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

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

浮雕是雕塑的一種,壁畫是牆壁上的藝術,即人們直接畫在牆面上的畫。浮雕壁畫的概念屬於雕塑的,也是屬於壁畫的。作為壁畫的一種類型,浮雕藝術更具有立體感,是兩維的。但是,無論是壁畫的概念,還是浮雕壁畫的概念,都是建築的一個組成部分,即浮雕壁畫是依附於建築的,是建築環境的一種組成部分。

(圖)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
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位於中華世紀壇世界藝術館中,是中華世紀壇的重要組成部分,經過兩年的設計製作和安裝,已全部完成。這組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壁畫高4.8米,周長117米,分四個階段描述了中華民族五千年的歷史文化。

構造

(圖)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
世紀壇大廳的正面,由九根鍛銅貼金的圓柱組成,整個大廳被映照得金碧輝煌,九根柱子中間一根直徑足有一米,上面飾有龍鳳紋樣浮雕,寓意“龍鳳呈祥,日月光華”。環繞在它周圍的八根小柱子上排列著整齊的雲紋浮雕,中央大柱與周圍柱子之間的圖案主次分明又相互呼應、渾然一體。整個大廳的頂部,閃爍著4000多顆“星星”,是用5個不同亮度等級的光導纖維製作的世紀之交時刻的星相圖
環形大廳被一幅名為《中華千秋頌》的巨型浮雕壁畫所環繞。壁畫高5米,周長117.6米,從設計到製作、安裝歷時近兩年,是目前國內規模最大的室內環形浮雕壁畫。整幅壁畫用了15種采自全國不同產地、不同顏色、不同質感的天然石材,採取拼鑲、浮雕等方法製作而成。

藝術特點

(圖)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中華千秋頌環形浮雕壁畫
據壁畫的總體設計清華大學美術學院袁運甫教授介紹,整幅壁畫設計是以中華民族五千年歷史為主線,圍繞“先秦的理性精神”、“漢唐的包容氣概”、“宋元明清的公忠氣節”、“近現代百年歷史”為主題。用不同歷史時期的重大歷史事件、代表人物、文化經典貫穿下來一氣呵成,如一幅歷史的長卷,悠悠的遠古一直到我們親歷的時代。展現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的發展道路和綿綿不斷的燦爛文化。 整幅壁畫刻畫了200多個人物,3米以上的大型人物就有62個。背景部分則採用了歸納和裝飾的手法,與人物形成對比,突出了主體人物形象。
在古代和現代部分的處理手法上也有不同,古代部分民族特色較濃,裝飾性很強。而現代部分則更富情節化,傳遞了時代的信息。 由於壁畫使用了15種不同石料,所以色彩非常豐富,有乳白色、深灰色、淺灰色、粉色、淡綠色、黃色等不同顏色。壁畫的主體人物是用采自貴州的象牙黃石料雕刻而成,其色彩溫暖細膩。背景則用不同色彩的石料雕刻。用不同色彩和材質來區分不同的時代,是這幅壁畫的一大設計特色。雖然整幅壁畫由多種色彩組成,但石料的色彩具有天然、古樸、沉著的特性。

評價及意義

中國美術館館長楊力舟先生說:“整幅壁畫構圖飽滿、用線講究、色彩和諧,既有民族特色又有時代感。” 北京市政協副主席、這幅壁畫的最早發起人朱相遠先生說:“早在1994年他就萌發了要在世紀之交創建一面世紀牆,即這幅壁畫的前身。最早是想在天安門旁的紅牆上,雕刻下五千年的歷史。1997年賈慶林同志提出在世紀壇的位置建世紀牆,後又經過一年多的討論,決定在這裡建一個具有歷史性和標誌性的建築——中華世紀壇。也可以說是先有了這幅壁畫,後來才有世紀壇。”
世紀壇《中華千秋頌》浮雕壁畫,是具有歷史性、標誌性、紀念性、文化性的宏偉巨製。它濃縮了中華民族文化,是一項艱巨的系統工程。眾多的專家學者,多次開會討論,反覆論證。壁畫從構思、設計草圖、定稿,到製作完成,經歷了集思廣益,多次聽取專家意見,反覆修改,九易其稿,歷時近兩年。《中華千秋頌》巨型壁畫恢宏壯麗的氣勢和精美強烈的藝術衝擊力,成為新世紀的大型紀念性藝術工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