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影

中央電影事業股份有限公司,簡稱中央電影公司,俗稱中影,是台灣一家大型電影公司。中影與中國電視公司、中國廣播公司合稱「三中」,成立之初皆為中國國民黨經營的媒體機構,2005年起配合台灣政府的「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而民營化。
==簡介==
中影成立於1954年9月1日,半世紀以來走過「健康寫實主義」到「台灣新電影」的發展目標;迄今製作之劇情片有230多部,培植了李行、李安、侯孝賢、蔡明亮及楊德昌等知名電影導演,成為大多數台灣人的歷史記憶的一部分;其中,深獲國際好評的有《喜宴》、《飲食男女》、《愛情萬歲》、《河流》等。新銳導演吳宏翔的處女作《心靈之歌》是中影拍的最後一部電影。
中影從前以擁有完整的影業垂直整合系統而聞名,從製片、攝影棚、沖印、杜比錄音、剪輯、發行到映演機構,體系內有中影文化城、中影後製中心、中影電影技術中心(已在2006年12月民營化,前身為中國電影製片廠)、台灣各地戲院院線。目前,主要縮減業務後是以代理國外(非好萊塢)文藝電影發行、電影後製作業、電影片沖印以及廣告業務為主,最大宗收入為不動產租金收入
==大事紀==
*1947年,台灣電影公司(台影,與1945年成立、1988年公司化的台灣電影公司並無關聯)成立。
*1949年,農業教育電影公司(農教)遷至台灣。
*1950年,農教改組。
*1953年,台影完成公司登記。
*1954年9月1日,農教與台影合改組為中影。中影第一任董事長為戴安國,第一任總經理為李葉。
*1954年,中影發行第一部電影《梅崗春回》。
*1955年10月1日,中影接受委託代拍的第一部電影《山地姑娘》開拍。
*1956年,中影開始接受委託代拍台語片。
*1963年,中影第一部自製彩色電影《蚵女》獲得亞洲影展最佳劇情片翠鳳獎。
*1967年,中影第一大廈與新世界戲院落成、開幕。
*1972年,辜振甫繼任中影董事長,整頓戲院,研擬開辦中影文化城。
*1975年1月,中影文化城完工,佔地16000坪。
*1975年3月18日,中影創辦的台灣第一家「迷你戲院」真善美劇院開幕。
*1982年,中影以鄉土電影開啟台灣新電影浪潮。
*1984年,林登飛繼任中影總經理,以「業務掛帥」為經營方針。
*1991年至1996年,江奉琪與徐立功先後繼任中影總經理,以「重振新電影,進軍國際影展」為經營方針。
*1992年,中影取得宮崎駿製作的日本動畫電影《紅豬》台灣發行權。
*1996年,邱順清繼任中影總經理,尋求中影增資的可能性。
*1998年,中影跨足製作電視劇,作品有台視《神采劇場》、三立都會台《戰國紅顏:西施》、公視《人間四月天》等。
*1999年,葉潛昭繼任中影董事長。
*2005年,隨著「黨、政、軍退出媒體」政策,中國國民黨持有的中影股份移轉由「榮麗投資公司」(中國時報集團的控股公司)擁有。中影營運政策改以資產處分為主,停止經營電影拍攝、製作、發行等業務。
*2006年,蔡正元繼任中影董事長。中影陷入股東經營權爭議,營運停頓。
*2006年2月28日,中影文化城及製片廠宣布停止營運。文化城留下5位員工,與鄰近的中影製作中心續留人員共約10人,看管中影片庫及文化城內電器設備。
*2006年5月,中影其他民間股東接續經營中影,並回聘部份電影專業技術人員,恢復電影後製業務。
*2007年7月,中影臨時股東會全面改選董事、監察人,富聯國際投資股份有限公司代表林麗珍擔任中影董事長,中影逐步恢復影片出租與後製業務。
*2007年,正崴科技董事長、工商建研會前理事長郭台強聲稱取得42%中影股權而應支付十六億元給中央投資公司,但至2007年10月2日止,只實際支付二億元,因此將價值十四億元中影股票質押給中央投資公司;中央投資公司宣稱已於2007年6月12日收到郭台強十九億元,並非事實。郭台強雖已指派林麗珍擔任中影新任董事長,但因經濟部和新聞局凍結中影的登記事項,尚不得變更董事長登記,蔡正元認為他仍然尚是中影法律上的董事長。蔡正元基於以上兩點,為免虛擬交易困擾國人,且中影股權亦應按照實質出資比例分配,仍應繼續擔任中影董事長至國民黨及馬英九與郭台強釐清股權爭議後方可卸任。
*2009年,郭台強繼任中影董事長,推動中影資產活化。中影全名改為「中影股份有限公司」(CentralPicturesCorporation)。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