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人團

九人團

九人團是指四川國民黨內以熊克武為首的派別。成員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際唐、張沖、吳秉均、劉光烈、龍光等九人。

基本信息

由來

九人團是指四川國民黨內以熊克武為首的派別。成員有熊克武、但懋辛、李蔚如喻培棣余際唐、張沖、吳秉均、劉光烈、龍光等九人。20世紀初,中國第二次留學熱潮興起,為了探求救國救民之道,熊克武九人早年均留學日本東京,因都是同學、同鄉,過往甚密。在辛亥革命與捍衛民主與共和制的鬥爭中,九人如影形隨形成派別,久而久之,遂被大家稱為九人團。

建立

1912年四川軍政府成立後,川督尹昌衡改編川軍為五個師,第五師師長為熊克武。1913年二次革命爆發,熊克武在重慶宣布獨立,成立重慶討袁軍總司令部,熊克武任總司令,楊庶堪任民政部長,劉植藩任軍政部長兼參謀長,但懋辛任副參謀長兼督中路之師。討袁軍由原蜀軍兩個團,川軍第五師兩個旅共九千人合編為四個支隊,一個川江水師,一個炸彈隊。龍光、呂超、李樹勛、劉植藩分任四個支隊司令,余際唐任川江水師司令,曾子玉、顏德基分任炸彈隊隊長。討袁軍計畫兵分三路,由第一支隊取中路經永川、榮昌、隆昌,進取瀘州;由第二支隊扼守合川,防禦北路;第三、第四支隊防禦南路,分拒滇、黔軍。與此同時,袁世凱命令鄂督黎元洪、陝督張鳳翽 、滇督蔡鍔、黔督唐繼堯派兵合攻重慶。川督胡景伊令駐瀘州的第一師師長周駿發兵進攻重慶,由王陵基模範團及川軍第二、第三師編組為一支隊,由北路南下,由第四師師長劉存厚編組一支隊沿江東下。9月12日,黔軍占領重慶,討袁軍或被殺,或逃亡,很快瓦解。四川討袁之役失敗。

1916年,護國軍第一軍總司令蔡鍔率中路主力軍經貴州畢節入川,國民黨籍的川軍將領熊克武、但懋辛等組織四川義軍,配合護國軍作戰。 1917年12月8日,北京政府任命劉存厚為四川督軍,推舉熊克武為四川靖國各軍總司令。1918年2月20日,川滇黔靖國聯軍攻入成都,劉存厚等部退往陝南漢中地區。2月25日,唐繼堯自任熊克武為四川督軍兼省長。3月,孫中山正式任命熊克武為四川督軍。1918年熊克武任命李蔚如為參謀長,但懋辛為第一師師長,喻培棣為第一旅旅長,余際唐為全川江防司令兼重慶鎮守使,張沖為督軍署警衛團長及第二混成旅旅長,吳秉均為兵工廠兼造幣廠廠長,劉光烈為政務廳長,以掌握四川的軍、民、財大權。至此,國民黨九人團形成。

1920年春,國民黨實業團與楊庶堪聯合滇黔軍發動了倒熊之戰。不久,熊克武退往閬中後,將部隊進行整編,以但懋辛為第一軍軍長,劉湘為第二軍軍長,劉成勛為第三軍軍長。依劉湘之計,把劉存厚在漢中請回四川,合作驅逐滇黔軍及呂超等部。表示同意,熊克武聯絡劉存厚,發動靖川之戰。此戰,熊克武將滇、黔軍全部趕出四川,結束了滇、黔軍閥控制四川的局面。同時,實業團的勢力亦遭到嚴重的挫敗,戰後,所有實業團高級軍官一律被逐出四川,楊庶堪亦辭去省長職離川赴廣州。1921年驅劉之戰,劉存厚遺留在四川的部隊被熊克武各軍收編。經此兩役,國民黨九人團的地位得到進一步鞏固。

