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文化集粹叢書風雲篇

歷史是什麼?簡單的說法,就是發生過的事實。 對此我們要做的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換一句話講,就是“求真”。 歷史事實不是自然過程,它是以人為主角的。

內容介紹

序說
中國的歷史,像中華民族的母親河——黃河、長江,歷經九曲十八彎;衝決一切障礙,奔向世界性的浩瀚大海。
中華民族的歷程同黃河、長江相比,似乎形成某種反差. 黃河、長江上、中遊歷盡艱難險阻,注入大海卻顯得格外順暢自如,帶著中國大地的豐富營養,貢獻給了世界. 中華民族從它誕生到近代(指世界性的)以前,可以說一直處於世界各民族競走的前列。在某些時期,甚至遙遙領先,成為競走夥伴們追逐的目標。如果我們到乾陵一一武則天墓前,看看那數十尊奇裝異服的外國朋友的石像,不難想像,中國,在當時,具有何等的吸引力!“萬邦來朝”。顯然不乏濃厚的霸氣,對此另當別論;從另一方面講,如果不強大,不先進,不雍容,能成為群雄輻湊,四方來學的聖地嗎?在很長時期,中國,除了表示強大之外,還意味著文明和智慧.直到公元1827年,德國偉大詩人兼思想家歌德在同愛克曼談話時,還高度讚揚了中國的文化,中國的思想感情和道德.他認為,西方人應該向中國人學習.歌德把目光集中於中國的過去,是不錯的,但他忽視了正在發生的事實.在他說這番話的13年後,便發生了使整箇中華大地傾斜的”大地震”-1840年的鴉片戰爭.中國這個神聖而又神秘的龐然大物,被西方的堅船利炮戳破了.自大的中國人一時被打懵了,當稍稍冷靜下來,驀然回首,終於發現,中國已經落後了幾個世紀.中國在槍炮的驅趕下,被拖進了世界性的大海.這與黃河,長江入海的從容自如相比,不僅被動,苦痛,煩躁,屈辱,而且一時間也無所適從.但是中國並沒有沉淪,一批又一批的先知先覺者起來吶喊,呼號,奮鬥,拋頭顱,灑熱血.於是有反抗,有鬥爭,有自救,有改良,有革命.他們所作所為,歸結為一句話,就是變被動為主動,自立於世界民族之林,求平等和發展.
黃河、長江波濤滾滾。浪擊長空,怒水與懸崖相激,龍騰虎嘯,令人發奮或震驚。然而中國歷史上的場面比這要更雄偉、壯觀和驚心動魄。風雲際會.狂飈四起:創造與毀滅;英雄與懦夫;前進與倒退;智慧與愚昧;光明與黑暗;文明與野蠻;道德與下作;大智與狡詐……統統在歷史的畫卷上留下墨跡或斑痕。正像黃河、長江衝決一切天塹奔流直下一樣,中國的歷史也充分顯示了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造力。她克服了千萬重障礙,實現了進化、進步和發展。它雖然滿身傷疤,但那不過是勇士在成長過程中身經磨練留下的痕跡。
我們有過光輝的過去,但我們更關注未來的發展。唯有發展才能進步,才能發揚歷史的光輝。面對歷史,如果只是一味地讚揚、歌頌、膜拜,最多只能充當一尊守護神。守護神無疑是需要的,甚至是可敬的,不過它只能教人守成,難以使人進取。所以我對守護神大抵採取敬而遠之的態度。
人們常說歷史能使人聰明,我則要補充另一句:歷史也會教人愚昧。如果像魯迅先生《狂人日記》中的“古久先生”那樣,死守住陳年流水帳,不是愚昧又是什麼?歷史是一部有血有肉的百科全書,我們要從中獲取知識,尋求智慧,但應該像青出於藍而勝於藍那樣,既依託歷史,又要向前邁進;如果讓自已只依偎在歷史的腳下,在活生生的發展的歷史中,即使不是多餘的,也實在說不上是創造者。固守歷史,回到歷史,或讓歷史規範現實與未來,對此不管講得多么娓娓動聽,我也絕對懷疑這就是聰明!
這裡涉及到另一個問題:歷史是什麼和歷史對“我”是什麼?這兩者既有聯繫又有區別。歷史是什麼?簡單的說法,就是發生過的事實。對此我們要做的是:恢復歷史的本來面目,換一句話講,就是“求真”。“求真”似乎不應該有什麼困難,其實不然。歷史事實不是自然過程,它是以人為主角的。人的社會關係和行跡相對說來是顯現的,也比較容易描述,但人的心計卻千變萬化,很難為人確知和把握。不了解心計,就像知人知面不知心那樣,局
限於表層認識。我們了解歷史,除實物之外,主要靠文字記載。而歷史記載又有所見、所聞、所傳聞等等差別。同為一事,由於所見者視角不同,會有不同記錄和描述,更何況所聞、所傳聞的誤差了。因此,在許多情況下,求真是一件十分困難的事,需要史學家們費盡心血去考證。這裡不妨舉一個例子說明求真之難。明末農民起義的主帥之一李自成,有一位軍師和謀主名叫李岩。從清初開始,許多書都繪聲繪色陳述其人其事,《清史稿》中也有記載,在以往的教科書中,也都被視為李自成的智囊給以表彰。且不說一般讀者,就連大多數治史的人,包括專門研究明清史的許多專家,也都深信不疑。然而,有洞見者指出,他們對明末清初的史料進行了過細的考證,提出並無李岩其人,更從何談其事!李岩是清初小說家虛構出來的一個文學形象,史學家多情地把子虛烏有的文藝形象轉化為“真實”,鬧出了一場笑話。當然,李岩究竟有無其人,這樁公案至今也還未了。但洞見者之論,鑿鑿有據,不能不重新檢核這段歷史。由此我想到,有人每每批評史學家搞繁瑣考證云云,他們實在太不理解史學家的苦衷了。何謂繁瑣?界說在哪裡?難道旁徵博引就叫繁瑣?就實而論,繁瑣尚且弄不清,不繁瑣又如何求真?
歷史對“我”是什麼?這個問題更為複雜。這裡的“我”,可以指個人,也可以指一個時代的一群人。一有“我”插入,就有價值判斷、功能、意義等一系列問題。比如,同是歷史上的農民造反,在維護封建秩序的人眼中,一直是“大逆不道”,是“盜賊”、是“搶掠”,是“暴亂”、是“破壞”、是“暴民”等等;在力主社會進步、發展、人道的人的眼中,則是“正義”、“起義”、“抗暴”、“革命”,是推動社會前進的偉大壯舉。又如,同是秦始皇的“焚書坑儒”,對“我”便有著種種不同的價值判斷和意義。有的說:是殘暴,是對文化的浩劫,是文化專制,是千古大罪;有的則說:焚的好,坑的痛快,是鎮壓復古派,維護了秦朝的統一和安定。以上兩例足以說明,歷史對“我”是什麼,其間的差距何其大!這種差別是無可奈何的事實,永遠無法歸於一,永遠會有不同的見解和說法。就我個人而言,我贊成司馬遷“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的主張,歷史學應該關心民族和人類發展的命運,為歷史的進步作出自己的貢獻。
在《中華文化集萃》這套叢書中,本冊名為《風雲篇》。何謂風雲?出版家和我都難以界定。大抵其他冊不講的而又應作為本叢書歷史背景的政治、經濟、軍事、制度、民族、中外交往等問題,便統統歸入了本書。在有限的字數內,涉及這么多問題,只有那些貫通古今的大手筆,才能駕馭。對我這樣咬文嚼字的教書匠,實在難以勝任。然而盛情難卻,只好勉強從命,於是就寫成了這個樣了。書中的36個題,是否都屬歷史上的“風雲”?這種寫法是否肢解了歷史?都顧不及了。
寫作之始,曾提出力求事、理、情、文四者兼備。也就是說:敘一事,寓一理,有情節,富文采。完稿之後,才知自己給自己設計了一個根本爬不上的高台。我雖沒有達到事、理、情、文並茂,似乎也並不妨礙提出這種要求和構想。我殷切希望同仁朋友們能改變眾多的歷史著作引人入困的窘況,寫出引人入勝之作,扭轉史學界的“古板”形象。

