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病機新論

中醫病機新論

一、病機指病本/46 二、病機指病因/46 三、病機指病位/47

圖書信息

作者:於智敏 (作者)
出版社: 化學工業出版社; 第1版 (2011年8月8日)
精裝: 167頁
開本: 16
ISBN: 9787122108500
條形碼: 9787122108500
產品尺寸及重量: 24 x 17.2 x 1.8 cm ; 458 g

內容簡介

病機是中醫理論的重要組成部分,而病機概念的詮釋、內涵的解析,病機理論框架的構建,病機理論與臨床之間的銜接等,都是中醫基礎理論研究必須解決的問題。於智敏等著的這本《中醫病機新論》對古今文獻有
關病機的論述進行了深入系統的研究,梳理了中醫病機理論發展脈絡,對病機概念進行了現代詮釋,系統總結了中醫病機理論特點、病機特點,並提出許多創新性的見解;為病機的把握及為臨床疑難病的攻克提供新的突破口。
《中醫病機新論》既可作為中醫的入門讀物,也可作為中醫專業學生、科研及臨床人員提高中醫理論水平的參考書。

編輯推薦

於智敏等著的這本《中醫病機新論》是在諸多病機理論研究基礎上的升華,綜合運用了多種研究方法。如運用“因名則實,昭彰義理”的語言學、“辨析詞義,貫通醫理”的考據學方法分析病機的構詞、考證病機含義;遵循詮釋學“客體自律性、整體性、 理解的現實性及意義的和諧性”原則對病機內涵進行詮解,提出了“辨證機、調氣機、開樞機、啟神機、煥生機”的全新病機內涵,使抽象的病機概念變得明確、清晰,從“疾病的發生、發展、變化的機理”層面,上升到一個全新的高度,體現了中醫學是健康醫學而非單純疾病醫學的學科特徵,更利於現代中醫臨床對病機的理解和運用。
此外,本書以《黃帝內經》病機理論為切入點,解讀了病機的基本屬性特徵,提出病機反映的是疾病的本質、疾病的根源,是隱藏在種種複雜的臨床表象之下的。