衰落

1921年驅逐劉存厚之後,川軍各將領在重慶召開善後會議。在這次會議上,劉湘被推舉為四川各軍總司令。6月24日,劉湘又被四川省議會和川軍各將領選為四川省省長。7月2日,劉湘在重慶通電就職,第二軍軍長由楊森代理。此時的第二軍,下轄三個師、四個混成旅、兩個獨立旅,實力與熊克武不相上下。對劉湘實力的大增,僅控制第一軍的熊克武深感威脅。1922年,第二軍軍長楊森突然提前進攻駐忠縣和萬縣的第一軍一主力。於是,四川一、二軍之戰爆發。成都各軍組織省聯軍,推第三軍軍長劉成勛為四川軍總司令兼省長,推第三師師長鄧錫侯,四川邊防軍司令賴心輝為正、副指揮,決定進攻重慶,支援第一軍。劉湘與楊森第二軍大敗。戰後,第三軍軍長、川軍總司令兼省長劉成勛主持四川軍政。

1922年10月,劉成勛在成都主持召開善後會議。第三師師長鄧錫侯、第七師師長陳國棟自恃有功,要求升任軍長,未獲通過。1923年,一、三、邊軍與三、七師之戰爆發。2月,鄧錫侯、陳國棟揮師西上,圍劉成勛於成都。後賴心輝邊防軍開到,鄧、陳解圍而退。一、三、邊軍推賴心輝為總指揮,率兵追擊。鄧、陳退至德陽,田頌堯率第二十一師支援。於是,形成一、三、邊軍與三、七、二十一師之戰。鄧、陳、田退至潼關,得到老長官劉存厚奉吳佩孚令,帶來大批軍火補充,士氣轉旺,在黑虎寨堅守七天七夜,賴心輝久攻不下,師疲而退。鄧、陳、田乘機追擊,至綿江、中江一帶雙方呈膠著狀。3月下旬,鄧錫侯突發奇兵,間道偷襲成都,圍熊克武、劉成勛於孤立無援的空城。這時,第九師師長劉文輝率兵抵成都,雙方協商,劉成勛等讓成都與劉文輝,劉文輝網開一面,讓劉成勛等部出城。3月30日,劉成勛通電辭職停戰,率部撤離成都。4月2日,劉文輝入成都。4月5日,鄧、陳、田部也開入成都。

就在四川一、三、邊軍與三、七、二十一師混戰時,直系軍閥吳佩孚為武力統一中國,乘機動員直、豫、鄂、陝、甘五省兵力,組成援川軍,以趙榮華任總司令,擁楊森回川,兵分鄂、陝、甘、黔四路入川。鄧錫侯、陳國棟、田頌堯、劉存厚等川軍呼應,擁護劉湘出山,並推舉他為四川善後督辦。1923年,孫中山說服熊克武,與四川國民黨實業團聯合討賊,雙方表示同意。6月,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四川討賊軍總司令、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劉成勛為川軍總司令兼省長,賴心輝為前敵總指揮,統率一、三、邊軍與石青陽、呂超、顏德基等部。雲南唐繼堯、貴州劉顯世亦派兵入川助熊討賊,形成南北大戰。1924年四川討賊之戰中,楊森出奇兵直撲三台縣熊克武總指揮部,熊克武縋 城逃脫。2月2日,熊克武通電辭去四川討賊軍總司令職。同日,楊森、劉湘圍攻成都。2月8日,劉成勛通電辭去四川省長職。2月9日,成都被攻破,劉成勛率殘部退往川南及康定地區。劉湘、袁祖銘率部緊追熊克武殘部。3月,熊克武率四川討賊軍殘部離川入貴州,輾轉赴廣州。孫中山發動的四川討賊之戰亦告失敗。從此,第一軍在四川勢力瓦解。國民黨九人團,由此衰落。

