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醫方劑化學

中醫方劑化學

《中醫方劑化學》是2008年中國中醫藥出版社出版的書籍,作者是裴妙榮。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中醫方劑化學是中醫方劑學的一個分支,它是在繼承經典方劑理論合理內涵的基礎上,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方法對方劑複雜體系中化學成分進行研究的一門新興學科。將傳統中醫藥的特色與現代科學技術相結合,是適應當今社會發展要求的,也是實現中醫藥現代化、國際化的需要。本書將中醫方劑配伍理論的化學研究、方劑藥效作用物質基礎研究、方劑不同劑型製備方法及其質量控制等方面的研究進行總結、整理,內容翔實、系統,並力求有所突破與創新,謹供從事中醫藥教學、科研人員參考,也是中醫藥相關專業研究生、本科生深造學習的有益讀本。

全書分總論和各論兩部分,總論闡述了中醫方劑化學研究的意義與必要性,中醫方劑化學研究的進展及中藥複方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的思路與實例。各論根據以法統方的原則分為解表劑、清熱劑等16章,全書共收入古今方劑161首。每首方劑包括組成、功用、主治、方解、劑型與製法、鑑別及含量測定等。其中組成與功用項,2005年版《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收載的方劑以其為準,藥典未收載的以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方劑學》為準;主治除中醫傳統病證外,還結合現代研究成果增加了現代臨床適應證;方解在綜合各家方書的基礎上力求簡明,有的又有新的闡述;劑型與製法項收入了同一組方的不同劑型及其製備方法,便於讀者了解傳統方劑的製劑學研究成果;本書注重介紹每首方劑組成藥味的鑑別與主要藥味含量測定,對檢測技術、方法、步驟等都有具體闡述。每首方劑後均附有參考文獻,便於讀者查找原始文獻。

目錄

第一章 總論

第一節 方劑化學研究的意義及必要性

第二節 方劑化學研究的進展

第三節 方劑藥效物質基礎研究總體思路探討

第四節 方劑藥效物質基礎研究實例

第二章 解表劑

麻黃湯(顆粒劑、沖劑)

三拗湯

桂枝湯

通宣理肺丸(膠囊)

九味羌活湯(丸、顆粒劑、袋泡劑)

小青龍湯(合劑、顆粒劑、片劑、口服液)

桑菊飲(桑菊感冒丸、片)

小兒感冒茶(顆粒、口服液)

小兒解表顆粒

感冒清熱顆粒

感冒退熱顆粒

麻黃杏仁甘草石膏湯

越婢湯

參蘇丸(袋泡劑、湯劑)

銀翹散(銀翹解毒片、丸、膠囊、顆粒劑)

急支糖漿

第三章 清熱劑

清熱解毒口服液(沖劑)

龍膽瀉肝丸(水丸、大蜜丸)

冰硼散

香連丸(濃縮丸、片)

益元散

六一散

左金丸

導赤丸

複方魚腥草片(顆粒)

黃連解毒湯(顆粒劑、合劑)

黃連上清丸(片、膠囊、沖劑)

穿心蓮片

千柏鼻炎片(顆粒劑)

如意金黃散

梔子金花丸

牛黃解毒丸(片、顆粒)

清開靈口服液(沖劑、注射液)

西瓜霜潤喉片

桂林西瓜霜

牙痛一粒丸

板藍根沖劑(茶、注射液)

戊己丸

白頭翁湯

雙黃連片

牛黃清心丸

兒童清肺丸(口服液)

大黃清胃丸

腦立清

梅花點舌丸

芩連片(膠囊)

柴胡口服液(注射液)

第四章 和解劑

逍遙散(丸、湯、顆粒劑、口服液)

加味逍遙丸(片、顆粒)

半夏瀉心湯(散)

防風通聖丸

葛根芩連湯(片劑、微丸、沖劑、口服液)

小柴胡湯(顆粒劑、膠囊、片、口服液)

第五章 瀉下劑

麻仁丸

麻仁潤腸丸

大承氣湯顆粒劑

小承氣湯

調胃承氣湯

第六章 溫里劑

附子理中丸(口服液)

小建中合劑

四逆湯(顆粒劑、滴丸、栓劑)

第七章 補益劑

第八章 固澀劑

第九章 安神劑

第十章 開竅劑

第十一章 理氣劑

第十二章 理血劑

第十三章 袪風劑

第十四章 治燥劑

第十五章 袪濕劑

第十六章 袪痰劑

第十七章 消食劑

線上試讀部分章節

第一章 總論

方劑學是研究並闡明治法和方劑的理論及其運用的一門學科。它是在歷代醫藥學家廣泛實踐的基礎上不斷總結而成的。作為一門橋樑學科,方劑學在整箇中醫學領域的重要作用是其他學科所不能比擬的;作為中醫治病的主要形式,方劑的套用幾乎代表了中醫學在防病治病中所發揮的作用;由於具有悠久的歷史,方劑學的發展史可稱得上就是中醫學的發展史。但是不能否認,幾千年來方劑學的學術進步均是在《內經》、《傷寒雜病論》奠定的基礎上微觀漸進,理論上沒有大的更新,框架上沒有大的突破。當我們把著當今時代發展的脈搏的時候,深切地感受到方劑學必須與現代科學技術成果緊密地結合在一起,才能有長足的發展,這一點在業內基本能形成一個共識。而在這個發展過程中必須重視學科的分化,大系統中有小分支,這些小分支又反過來充分展示著大學科的進步。方劑化學是大方劑學的一個細支,它是在繼承經典方劑學理論合理核心的前提下,套用現代科學技術和手段對方劑複雜體系中的化學成分進行研究。其內容包括方劑組成藥味的定性鑑別、檢查、複方有效部位以及有效成分的提取、分離、檢識、含量測定和作用機理、不良反應等。

第一節 方劑化學研究的意義及必要性

中醫治病只要審證求因,辨證確切,立法合理,依法組方,即獲佳效。亦即一首好的方劑,絕不是簡單的藥物堆砌,它包含著中醫學獨特的醫理、思辨和配伍規律。方劑的整體功效不等於方內各藥功效或其相加之和。同樣,方劑的化學成分也不是單味藥化學成分的簡單相加。當今中醫方劑藥效物質基礎(化學成分)研究已逐漸形成熱點。有人做過統計,已對600餘首方劑進行過不同層次的化學研究。新世紀全國高等中醫藥院校規劃教材《方劑學》所載方劑已有化學研究報導的就有近百首。尤其是近年來中醫藥現代化成為國家和中藥產業明確的奮鬥目標,更促使方劑化學研究愈益深入,方劑化學研究的重要意義亦為越來越多的人所認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