作者介紹

劉澤華 男,一九三五年生,河北石家莊人,南開大學歷史系教授,兼歷史系主任。多年來從事中國古代史的教學與研究,側重於中國政治思想史、政治史與知識分子史的研究。著有<<中國傳統政治思想反思》<<先秦政治思想史>>、<<士人與社會>>(先秦卷)。主編並與他人合著有<<中國傳統政治思維>>、<<中國古代政治思想史>>、<<專制權力與中國社會>>、<<中國古代史>>(上、下)、<<競爭.改革.進步-戰國歷史反思>>。發表學術論文近百篇。

作品目錄

序說
遠古的祖先和氏族——勞動創造人………………………………9
從青銅時代到鐵器時代——科技推動歷史………………………14
三代與湯武革命——順乎天,應乎人……………………………19
春秋戰國的戰爭與變法——治世不一道,便國不法古…………27
春秋戰國百家爭鳴——中國古代思想範式的形成………………34
六合為一的秦帝國——百代行秦政………………………………42
焚書坑儒——失士者失天下………………………………………50
大澤龍蛇——草莽英雄做皇帝……………………………………56
獨尊儒術——官學模式的形成……………………………………64
東漢的士族——士人·官僚·地主循環圈………………………… 70
長城內外——農牧文化的衝突與交流……………………………75
赤壁之戰與三國鼎立——合久必分,分久必合…………………83
淝水之戰與兩晉南北朝的民族關係——落後的征服者被文明的被征服者同化…………90
隋統一與大運河——為害一時,造福百代………………………96
貞觀之治——“人治"的喜與悲……………………………………l 02
科舉制——天下英雄盡入彀中……………………………………1l l
絲綢之路——中外交流與互補……………………………………118
唐末農民起義與五代十國——多種力量交錯下的歷史運動……124
黃袍加身與杯酒釋兵權——皇權的高度集中……………………130
熙寧變法——祖宗不足法,現實難變革…………………………136
元帝國——鐵騎踏遍亞、歐………………………………………136
廠衛與宦官——高度專制下的畸形兒……………………………151
東林黨——事事關心………………………………………………157
明末義軍——“均田免糧”的理想與空想………………………165
清帝國——多民族國家的統一和鞏固……………………………172
普天之下莫非王臣——人身支配與社會風雲……………………179
耕者無田一一土地問題與社會風雲………………………………184
無休止地擠奶——徭役賦稅與社會風雲…………………………190
鴉片戰爭——被拖進近代…………………………………………196
太平天國的興衰——近代的人與古代的理想……………………202
洋務運動——欲補天反戳破天……………………………………208
西方文化的傳播——中國傳統文化遇到了挑戰…………………214
“無冕之王”的誕生——議論傾動天下…………………………220
戊戌變法——一出三重悲劇………………………………………227
近代政黨——新型政治格局的開闢………………………………235
辛亥革命——民主與專制之爭……………………………………240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