1924年,熊克武率部到達粵北,廣東革命政府劃連山、連縣、陽山、乳源四縣為其駐地。9月25日,熊克武率少數人員到廣州。10月3日,蔣介石設計誘熊至其寓所,將熊及其軍長、師長等拘捕。10月7日,蔣介石脅迫熊克武部龍光為川軍撫慰使,前往連縣收編部隊。但是,川軍各級指揮員以及三萬官兵依然信任他們的總司令,憤怒地轟走了龍光,並公推湯子模為總指揮,全軍火速撤出廣東。1925年,蔣介石見收編不成,即派國民革命軍第二軍和第三軍圍殲連、陽川軍,將川軍包圍在連縣境內,決意以武力逼迫熊部就範。川軍有的被繳械,有的進入湖南。後來經桂軍的阻擊和趙恆惕的收編,熊部全部瓦解。

成員

熊克武

熊克武熊克武
熊克武(1885—1970)字錦帆,生於四川省井研縣鹽井灣。 1903年赴日本留學。1905年在東京加入同盟會,被選為總部評議員。不久因抗議日本政府迫害中國留學生提前回國。1907年任四川省同盟會主盟人,奉總部命返川開展武裝鬥爭。他在重慶、瀘州等地與朱之洪、謝奉琦、佘英見面,繼又到成都與黃樹中在草堂寺秘密集會討論武裝鬥爭,到會的有張培爵、黃金鰲、餘切、陳伯珩、龍光等30餘人。在四川各地聯絡革命黨人,設立機關,發展同盟會員,積極組織起義,先後發動瀘州起義、成都起義、廣安起義、嘉定起義等,但每次都因事機泄露、叛徒出賣、眾寡懸殊等而失敗。 1911年4月27日(農曆三月二十九日),熊克武參加了由黃興領導的廣州起義。他領著喻培倫、但懋辛、秦炳、饒國梁等16人組成的小分隊,炸開兩廣總督署後牆,衝進督署去捉總督張鳴歧,張早已聞風而逃匿,廣州起義亦告失敗。武昌起義爆發,上海的四川黨人公推熊克武組織蜀軍北伐。南京臨時政府任命熊為蜀軍北伐總司令。不久南北和議成,孫中山命熊克武率部返川。蜀軍政府任命熊為蜀軍第一師師長,駐重慶。 “二次革命”爆發,熊克武與楊庶堪成立討袁軍,熊克武被公推為四川討袁總司令。討袁失敗,熊克武被迫解散部隊,化名陳頤豐逃到日本東京。孫中山組織中華革命黨後,熊克武立即參加。1915年參與蔡鍔、唐繼堯討袁護國之役。護國戰爭勝利,委任熊克武為第五師師長兼重慶鎮守使。1918年就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後兼攝四川軍、民兩政。以後熊克武捲入四川軍閥混戰之中。 1924年在國民黨“一大”上,熊克武被選為中央執行委員會委員。廣東軍政府委任其為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11月,孫中山北上,以英文密信給熊克武:“望即將所部集中武漢一帶,相機行動。”1925年3月12日,孫中山病逝於北京。湖南趙恆惕倒向北方,以武力驅熊。為參加北伐,熊克武率三萬之眾到廣東。蔣介石為奪其部,扣捕熊克武、余際唐等人於虎門炮台。在各方面輿論壓力下,1927年,蔣介石被迫釋放熊克武,熊克武仍任國民黨中央執行委員。但熊克武從此堅持反蔣。1930年蔣、馮、閻中原大戰,蔣介石親筆寫信給熊克武,企圖利用他在川軍中的威望,希其召集舊部替蔣打仗,並以高位相許,熊克武拒絕了蔣介石的拉攏。 抗戰開始後,熊克武在重慶任國民黨國防委員,對前方抗戰提出了積極建議。1939年遷居成都,與朱叔痴編《四川民國黨史》,同時暗中與劉文輝、鄧錫候等商議,共同策劃反蔣事宜。1949年7月1日,熊克武與劉文輝等聯絡各界人士,在成都組成“川康渝民眾自衛委員會”,熊克武任主任委員,積極進行反對蔣介石及其在四川的代理人王陵基的活動。12月,與劉文輝等策動川西起義。25日,由熊克武領銜的成都市內貼出布告,表示擁護中國共產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全國解放後,熊克武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全國政協委員、第一二三屆全國人大賞委、民革中央副主席等職務。1970年病逝於北京。

