以大致讀得下去,懂吳語者則更能體味其中北里嬌娃的神態風情。只是方言小說經這么一改良,人物對話已不再具備寫實的意義,而更多帶有象徵的意味。在小說中,用什麼"話"開口,已經變成一種身份地位和文化修養的外在標誌。

評價

不同於一般的"現形記"之處在於,《九尾龜》同時還接受另外兩種小說類型的影響:一是古老的俠義小說,一是剛剛輸入的偵探小說

《九尾龜》中寫武功處十分蹩腳,寫偵探處也不見得高明。面對著形形式式的騙局,作家必須讓章秋谷一層層揭開黑幕,方顯出大智大勇。於是,小說花好多筆墨寫章秋谷如何察顏觀色推理取證,偵探、勘破各種奸謀。"自有個莫立亞堆的奸巧詐偽,就有個偵緝他的晤爾晤斯"(22回)。可借鑑福爾摩斯之探案,在晚清實在也是一種時尚,談不上特別的創造發明。比起《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老殘遊記》來,《九尾龜》的偵探故事顯然嫩多了。或許是作者過於相信章秋谷的神機妙算,以至沒有心機細細推敲,每每匆匆過場,故偵探部分沒能給讀者留下多深的印象。

章秋谷感情生活的呈現,固然是小說的重要部分;但章作為小說的主人公,主要還是個"功能性人物"。藉助於章的交往、旅行,串聯起各種奇聞軼事,展示各式各樣的社會相,暴露嫖界的黑暗與沒落,從而避免《官場現形記》一類小說結構過分鬆散的缺陷,獲得一種表面的整體感。這一點,《二十年目睹之怪現狀》、《冷眼觀》等小說已經做到了。《九尾龜》突出之處在於,作者始終讓章這一功能性人物同時介入故事進程,避免成為單純的觀察者和記錄者。在這裡,俠義小說、偵探小說的滲入無意中幫了《九尾龜》一個大忙。理想化的人物塑造方法,逼得作者不忍心讓主人公坐視旁觀。每當好人陷入困境,必然有人前來搭救。"這個人究竟是誰,料想列位看官,也不用在下做書的饒舌,一定知道是章秋谷了"(105回)。到了這個地步,人物塑造的真實感和豐富性自然不能不受損害,可小說卻因此獲得了結構上的完整和嚴密。而這在一味連綴軼事形同類書的晚清小說中,還是相當難得的。

特點

《九尾龜》最為人稱道的特點,是它部分採用方言寫作。方言文學倘若指各地民間歌謠、戲曲曲藝,那自然是源遠流長;倘以小說而論,真正的方言小說則在清末才興起。明清白話小說中有許多方言成分,這是不言而喻的;但北方話各種方言間語音、辭彙、語法相差不是很遠,故滲入個別方言描寫的小說,對一般讀者的閱讀並未構成很大困難。倘若大量採用吳語、粵語、閩語來寫作,效果可就大不一樣了。一方面可能更恰切神妙地表現地方色彩及作家獨特的藝術感受,另一方面則可能嚇退占全國人口百分之九十的其他方言區讀者。在二十世紀初,除官話(北方話)外,吳語粵語是比較有資格推出自己獨特的文學作品的。可惜晚清文壇上,出生粵語區的作家雖然不少,其中甚至有梁啓超、吳研人、蘇曼殊、黃小配等重要的小說家,可就是沒有出現比較成功的粵語小說。

晚清的方言小說主要產生在吳語方言區,這裡有文學傳統的原因,也跟文化氛圍有關。胡適在《<吳歌甲集>序》中說過:"論地域則蘇、松、常、太、杭、嘉、湖都可算是吳語區域。論歷史則已有了三百年之久。三百年來凡學崑曲的無不受吳音的訓練,近百年中上海成為全國商業的中心,吳語也因此而占特殊的重要地位。加之江南女兒的秀美久已征服了全國的少年心;向日所謂的南蠻舌之音久已成了吳中女兒最系人心的軟語了。故除了京語文學之外,吳語文學要算最有勢力又最有希望的方言文學了。"對於晚清文壇來說,還有兩個不容忽視的文化因素:一是當年的新小說家主要集中在上海,即使外地作家也能操吳語;一是晚清狹邪小說盛行,吳儂軟語恰好最能表現青樓女子的聰明伶俐與故作嬌羞。

