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等收入國家

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但以上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合稱為中等收入國家.

1. 定義

世界銀行是按人均國民總收入對世界各國經濟發展水平進行分組。通常把世界各國分成四組,即低收入國家、中等偏下收入國家、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和高收入國家。但以上標準不是固定不變的,而是隨著經濟的發展不斷進行調整。中等偏下收入國家和中等偏上收入國家合稱為中等收入國家。

世界銀行2010年的標準是,低收入經濟體為1005美元或以下者;下中等收入經濟體在1006-3975美元之間;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在3976-12275美元之間;高收入經濟體為12276美元或以上者。

中國的情況

按照中國2011年人均GDP35000元人民幣,按照當前匯率折合美元約為5000-6000美元,中國已經進入上中等收入經濟體國家。

2013年06月。國務院總理李克強在人民大會堂同出席2013財富全球論壇和全球執行長委員會的企業家代表會見並座談時說,中國已進入中等收入階段。

中等收入陷阱

中等收入陷阱這一概念,最早是世界銀行《東亞經濟發展報告(2006)》提出的,其基本含義是指,一個經濟體從中等收入向高收入邁進的過程中,原有的經濟發展模式不能持續,出現經濟成長停滯、收入差距擴大、社會動盪等問題,人均國民收入難以突破高收入的門檻。

正確看待

中等收入國家中等收入國家

單憑人均國民總收入(GNI)一項數據,也根本不足以綜合評價一個國家或地區的發展全貌,因此,判斷一個國家或地區在世界上處於什麼樣的發展水平,要看它的“現代化綜合指數”,包括人口發展指標、經濟發展指標、社會發展指標、生活質量指標、教育水平指標、創新能力指標、信息化程度指標、生態化程度指標等等。

中國這幾年經濟和社會發展成就有目共睹,但無疑也面臨著許多困難。譬如,人口太多且平均文化程度較低,國情非常複雜,東部、中部和西部各方面發展落差很大,極不平衡。尤其是西部偏遠地區交通不便、土地貧瘠、信息閉塞,等等。這些情況,極大地制約了中國“現代化綜合指數”的提升。

在亞洲,韓國和新加坡的人均GNI都很高,均已達到高收入國家水平。早在2001年,新加坡的人均GNI就已高達22780美元,居世界前列。聯合國曾有意把新加坡列為已開發國家,但該國官方卻表示,自己發展時間短,工業基礎不穩固,因此謹慎地把自己列為開發中國家。

另外,許多石油輸出國人均GNI都很高,但是它們經濟結構單一,經濟收入深受國際石油市場影響,經濟自主權備受限制,因此仍進入不了已開發國家行列,哪怕它們有那樣的強烈願望。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