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個世紀的悲歌:湘湖地區社會變遷研究

(一)1945~1949年間的湘湖 (四)1955~1980年間的湘湖地區 (五)1980年代的湘湖重建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4月1日)
外文書名: Song Full of Tears: Nine Centuries of Chinese Life at Xiang Lake
平裝: 289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9701164
條形碼: 9787509701164
尺寸: 22.6 x 14.8 x 1.8 cm
重量: 299 g

作者簡介

作者:(美國)蕭邦齊(Schoppa R.Keith) 譯者:姜良芹 全先梅
蕭邦齊(R.KEITH SCHOPPA),歷史學博士。現在美國洛亞那馬里蘭學院(Loyola College in Marryland)執教,為該校亞洲史德樂(Doehler)基金特聘資深教授。主要著作有Chinese Elites and Political Change:Zhejiang Province in the Early twentieth Century(Cambridge,Mass.:Harvard University Press,1982);Blood Road: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Berkeley and Los Augeles: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1995);Revolution and Its Past: Identities and Change in Modern Chinese History(Upper saddle River,N.J.:Pearson Prentice Hall,2002);Song Full of Tears: Nine Centuries of Chinese Life at Xiang Lake(Boulder:Westview Press,2002);Twentieth Century China:A History in Documents(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4)。其著作《血路——革命中國中的沈定一傳奇》(Blood Road:The Mystery of Shen Dingyi in Revolutionary China)榮獲1997年度列文森優秀史學著作圖書獎。

內容簡介

《九個世紀的悲歌:湘湖地區社會變遷研究》作者通過將歷史敘述與理論分析巧妙的結合,向我們展示了九個世紀的中國社會,特別是具體到一個個活生生的人——官員、社會精英、普通大眾,他們的生活是如何圍繞著湘湖而展開的。湘湖歷史也為我們觀察中國社會如何應對環境、軍事危機提供了一個獨特的視角:中國人面對轉變、威脅或機遇時作何反應;他們對自然世界和周圍環境怎樣回響。
湘湖是浙江省蕭山縣的一個人工水庫。自其於1112年創建以來,對湘湖的歷史而言,18世紀可以說是一個分水嶺。此前的六個世紀,湘湖是忠良與奸佞、貞潔與卑污、公德與私慾之間戰鬥的舞台。18世紀後,生態、公眾權益和科技等因素,開始成為重要的內容而出現在這場鬥爭中。進入20世紀以來,直到今天,湘湖的命運又開始與國家政治的發展、科技和生態的現實情勢緊密地聯繫在一起。總之,湘湖故事揭示了中國社會如何運籌,而中國人的人生、社會和自然觀,又如何既在變化,同時又歷經千百年而不變。

目錄

前言
致謝
“近世”和近代中國歷史分期
11湘湖歷史上的主要人物
第一章 故事的開端:1112~1214年間的四位父母官
引子:從12世紀的北乾山講起
正文:湘湖初創時期的四位父母官
(一)楊時的貢獻:創建湘湖
(二)保衛湘湖:趙善濟果敢無畏
(三)顧沖與1180年代的侵占危機
(四)劃定山與湖的界限:郭淵明的工作
(五)四位父母官給人們留下了什麼?
第二章 職責與謀殺:1378~1500年間的湘湖存廢之爭
引子:15世紀末的陳習園
正文:明代湘湖的侵占與反侵占
(一)湘湖:元末,明初
(二)魏驥的工作
(三)磧堰山的開鑿
(四)何御史的事務
第三章 奇怪的果子:1519~1555年間的家族與湘湖
引子:16世紀晚期的越王城山
正文:1519~1555年間的家族與湘湖
(一)三江閘
(二)湘湖的社會體系
(三)16世紀早期的孫姓和吳姓家族
(四)來姓和黃姓家族的崛起
(五)倭寇的侵襲
(六)湘湖的分割
(七)孫姓家族的遺留
第四章 印象和記憶:1644~1705年間文人筆下的湘湖
引子:1689年,淨土山上
正文:1644~1705年間文人筆下的湘湖
(一)滿人征服前來、蔡、毛三人的生活概況
(二)清軍攻占蕭山(1645~1646年)
(三)來集之眼裡的湘湖
(四)蔡仲光筆下的湘湖
(五)湘湖史的記錄者毛奇齡
(六)毛奇齡與1689~1690年的湘湖危機
(七)毛奇齡與德惠祠
第五章 修復湘湖:1758~1809年間的墾湖與復湖之爭
引子:1783年,乘船從上孫村到青山
正文:1758~1809年間的縉紳與公共利益
(一)保護湘湖免受非農產業的威脅
(二)來起峻與定山堤的拆除
(三)於士達的工作:研究證據,恢復湘湖的原貌
(四)新家族勢力的出現
(五)堤防和堤岸:王煦進一步所作的貢獻
第六章 湮廢的開始:1861~1901年間湘湖的劇變與沉寂
引子:19世紀60年代的壓烏山
正文:帷幕漸漸落下:1861~1901年間的劇變與沉寂
(一)太平軍進入蕭山
(二)地方上對太平軍的反應
(三)太平天國“叛亂”的影響
(四)洪水災害
(五)西江塘的重建工作
(六)湘湖的重建工作
(七)1901年的橫築塘事件
第七章 防禦拾荒者:1903~1921年間的湘湖墾禁之爭
引子:1925年,登上石岩山一覽亭遠眺
正文:1903~1921年間的墾禁之爭
(一)黃元壽兩請墾荒
(二)1912~1914年間地方上墾禁的討論
(三)地方自治領導者與直接墾湖行動
(四)1915年非本地開發者的提議
(五)反對開墾的動力
第八章 目的和手段:1926~1937年間的湘湖建設
引子:1937年,登上太平山一覽亭遠眺
正文:1926~1937年間的湘湖建設
(一)作為建設的開墾
(二)建設的代價
(三)目的與手段
(四)湘湖師範學校
第九章 歲月輪迴:1937~1986年間的湘湖嬗變
引子:1980年代末,登上小礫山遠眺
正文:1937~1986年間的湘湖嬗變
(一)1945~1949年間的湘湖
(二)1955年的開墾決定
(三)湘湖湮滅原因剖析
(四)1955~1980年間的湘湖地區
(五)1980年代的湘湖重建
尾聲
徵引文獻
譯後記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