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蠶二號

中蠶二號

中蠶二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蠶品種,中蠶二號品種具有高產、穩產、絲質優良、耐氟、易繁等特點,該品種適合於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北方蠶區飼養。

基本信息

簡介

中蠶二號是中國農業科學院蠶業研究所育成的夏秋蠶品種,該品種是一對抗逆性強、產量、產值高,絲質優良、兼抗(抗氟化物)、易繁、綜合性狀好的強健性夏秋用蠶品種。

品種特性

中蠶二號品種具有高產、穩產、絲質優良、耐氟、易繁等特點。產附良好,繁育係數較高,適合當前我國夏秋用的新蠶品種。該品種適合於長江流域、珠江流域及北方蠶區飼養。

產量表現

據相關資料顯示,中蠶二號品種萬蠶繭層量比現行品種提高10~15%,一粒繭絲長1000~1200米,解舒絲長800~1000米,出絲率17~18%。該品種通過地區適應性鑑定結果,它的強健性與生產上的蘇3·秋3×蘇4強健,繭絲質量比蘇3·秋3×蘇4為優,繭絲長、解舒絲長均增長100米以上;比四川省生產上推廣的781×7532抵抗力強、繭質優,解舒優於781×7532,解舒絲長增長120~200米。該品種正交卵色灰綠色,克蟻頭數2200頭,反交卵色紫褐色,克蟻頭數2200~2300頭。孵化齊一,食桑快且旺盛,壯蠶體色青白,普斑,蠶體粗壯結實,老熟齊涌,多結上層繭,繭形大而勻正,繭色潔白,縮皺中等。繭層率23~25%,解舒率78%以上,淨度93~95分。
中系含有多化性血統的中×中雜交固定而成的夏秋用蠶品種,二化,四眠。該品種為越年卵,卵色灰綠色,孵化齊一,克蟻頭數2200頭左右;蟻蠶褐色,趨鏇鏇鏇光性強,行動活潑,眠性較快、齊一,壯蠶體色青白,素斑;各齡用桑適熟偏嫩,盛食期用葉偏老;老熟齊一,多集中在13:00左右盛上簇,多結上層繭,繭形較大,勻整,繭色潔白,縮皺中等;繭層率21~22%,一粒繭絲長1100~1300米;五齡經過6~7天,全齡經過22~23天,蛹期15~16天;解舒好,淨度優良,發蛾涌,雄蛾活潑,耐冷藏;產卵快,交配性能好,產附整齊。
該品種與中蠶二號日系對交,應遲一天收蟻。
中蠶二號日系系日、日雜交固定種,二化,四眠。該品種卵色為紫褐色,每蛾產卵數500粒以上,孵化齊一,克蟻頭數2300頭左右,蟻蠶體色黑褐色,逸散性強,眠性較慢,各齡眠起齊一,普斑,食桑較快,上簇齊一,盛上簇早7:00時左右,繭形微束腰或略帶圓筒形,勻正,繭色潔白,全齡經過23~25天,蛹期16~17天,蛹體較大,發蛾較慢,交配性能好,產卵量多,產附良好;該品種體質強健,繭層率22~23%,繭絲長1000~1200米,解舒率75%左右,淨度93~95分。該品種與中系對交,應早一天收蟻。
中蠶二號中蠶二號

養殖要點

該品種屬於早、中秋用品種,是一對具有抗逆性強、產量、產值較高,絲質優良,耐氟,易繁等特點的強健性品種,適應於高溫多濕的早秋飼養,為發揮該品種的增產潛力,提高該品種繭絲質量,針對新品種性狀,應掌握以下要點:
1、做好催青補濕工作,促使孵化齊一。保持各齡的溫濕度標準:
第一、二齡為27~28℃,乾濕差0.5~1℃;
第三齡為26~26.5℃,乾濕差為2℃;
第四齡為25~25.5℃,乾濕差2~2.5℃;
第五齡為23~24.5℃,乾濕差2.5~3℃;
2、該品種眠起齊一,眠性較快,催眠期較短,因此,應適時加網除沙分匾,蠶座不宜過密,防止餓眠;
3、收蟻及各齡用葉適熟偏嫩,壯蠶用葉務使葉質成熟,齡用葉力求新鮮,嚴禁蠶兒食下蒸葉、發酵葉、霉變葉、濕葉、水葉、病菌感染葉、農藥污染葉等不良飼料。
4、防止32℃以上的高溫悶熱多濕,做好通風換氣工作和降溫排濕措施。
5、加強各階段消毒防病工作,堅決淘汰病蠶、死蠶、遺失蠶,杜絕病原物的感染。做好各階段消毒防病工作,加強技術管理,堅決淘汰病蠶、死蠶、遺失蠶,杜絕病源物的感染,直接與蠶座接觸用具消毒更應徹底;
6、上簇涌而集中,營繭快,要及早做好蠶室蠶具的準備工作,上簇不宜過密,切忌簇中多濕悶熱,溫度保持在23~24℃為好,加強通風換氣,以提高上車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