影響

這裡,蘇白已成了一種有特殊內涵的文化符號,它代表著晚清海上青樓女子所特有的音容笑貌、言談舉止乃至身段神情。以至章秋谷到天津、南京等地逛妓院,會因為聽不到圓轉流利的蘇白而大失所望。好不容易碰到三個自稱蘇州人的倌人,一考,原來是冒充的。"蘇、杭兩處,是個繁華富麗的地方;蘇、杭兩處的女子,就也是個嬌嬈的尤物"(144回)。蘇州人成了個榮譽稱號,蘇白成了妓女的"標準語言"。於是乎章秋谷津門點花榜,北人不錄,揚州人也是一個不取。不操蘇白者,"那裡比得上蘇州、上海人,一舉一動,別有一種溫柔軟媚的神情"(155回)。蘇白--蘇州、上海人--蘇州、上海的妓女--色藝俱佳的理想妓女。這么一來,方言的使用在小說中獲得了更深一層的含意,而不再只是渲染氣氛或者刻劃人物。作者對蘇白、對上海妓女的看法是否準確,沒必要深究;值得注意的是,他對小說中吳語方言的理解和使用,已經深入到文化層面,這為以後方言小說的發展拓寬了道路。

這么一部所謂"寓言醒世"的大書,據說是"上半部形容嫖界,下半部叫醒官場"(33回)。實際上官場在小說中所占比重微乎其微,章秋谷、貢春樹等主要人物都是一介布衣,幾個瘟生倒是有功名的,只不過在小說中跑龍套般一晃而過。唯一一個稍為重要的人物康己生康中丞,也是遲至79回才登場,前後活動不過十四、五回,況且所寫並非其官場活動,而是卸任後寓居上海,因"帷薄不修,鬧出許多笑話"。作者明明屬意於青樓,卻又不時拉扯上官場,來幾句"現在的嫖界,就是今日的官場"之類挺解恨的警句(16回),這自然是受《官場現形記》等一大批譴責小說的影響。作者開篇聲明此書是寫"一個富貴達官的小影",可青樓生活的吸引力實在太大了,誘得作者"離題萬里",以章秋谷的艷遇為敘述的主線。書中數次解說代表九尾龜的康己生的故事為何如此短暫,每次說法都不一樣,而且都難以自圓其說。實際上很可能作者很快改變了創作初衷,只不過是隨寫隨刊,只好在後面的章節不斷補救、辯解。把一個官場的故事改造成一個青樓的故事,小說是扭過來了,雖說有點生硬;至於創作之初文學風格的設計,卻並沒因故事的替換而發生實質性的轉變。《官場現形記》開啟了一個新的文學時代,一時間此類"辭氣浮露,筆無藏鋒"的譴責小說大受歡迎(魯迅《中國小說史略》第28篇)。各類"學界現形記"、"商界現形記"、"女界現形記"於是紛至沓來。《九尾龜》實際上正是在這么一種文學潮流中,把狹邪小說的"溢惡"推到極端,變成一種適合時人口味的"嫖界現形記"。

作者簡介

(圖)九尾龜[小說]九尾龜[小說]

張春帆,名炎,別署漱六山房,江蘇常州人,卒於一九三五年。自稱“並不是閒著筆墨,曠著功夫,去做那嫖界的指南,花叢的歷史”。批評家們幾乎眾口一辭認定這《九尾龜》就是“嫖界的指南,花叢的歷史”。

說此書立意在警醒嫖界中人,第15回作者聲稱“在下這部小說,原名叫做《嫖界醒世小說》”。“花叢的歷史”,是這部小說構思的中心。《九尾龜》又叫做《四大金剛外傳》(72回)。張春帆為突出“在下編書的一片苦心,一腔熱血”,強調此書"“處處都隱寓著勸懲的意思”(33回),合於教誨文學的正路。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