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洲蹴球

中美洲蹴球

 中美洲蹴球是一種發源於中美洲的球類活動,有超過三千年的歷史。現時一些地方的美洲土著仍有進行這項運動。由於這運動的歷史悠久,它的詳細規則隨時間和地點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這運動是兩人或兩方對賽。中美洲蹴球所使用的球是硬膠質,而球場則是長形的。球場的兩邊築有高台,使球不致飛出場外。有時在球場的兩端會立柱。球員需以肘、腰及膝把球送過對方的石環。蹴球場在中美洲各處都有設立。

基本信息

簡介

中美洲蹴球是一種發源於中美洲的球類活動,有超過三千
年的歷史。現時一些地方的美洲土著仍有進行這項運動。由於這運動的歷史悠久,它的詳細規則隨時間和地點而有所不同。一般而言,這運動是兩人或兩方對賽。中美洲蹴球所使用的球是硬膠質,而球場則是長形的。球場的兩邊築有高台,使球不致飛出場外。有時在球場的兩端會立柱。球員需以肘、腰及膝把球送過對方的石環。蹴球場在中美洲各處都有設立。在一些地區,幾乎所有較大的遺址都有蹴球場,其他地區則可能少一些。現存最大的蹴球場長 166 米,寬 68 米。

意義

蹴球除了是當地人 (包括兒童) 的休閒活動,也具有宗教意義。正式的比賽常被認為是天上的神明或地下世界的主宰之間的鬥爭,而球本身代表太陽。在正式比賽中,落敗一方的領隊會被斬首或取出心臟以作活祭品,他的頭骨會被用作新球的球心。但亦有地方如奇琴.伊察是把勝利者的領隊用作犧牲的。蹴球是古代中美洲藝術的重要題材。很多中美洲古文明的雕刻、壁畫等均有關於蹴球的描述,大大方便了現代人對該活動的研究。

唐朝蹴鞠

蹴鞠(cù jū),最早載於《史記·蘇秦列傳》,蘇秦遊說
齊宣王時形容臨苗:“臨苗甚富而實,其民無不吹竿、鼓瑟、蹋鞠者”。蹴鞠又名“蹋鞠”、“蹴球”、“蹴圓”、“築球”、“踢圓”等, “蹴”即用腳踢,“鞠”系皮製的球,“蹴鞠”就是用腳踢球,它是中國一項古老的體育運動,有直接對抗、間接對抗和白打三種形式。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