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東新政

中東新政

2011年在前所未有的動盪席捲穆斯林世界後,美國將如何調整它的中東政策?美國總統歐巴馬5月19日告訴穆斯林世界:敘利亞現在面臨抉擇,埃及和突尼西亞將得到援助,以色列則需要同意巴勒斯坦在1967年邊界線內建國。當天在美國國務院班傑明·富蘭克林廳,歐巴馬就中東及北非局勢發表近一個小時的長篇演講,這是自2009年6月在埃及開羅發表演講後,歐巴馬兩年之內再度就美國與穆斯林世界的關係發表重要講話。

簡介

中東新政中東新政
歐巴馬總統2011年5月19日周四對當前的阿拉伯變革提出了一個深遠、積極的新方法。總統明確聲稱“這將是美國對於促進地區間改革和支持民主進程的政策。”他首次直接批評了一些要求實施鎮壓的包括美國的同盟在內的阿拉伯領導人;在敘利亞的問題上,他們的言辭都圍繞著制裁。歐巴馬概述了這個重大而關鍵的政策,它將從埃及和突尼西亞入手來幫助阿拉伯國家發展經濟。
簡而言之,歐巴馬給過去令人迷惑和缺乏動力的中東政策提供了一致性,資源和方向。儘管美國無法決定從利比亞到波斯灣的衝突和民主進程的後果,新政策有效的執行可能對這場拉鋸戰提供幫助。
歐巴馬首先明確聲明了美國對“普遍權利”的支持,包括演講,集會和宗教自由,還有“選擇自己的領袖”的自由。重要的是,他補充道,“這些原則的優先權是最高的,一定會轉變成明確的行動。”如果實現的話,意味著歐巴馬之前一直支持親西方專制政權的美國政策將會歷史性的改變。
如果沒有具體的細節,這個新構想不會得到人們的認可。因此歐巴馬號召一直抵制變化的包括同盟國在內的領導人就顯得非常重要。他催促葉門總統“遵守他的承諾移交權利”,並譴責巴林統治家族的“大規模逮捕和殘忍鎮壓”。
歐巴馬首次在公眾場合提到了敘利亞的大屠殺,稱巴沙爾阿薩德政權“選擇了謀殺之路”,並立即要求“正式的對話來提前民主進程。”然而他關於阿薩德可以“領導這場變革”的建議很難讓人相信。歐巴馬給阿薩德的另一個選擇-下台-應該是唯一的方案。
歐巴馬為埃及和突尼西亞制定的包括減免債務,資助投資和開展貿易的經濟援助方案,有實質的內容和良好的基礎。管理部門準備督促阿拉伯政權接受這些行之有效的自由市場,貿易和私企等經濟政策。
歐巴馬在結束時重申了他將繼續推進以色列-巴基斯坦的和平進程。他強行解除了巴勒斯坦希望在聯合國尋求合法地位的倡議。但是總統提出的解決衝突的原則-包括參考1967年以色列邊界作為解決衝突的基礎-激起了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強烈不滿,他跟一些美國分析人士一樣,認為歐巴馬的政策偏向巴勒斯坦。如果總統對新政的諾言不僅僅是漂亮的說辭的話,他需要在工作中和巴勒斯坦、以色列雙方重建信任。

敘利亞面臨抉擇

歐巴馬回顧了最近半年穆斯林世界發生的巨大變化,其中突尼西亞埃及政府更替,利比亞領導人卡扎菲被要求立即下台,葉門和巴林局勢不穩,敘利亞近來則爆發多次示威遊行和流血衝突。
2011年5月18日奧巴馬剛剛簽署行政命令,宣布鑒於“暴力升級”,美國將凍結7名敘利亞高官在美國境內的資產,制裁對象包括敘利亞總統巴沙爾·阿薩德。但在19日的演講中,不同於要求卡扎菲立即下台的強硬調門,歐巴馬在對阿薩德“喊話”時語氣稍顯緩和。他稱“總統阿薩德現在面臨抉擇:他或者引領國家過渡,或者交出領導權……否則將繼續在國內受到挑戰,在海外受到孤立”。

埃及突尼西亞獲得援助

談及政府已經更替的埃及和突尼西亞,歐巴馬宣布將向兩國提供多項經濟援助。目前美國正調動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世界銀行提供金融援助,在下周舉行的八國集團峰會上,這兩大機構將公布一項旨在穩定埃及和突尼西亞經濟局勢的聯合行動計畫。同時,美國決定免去埃及10億美元債務,以借貸或擔保借貸形式幫助埃及從全球資本市場籌得10億美元資金,並會為埃及和突尼西亞建立“企業資金”,以幫助兩國私營企業獲得啟動資金。
歐巴馬表示,除埃及和突尼西亞,美國海外私人投資公司(OPIC)也會為全中東和北非地區的私營行業提供20億美元財政援助,並會與歐盟合作,啟動“貿易與投資夥伴合作計畫”,推動中東和北非地區的商品出口及提高區域貿易一體化程度。

