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行為醫學

《中醫行為醫學》是2008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江泳。

基本信息

圖書信息

作 者:江泳 主編

中醫行為醫學

出 版 社: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10-1

版 次:1

頁 數:336

字 數:512000

印刷時間:2008-10-1

開 本:大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802314764

包 裝:平裝

內容簡介

本書本著發揚中醫特色、融匯現代新知的精神,採用中醫為本、理論與實踐並重、參考現代行為醫學知識的原則編寫而成。全書內容既涉及行為醫學的一些基本概念和內容,又詳細論述了中醫行為醫學的界定、源流、基本理論和研究範疇等;還重點介紹了中醫傳統行為療法與現代行為療法、常見行為障礙病症(包括常見兒童行為障礙病症)、常見心身疾病的中醫治療及行為治療措施,並結合臨床實踐,提出了一些新的認識及治療思路,如在“進食行為障礙”中明確提出了“神經性異食症”的病症名,並詳細論述了其病因與發病機制臨床表現、中醫治療、行為治療方案等;書中還首次提出了“常態療法”、“牽制療法”概念和實施認知行為療法的“認知四步曲”措施等。此外,基於任何疾病的恢復不僅依靠治療過程,護理也至關重要,為了更好地貫穿“理、法、治、護”層層相扣的辨治思路,我們還專門編寫了“行為疾病的護理”一章,介紹相關護理知識,不僅有利於護理專業學習者和從業者更好地掌握相關護理內容,還有利於清晰地展現行為異常病症的治療全過程。

本書既適合各醫藥院校相關課程授課教師及學生使用,也可供心理學、行為醫學臨床工作者、護理人員及愛好者參閱。

目錄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行為醫學的界定

第二節 行為、行為科學與行為醫學

一、人的行為及其基本特徵

二、行為科學

三、行為醫學

第三節 人類行為的分類

一、按行為的發生分類

二、按行為的起源分類

三、行為障礙的分類

第四節 影響人類行為的因素與方式

一、影響行為的因素

二、影響行為的方式

第五節 行為醫學的研究範疇和方法

一、行為的理論解釋

二、行為醫學的研究內容

三、行為醫學與一些相近學科的關係

四、行為醫學的研究方法

第六節 行為醫學和中醫行為醫學的研究意義

一、行為醫學的研究意義

二、中醫行為醫學的研究意義

第二章 中醫行為醫學學說思想

第一節 歷史的縱觀

一、先秦時期的萌芽

二、《內經》已具雛形

三、唐宋之後漸成體系

四、明清時期不斷深化

五、現狀及其趨勢

第二節 中醫行為醫學學說的理論根基

一、性、情、欲與行為

二、氣質與行為

三、體格與行為

四、臟腑功能與行為

五、氣血、津液功能與行為

六、七情、五志與行為

七、人的不同發展階段的行為特點

八、人文地理因素與行為差異

九、行為與健康和疾病關係的兩重性

第三節 中醫行為醫學學說的特色及優勢

一、中醫行為醫學的特色

二、中醫行為醫學的優勢

第三章 致病性行為因素

第一節 飲食失節

一、饑飽無度

二、食物偏嗜

三、食事失慎

四、飲食不潔

第二節 起居失宜

一、作息無常時

二、睡眠障礙

三、居處欠佳

四、穿著不慎

第三節 勞逸太過

一、勞力太過

二、勞神太過

三、久作而傷

四、安逸致病

第四節 性行為

一、房事太過

二、房事不遂

三、房事犯忌

四、性行為變態

第五節 習俗風尚

一、不良習俗

二、不良風尚

第六節 個人嗜癖

一、酗酒

二、吸菸

三、嗜賭

第四章 行為醫學常用診斷方法

第五章 常用行為療法

第六章 行為疾病及其治療

第七章 病患行為研究

第八章 行為疾病的護理

主要參考文獻

部分章節

第一章 導論

第一節 中醫行為醫學的界定

行為醫學是醫學與行為科學相結合而發展起來的一門交叉學科。作為一門學科,它的歷史很短暫,但有關思想和內容,在中醫學中卻源遠流長,十分豐富,自成系統,具有重要的實用價值。中醫藥學是一個包含內、婦、兒、外、皮膚、心理、精神醫學、藥學等多學科的複雜體系,雖然中醫行為醫學這一概念過去從未被正式提出,但它確實是自成體系而客觀存在的。隨著醫學心理學、行為醫學等學科的發展,中醫行為醫學必然愈來愈受醫學界的重視。因此,挖掘、整理這些內容,結合現代有關研究進展,使之交融成新的學科體系,不僅可使中醫學的學術精華大放異彩,促進現代行為醫學及整個醫學科學的發展,而且將有助於提高養生防患及診治疾病的水平。

中醫行為醫學由基礎理論和傳統行為療法的臨床套用兩大部分所構成。在概念上講,中醫行為醫學是指在中醫理論指導下,以有因心理疾病或行為障礙出現的行為異常或心身疾病中的行為異常表現為研究對象,在中醫藥湯方治療基礎上,兼以行為療法的一門古老而新興的醫學分支學科,是從事行為異常的診斷、治療與預防的套用學科。嚴格意義上說,中醫行為醫學的理論和技術與整箇中醫學的體系融為一體,雖然目前還沒有系統的相關研究,然而中醫學強調形神合一、形神兼治等理念,臟腑與行為相關的理論,四診合參的診斷理論和順志從欲、精神內守、情志相勝、心性轉移法、音樂放鬆療法等有關行為醫學的臨床診斷、治療技術是豐富多彩、特色鮮明的。遺憾的是,在中醫現代化的進程中,由於受現代生物醫學模式的影響,現代行為醫學逐漸發展壯大,而中國傳統的中醫行為醫學卻沒有得到應有的重視和深度的發展,這不僅影響了對中醫學學科的完整把握,也不利於採用多種有效療法,更好地、全面地、系統地解決臨床各種行為異常病證(症)。中醫行為醫學與中醫學、西醫臨床醫學、現代行為醫學均有著密切的聯繫,必須對其進行系統化研究,以豐富現代臨床治療行為障礙或諸多疾病中的行為異常病症的內容,提高臨床療效。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