但懋辛

九人團是指四川國民黨內以熊克武為首的派別但懋辛
(1884—1965),字怒剛,榮縣復興鄉方家沖人。自幼在其家自辦的但氏私塾讀書。1898年,熊克武從井研轉但氏私塹就讀。兩人情投意台,結成終生好友。在私塾先生吳蜀籌的啟迪下,逐漸蒙發民族意識和愛國思想。1903年,但松辛、熊克武同去日本東京東文學堂求學。1905年,遇到孫中山,親臨教海,懂得了救國就必須“驅除撻虜、恢復中華、創立民國、平均地權”的道理。8月19日由孫中山、黃興介紹加人中國同盟會。20日,在中國同盟會成立大會上被選為評議會評議員。1906年,但懋辛被派回上海同盟會支部工作。1908年,任教於中國公學。1910年1月,同熊克武、吳玉章,井勿蔡、喻培倫等去香港學制炸藥。1911年1月、同熊克武、喻培倫、蔡體平等再往香港準備在廣州發動武裝起義。2月中旬,秘密運槍彈到香港,轉運廣州。4月27日(舊曆三月二十九日)參加廣州起義,在黃興指揮下,同熊克武、喻培倫等16人組成小分隊攻打總督署後門,遇清兵阻擊,小分隊被衝散受傷被俘。後被押解回川。時重慶已獨立,但獲釋,任蜀軍政府參謀部長。1912年,蜀軍政府編蜀軍為第一師,熊克武任師長,但懋辛任參謀長、中路總指揮、川南總司令。3月,重慶、成都兩地軍政府合併,稱四川軍政府。原重慶軍政府改為重慶鎮撫府。蜀軍第一師編為第五師。熊仍為師長,但懋辛任成都府知事兼四川團務總辦。1913年,袁世凱竊國,孫中山、黃興通電討定,四川國民黨人在重慶集會回響。8月4日,成立討袁軍,推克武為討袁軍總司令,但懋辛任副參謀長兼第一支隊前敵指揮官.懋部在永川和滬州之間的寒坡、立石一帶,重創敵張鵬舞旅,並揮師進逼瀘州。討袁失敗後,熊、但東去日本。1915年,熊在新加坡活動,得知袁世凱準備稱帝,先派但懋辛回國,11月熊亦攜款回國。12月初,熊、但和李烈鈞、李根源、方聲濤等抵昆明,向雲南富滇銀行借款10萬元,熊、但舊部將領也陸續到雲南。1916年1月,蔡鎔任命熊克武為四川招討軍總司令,率眾5000餘人與滇軍並肩作戰。進占江安,成立護國川軍總司令部,熊任總司令,但任參謀長。原蜀軍、川軍五師舊部紛紛歸來,部隊擴大到1個師,向北攻擊前進。6月,袁世凱病死,擁袁川軍退成都集結。熊部奉命攻擊隆昌,連克內江、資中,進抵簡陽。滇軍占領成都,蔡鍔入成都路經簡陽,熊、但出城歡迎,互致問候。蔡電請唐繼堯任命熊克武為重慶鎮守使,但任參謀長。8月,到重慶就職.1917年,段祺瑞、馮國庫廢除臨時約法,國會議員紛紛南下。8月,孫中山在廣州召開非常國會,選孫中山為中華民國軍政府大元帥,通電護法討段,熊克武回響。但懋辛同熊克武參加孫中山發動的護法戰爭。1918年1月,熊克武在重慶就任四川靖國軍總司令,但任靖國軍北路第一軍司令官。熊軍與滇、黔軍聯合攻擊擁段川軍劉存厚。占領成都後,熊以四川靖國軍總司令兼攝四川軍民兩政。1920年至1925年,任第一軍軍長。1924年1月,孫中山任命熊克武為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11月,孫中山北上討論南北統一大計,但隨同前往。臨行時,孫用英文寫了密信交熊,囑其“將所部集中武漢一帶,相機行動”。但隨孫北上,以建國聯軍川軍總司令的代表身份參加善後會議。後因會議為段祺瑞把持,但根據孫中山指示,毅然退出會議。但以熊克武全權代表的身份,再往開封,與河南督軍胡景翼商討聯合攻取武漢的具體部署。熊積極擴軍到4萬,不料孫中山病逝於北京,進攻武漢未能實現。後熊、但率軍抵廣州,參加北伐,熊被汪精衛、蔣介石扣捕,囚於虎門,但走避香港,部隊被整編遣散。1927年,蔣介石被迫放熊,但迎熊出獄。抗日戰爭時期,但先後任南京軍事委員會參議和重慶國民參政會參政員,動員和團結四川各方面的力量支持抗戰。解放戰爭時期,任四川第一行政區立法委員時,在重慶創辦中國公學,聯絡民主人士反對內戰,對進步的、革命的人士給予照顧和幫助。成都解放前夕,積極參與熊克武策劃劉文輝、鄧錫侯、潘文華等起義工作。1950年7月,中央人民政府任命他為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1953年9月,又任命他為西南行政委員會委員兼法務部長。1954年後,他先後當選為第一、二、三屆全國人民代表,省人民代表和省政協第一、二、三屆副主席。 1956年,但當選為“民革”中央常委,並先後擔任四川“民革”副主任委員和主任委員。他關心祖國統一大業,多次敦促台灣國民黨當局和在台親朋故舊,以國家民族為重,及早實現祖國統一。1965年11月7日,在成都病逝。

