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謁者

漢官名。為國君掌傳達。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謁者:秦官,多為宦者。秦封泥、張家山漢簡皆有載錄。漢初,灌嬰曾為中謁者,後多為宦者,官名加中字,多為閹人。武帝時,以中謁者令典尚書事,更其名為中書謁者令,成帝建始四年,罷中書謁者令,復為中謁者令,如漢哀帝時,有中謁者令史立。東漢時亦有中謁者名,見《後漢書•竇融傳》。東漢時有中宮謁者令,非其職也。

基本解釋

1.官名。始置於春秋﹑戰國時﹐秦漢因之。掌賓贊受事﹐即為天子傳達。南朝梁置謁者台﹐掌朝覲賓饗及奉詔出使。陳及隋皆因之。唐改為通事舍人。
2.官名。東漢大長秋屬官﹐有中宮謁者二人﹐主報中章。後魏﹑北齊有中謁者僕射﹐隋唐改稱內謁者﹐概以宦官充任。宋以後廢。
3.官名。使者的別稱。漢哀帝置河堤謁者﹐即派往地方主管水利的官吏。
4.古時亦用以泛指傳達﹑通報的奴僕
5.星名。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