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沙鄉

中沙鄉

中沙鄉隸屬於福建省三明市寧化縣,地位寧化縣北部,交通便捷。全鄉人口主要為漢族客家人,民風淳樸,並有濃厚的歷史人文氣息。該鄉氣候條件優越,有茶果之鄉、農業之鄉的稱號。經濟建設、社會建設等各方面也取得較好成績。

基本信息

鄉鎮概況

中沙鄉 中沙鄉

中沙鄉位於寧化縣西北部,鄉政府駐地距縣城12.5公里,205省道穿境而過,東、北、南面分別與本縣湖村、河龍、水茜、翠江毗鄰,西與江西省石城縣高田鎮和本縣濟村鄉接壤。鄉政府駐地為中沙村彭下1號。

行政區劃

中沙鄉 代碼350424208 位於寧化縣北部,全鄉土地總面積176平方公里,轄1個居委會、54個自然村、106個村民小組、13個村委會:

350424208001 中沙居委會 350424208201 中沙村
350424208202 下沙畲族村 350424208203 半溪村
350424208204 廖家村 350424208205 練畲村
350424208206 何屋村 350424208207 武昌村
350424208208 高坪村 350424208209 葉坊村
350424208210 樓家村 350424208211 樟榮村
350424208212 石門村 350424208213 雙元村

全鄉總人口15325人,山林面積12.3萬畝,耕地2.4萬畝。

歷史沿革

1958年建中沙公社,1984年改鄉。1997年,面積104平方千米,人口1?5萬,轄中沙、雙源、樟榮、樓家、石門、武昌、高坪、葉坊、下沙、何屋、半溪、練畲等13個村委會和中沙居委會。

基礎設施

中沙鄉是縣北各地進縣必經咽喉要道,現有一座五級汽車站,全鄉通村水泥路硬化率達100%。

氣候物產

該鄉屬中亞熱帶山地氣候,氣候溫和,全境系武夷山脈余脈的丘陵地帶,海拔大多在330-380米,無霜期295天,年平均氣溫17.3℃;雨量充沛,植被覆蓋率高達80%,年平均降雨量1700-1800毫米;土壤肥沃,以紅黃壤土為主。是茶果之鄉,全鄉有果樹面積4800畝(主要產梨、桃、奈),茶葉面積5000畝。是農業之鄉,全鄉人均耕地1.6畝,主要農作物為糧食、烤菸、食用菌。是一個礦產之鄉,區內有螢石礦、鎢礦、稀土等均藏量豐富。同時,還盛產紅菇、香菇、大豆、竹筍、棕製品、茶油等特產。

歷史人文

全鄉均屬客家後裔,古時相傳河沙含金,曾名金沙;鄉風純樸、熱情;歷史上曾出過1名探花,8名進士,12名舉人,20名貢生,尚有本鄉武昌村保留較好唐代修建的一條石扳官道和2座石馬栓;是革命老區之鄉,在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全鄉共500多人參軍參戰,現在冊的烈士151人。

經濟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中沙鄉的經濟和社會事業得到了很大的發展。2006年全鄉農村社會總產值1.38億元,其中農村工業總產值6500萬元,農業總產值7358萬元。

中沙鄉擁有良好的投資發展環境,社會治安狀況良好,機關部門辦事效率高。近幾年,工業和農業發展迅速,全鄉現有私營企業20多家,其中,縣級重點規模企業3家。初步形成了礦產開發、木材加工、勞動密集型和小水電開發為主的工業體系。全鄉年種植烤菸5500畝,擁有茶園面積5000餘畝,食用菌面積30萬平方米,形成了烤菸、茶葉、食用菌為主的三大產業。

中沙鄉黨委、政府高度重視產業發展和招商引資工作,確定了培育發展茶葉、食用菌、礦產、蔬菜 、林竹等產業,設立了下沙工業園區,成立了招商、項目、產業等工作組,最佳化投資軟環境,專門為投資創業人員服務。尤其特別重視培育茶葉和食用菌產業的發展,出台了各項優惠扶持措施,力爭五年建成萬畝茶葉基地和80萬平方米食用菌面積。此外全鄉水利資源豐富,有兩條河流貫穿全境,均屬閩江源,上游有一座中型水庫;現有水電站6座,總裝機容量3000千瓦,另勘測完成一處裝機500千瓦的狗尾坑電站的測設規劃,項目總投資約620萬元。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來該鄉投資興業,共創中沙美好未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