李蔚如

(1883—1927),字郁生,號鴻鈞,涪州(今重慶市涪陵)人。青年時期,受鄒容的《革命軍》和宣傳民主革命的書刊的影響,立志尋求救國救民之道。1904年春到日本,先後考入成城學校、東斌學校學習。1906年加入中國同盟會。 1908年8月,李蔚如奉孫中山之命,回四川視察同盟會工作,他與同學高亞衡等宣傳革命,以展組織,建立同盟會所點,準備武裝起義。後因事機不密,遭重慶知府耿保揆通緝,被迫流亡出川,到上海、廣州等地宣傳革命。1911年廣州黃花崗起義失敗後,返回四川,在重慶任體育教習,秘密組織學生軍、炸彈隊。同年11月22日,同盟會在重慶發動起義,夏之時率軍入城受阻,李蔚如率學生軍配合起義軍迎接夏軍入城,並捕捉清朝官吏鈕傳善、段榮嘉,威逼其剪髮、交印。蜀軍政府成立後,李蔚如被派回涪陵,任涪陵軍政府司令。1912年任熊克武師參謀兼重慶鎮守使參謀。1913年夏,李蔚如積極參加熊克武、楊庶堪等人領導的討袁鬥爭。四川討袁軍失敗後,李蔚如、熊克武、李庶堪等遭袁世凱通緝,先後走出四川,李蔚如再次赴日本學軍事。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1915年,護國討袁戰爭開始,李蔚如同熊克武回到昆明,參加蔡鍔領導的護國軍起義,隨同雲南護國軍一支隊入川。他們一邊作戰,一邊招集流散的川軍舊部,擴大隊伍。1916年2月,四川招討軍成立,熊克武任司令,李蔚如任如參謀長兼成都講武堂堂長,主持練軍,整頓軍隊和參與改革幣制。從1917年起,四川開始軍閥混之列。連年的軍閥混戰,給人民帶來極大的災難,使他非常痛心,總決心引退田園,不顧熊克武再三挽留,毅然回到故鄉涪陵大順場。1926年夏,李蔚如加入中國共產黨,積極開展四鎮鄉農民運動。1927年1月,四鎮鄉的農民的武裝改編農民自衛軍。農民武裝力量迅速壯大,7月2日,涪陵駐軍二十軍師長郭汝棟(李蔚如的學生)派人送信與李蔚如,詭稱:“劉湘進犯四鎮鄉,實欲一併消滅淞雲(郭汝棟號)部隊,淞雲惟有追隨老師堅持抵抗。”農民接信後,認為郭、劉(湘)近月接觸頻繁,有相互勾結的跡象,提防有詐,要求李蔚如不要親自前往。李蔚如認為,劉軍壓境。敵眾我寡,形勢危急,即使共同禦敵不成,也可爭取郭汝棟保持中立,消除我軍腹背受敵這險。7月3日,他不顧個人安危,率領快槍排40多人向同東鎮出發,當行至同樂鎮石埡村時,警衛人員被郭軍所阻,李蔚如遭誘捕,關押在同樂鎮一廟裡。敵當即設庭審訊,問:“為何參加共產黨?”他自豪地回答:“四川有幾個配當共產黨,我得為共產黨雖死猶生。”7月5日,許堯卿將李蔚如押往重慶,王陵基等自知李在川軍中威信極高,恐進城有變,則阻止將李蔚如押入市區,在劉湘的授意下,7月8日將他殺害於重慶黃桷埡。