目錄

第一章 病機理論發展沿革
第一節 先秦前漢時期——病機理論奠定時期/1
一、諸子百家中的病機理論萌芽/1
二、《黃帝內經》奠定病機理論基礎/3
三、《難經》邪氣五臟分屬論/10
第二節 東漢、魏晉南北朝——病機理論發展期/11
一、《傷寒論》、《金匱要略》發展六經病機/11
二、《中藏經》闡發陰陽病機和毒病機/11
三、《脈經》結合脈象發展臟腑病機/13
第三節 隋唐宋時期——病機理論形成期/13
一、《諸病源候論》集病機之大成/13
二、王冰闡發陰陽病機/14
三、孫思邈發展臟腑實熱虛寒病機/14
四、《太平聖惠方》、《聖濟總錄》深化臟腑病機/15
五、錢乙闡發“五臟各有所主”病機說/15
第四節 金元時期——病機理論爭鳴期/16
一、劉完素髮揮臟腑六氣病機/16
二、張元素髮展臟腑病機/16
三、李杲提出“脾胃內傷”病機論/17
四、朱丹溪發揮相火病機論,創“六郁”之說/17
第五節 明清時期——病機理論完善期/18
一、龔廷賢“氣為主”的氣血病機論/19
二、張景岳開創陰陽精氣與命門病機說/19
三、《病機匯論》與虛損病機/20
四、《理虛元鑒》與虛勞病機/20
五、吳又可提出“邪伏膜原”病機/21
六、葉天士溫熱病機與雜病病機/22
七、薛雪辨析濕熱病機/23
八、徐靈胎探討亡陰亡陽病機/23
九、王清任與“氣虛致瘀”病機/24
十、王旭高與肝病病機/24
十一、張錫純的“大氣下陷”病機/25
第二章 病機理論研究現狀回顧
一、病機概念研究/27
二、病機分類研究/28
三、對病機層次結構與組成要素的認識/29
四、《黃帝內經》病機十九條的研究/29
五、病機、證及證候關係研究/30
六、病機與辨證論治/30
七、病機與中醫理論創新/31
第三章 中醫“病機”研究存在問題分析一、病機為機理/34
二、病機概念的普適性不足/35
三、病機概念有明顯的病理生理學痕跡/35
四、“病機”≠“病+機”/35
五、病機分類及層次劃分不統一/36
六、病機與辨證的關係待明確/36
七、中醫病機的重要地位並未彰顯/37
八、中醫病機理論研究構想/38
第四章 “病”、“機”的含義及中醫疾病觀一、“病”的含義/41
二、“機”的含義/42
三、中醫的疾病觀/43
第五章 病機概念詮釋
第一節 病機含義考察/45
一、病機指病本/46
二、病機指病因/46
三、病機指病位/47
四、病機反映證候屬性,或特指某些具體的病證/48
五、病機可指病勢順逆,還可指疾病的發生演變過程/48
六、其他含義/49
第二節 病機層次劃分和三要素/50
一、病機層次劃分三大要素/50
二、病機概念定義三大要素/51
第三節 病機概念詮解/52
一、四診合參的目的在於剖析病機/52
二、證候為象,病機為本/53
三、治病求本必須詳審病機/54
四、方證相應的目的在於切中病機/55
第六章 病機理論內涵探討
一、病機蘊含證候標本/57
二、病機反映氣機的升降/58
三、病機體現樞機的開闔/58
四、診察病機以明神機得失/59
五、審查病機以判斷生機有無/60
第七章 病機理論特點
一、人文醫學,相互滲透/61
二、以證論機,動態客觀/64
三、揆度奇恆,以象測機/65
四、注重功能,兼顧形質/66
第八章 病機鉤玄
一、病機的同一性與差異性/69
二、病機的複雜性與客觀性/70
三、病機的隱匿性與預知性/70
四、病機的專一性與順序性/71
第九章 病機理論綱要
第一節 陰陽不和/73
第二節 氣虛和氣機失和/75
第三節 精失封藏,精奪則虛/77
第四節 血失和利/78
第五節 津失布揚,津液不濡/79
第六節 神失守位,神轉不回/80
第七節 六氣不相得則病/82
第八節 逆時則病/83
第九節 得守者生,失守者死/84
第十節 腑失傳化,虛實紊亂/88
第十一節 其他/90
一、脈道不通,氣血不和/90
二、發之不節,生乃不固/92
三、五臟不和,七竅不通/94
四、常中有變,變中有常/94
第十章 歷代臟腑病機的發展
第一節 《黃帝內經》臟腑病機/97
第二節 《難經》臟腑病機/102
第三節 《傷寒雜病論》臟腑病機/104
第四節 《脈經》臟腑病機/105
第五節 《中藏經》臟腑病機/106
第六節 《千金方》臟腑病機/109
第七節 《小兒藥證直訣》臟腑病機/110
第八節 《素問玄機原病式》與臟腑病機/114
第九節 《臟腑寒熱虛實用藥式》臟腑病機/117
第十節 《脾胃論》臟腑病機/120
第十一節 《景岳全書》臟腑病機/122
第十二節 《臨證指南醫案》臟腑病機/124
第十一章 病機辨識的步驟與要素
一、辨證機標本,分疾病主次/127
二、辨氣機升降,明邪正虛實/128
三、辨樞機開闔,審疾病進退/129
四、辨神機旺衰,察預後順逆/130
五、辨生機有無,斷死生之分/131
第十二章 中醫病機入門
第一節 病機要覽/133
第二節 病機約論/135
第三節 病機撮要/136
第四節 病機切用/139
第十三章 辨證施治舉隅
第一節 辨證機標本之病例舉例/159
第二節 辨神機旺衰之病例舉例/161
第三節 辨樞機開闔之病例舉例/163
第四節 辨生機有無之病例舉例/164
第五節 辨氣機升降之病例舉例/16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