巴以和談問題

歐巴馬歐巴馬
自2009年發表開羅演講後,歐巴馬曾竭力推動巴以和平進程,更一度提出“巴以將在一年內達成解決方案”的目標,但近兩年內,巴以和談一波三折,未能出現實質性進展。
在19日的講話中,歐巴馬再度提及巴以和談。他強調,以色列需要接受巴勒斯坦的領土要求,允許後者在1967年的邊界線內建國,如此才能達成和平安全共存的兩國解決方案。
“以色列和巴勒斯坦的邊界應以1967年的界限為基礎,並加以雙方同意的土地互換,從而為兩國建立起安全和公認的邊界。”歐巴馬說。
邊界劃分是巴以爭端的一個主要問題。在1967年第三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奪取了約旦河西岸、加沙和東耶路撒冷,其後聯合國安理會在1967年11月和1973年10月兩次通過決議,均要求以色列歸還1967年占領的巴勒斯坦領土。
此前美國國務卿希拉蕊、副總統拜登等高官談及巴以和談時,均呼籲以色列應結束從1967年開始的占領,與巴勒斯坦和平共存,但以色列以此舉是為和談“預設條件”為由,一直予以拒絕[1]

各方反應

 

巴以表態

2011年5月22日美國總統歐巴馬提出以巴回到1967年邊界之劃分,同時要求巴勒斯坦放棄向聯合國尋求承認國家身份,結果被指“兩面不討好”。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前日訪美,當面稱以色列絕不能回到67年邊界,並間接批評歐巴馬的中東和平藍圖純粹是“幻想”。有巴基斯坦解放組織(PLO)官員則無視歐巴馬反對,堅稱巴勒斯坦將如期於9月聯合國大會尋求承認國家身份。各方分歧嚴重,分析認為以巴回到談判桌的機會將更渺茫。
據報導,1967年六日戰爭爆發,以色列從阿拉伯國家手上奪得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和東耶路撒冷等土地。歐巴馬近日發表新中東政策演說,指雙方應回到戰爭前的邊界,並以土地互換解決糾紛。報導指出,這是美國總統首度表明支持巴勒斯坦重要立場。
以總理拒退讓吁巴勒斯坦“接受現實”
報導指出,內塔尼亞胡前日在白宮橢圓形辦公室與歐巴馬單獨進行午餐會談90分鐘,跟原先安排雙方幕僚午餐會不同並且逾時。兩人其後會見記者,雙方火藥味甚濃。內塔尼亞胡表示,以色列準備為以巴和平作出“慷慨妥協”,但指回到67年邊界會使以色列無險可守。他稱,67年以前的以色列只有9英里寬,形容這是“戰爭邊界”而非“和平邊界”,因為要攻擊以色列將“十分便利”。
他堅持不會容許巴勒斯坦難民回以色列定居,“任何人都知道這不會發生”。他臉色陰沉地繼續說:“和平唯有奠基在現實、不會改變的實際情況下才能長久。要實現和平,巴人必須接受一些根本現況。”
他重申,以色列不會跟哈馬斯和巴勒斯坦政府談判,指巴勒斯坦民族權力機構主席阿巴斯必須在與哈馬斯合作和與以色列和平共處之間做出選擇。他又對歐巴馬說:“我們沒有太多犯錯空間,歷史不會給猶太人另一次機會。”
歐巴馬托腮無言巴批以違國際法
分析認為,內塔尼亞胡已全面否定歐巴馬提出的和平方案。內塔尼亞胡發言時,歐巴馬一直以手托腮,專注聆聽,他強調美以的友誼,指朋友之間意見不同的情況經常發生。兩人沒有接受記者提問。
巴勒斯坦不滿內塔尼亞胡的強硬態度,阿巴斯發言人表示,內塔尼亞胡從官方層面否定了歐巴馬的提議和國際法。阿巴斯指歐巴馬應向對方施壓,迫使其接受方案。哈馬斯發言人則指,內塔尼亞胡的態度顯示出跟以色列和談將是“荒謬”的,呼籲繼續“對抗”,維護巴勒斯坦人的利益。
歐巴馬決策或難奏效
據報導,由於國際社會一直不滿以色列在西岸建聚居點,加上同情巴人難民,國際社會對此不乏認同,歐盟、聯合國、俄羅斯和美國組成的中東問題有關四方“強烈支持”歐巴馬的表態。
但報導指出,歐巴馬必須面對國內政治現實。在2008年總統選舉當中,他奪得78%猶太人的選票。現在要以色列歸還土地,必然會使他失去部分猶太人支持,其中不乏財力雄厚的“金主”。
更重要的是,歐巴馬的表態不但沒能掃除以巴和談障礙,反而使之可能更“遙遙無期”。歐巴馬採用“各打五十大板”的策略,一方面訓斥以色列不能抱殘守缺,拒不退讓,另一方面猛批巴勒斯坦尋求在聯合國大會尋求承認的舉措。
報導指,歐巴馬的構想是以巴各退一步,前者歸還土地,換取後者放棄在聯合國攤牌。但歐巴馬向來被批“外交軟弱”,以色列對華府要求停建定居點置若罔聞。歐巴馬是否足以讓雙方妥協,令人十分懷疑。
再者,隨著中東反政府浪潮持續,美國在中東的號召力大減。以埃及為例,在阿拉伯世界,埃及率先承認以色列,算是以色列罕有的阿拉伯盟友,前總統穆巴拉克更是以巴和談的重要推手;穆巴拉克下台後,過渡政府態度立即生變,對哈馬斯立場軟化,更有跡象向堅決否認以色列存在的伊朗靠攏,讓以色列觸目驚心。形勢如此,歐巴馬如何使雙方釋疑?情況不容樂觀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