喻培棣是喻培倫的弟弟,內江人。20世紀初,兄弟兩人赴日本留學,並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1911年春,兄弟兩人同時參加了辛亥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起義。1918年任但懋辛第一軍的第一旅旅長。1920,熊克武將部隊編為三軍,喻培棣被任為第一師師長。1950年病逝。

喻培棣

是喻培倫的弟弟,內江人。20世紀初,兄弟兩人赴日本留學,並加入同盟會,追隨孫中山先生。1911年春,兄弟兩人同時參加了辛亥廣州三月二十九日黃花崗起義。1918年任但懋辛第一軍的第一旅旅長。1920,熊克武將部隊編為三軍,喻培棣被任為第一師師長。1950年病逝。

余際唐

字蘊蘭。四川榮昌人。早年留學日本。1907年參加同盟會。後回國參加辛亥革命。1914年加入中華革命黨。參加了討袁、護國、護法諸役。曾任川軍師、軍長。1925年被蔣介石囚禁於虎門,釋放後參加反蔣活動。1937年後在四川經營礦業。建國後,歷任川東行署副主任兼工業廳廳長。四川省副省長,四川省第二、三屆政協副主席,民革中央委員、四川省委副主任委員。1964年病逝。

張沖

但懋辛張沖
事跡不詳。1918年 熊克武占據成都後,被孫中山任命為四川督軍。隨即著手建立督軍署警衛團,以副官長張沖為督軍署警衛團長及第二混成旅旅長,劉伯承任中校副團長後為第1團團長。張沖對劉伯承非常倚重,經常將第二混成旅全部部隊交與其指揮,稱劉伯承“千里轉戰,凌厲無前,乘勝追鋒,奏此奇捷,勞苦功高,至堪佩慰。”關於張沖有這么一個笑話:熊克武的一軍打敗了劉湘,楊森的二軍,一軍眾多將領雲集成都,許多人成為賭場裡的常客。第二混成旅長張沖在戰場上是敢打敢拼的猛將,在牌桌上也是耍滑頭的高手。他每見別人做成大牌時就裝作丟一張牌到地上,並藉故鑽到桌底下拾牌,站起來時故意將牌桌拱翻,口裡卻裝樣道歉,就這樣他一次又一次地逃過“劫難”。有一次,當他又準備故技重演時,吃過他多次苦頭的邊防軍司令賴心輝趕緊大喝一聲“夥計們,快緊按牌桌,張沖又要開拱了。”頓時包張沖在內的所有人全都哈哈哈。

劉光烈

事跡不詳。1918年熊克武任劉光烈為政務廳長。1919年五四以後,廣州軍政府組織南方“十人代表團”派唐紹儀為和平善後會議總代表與北方政府在上海開始和談,劉光烈時任四川督軍熊克武全權代表。

龍光

事跡不詳。1907年參加熊克武領導的成都起義。1913年二次革命中,熊克武在重慶宣布獨立回響,將部隊混合編為4個支隊,以龍光為第一支隊司令,當時劉伯承就在一支隊當排長。

吳秉均

事跡不詳。曾為熊克武兵工廠兼造幣廠廠長。吳秉均曾與吳玉章、余際唐、朱華經等川籍同盟會員四人以五萬(銀)元為資金籌備興辦川流電氣公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