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研究院

研究院遵照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目標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需求,著力推動現代信息服務技術、視聽電子技術、積體電路設計技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 科學定位研究院成立三年多來以攻克制約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以及產業源頭創新能力為目的。 成果轉化研究院致力於電子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經過多年的積累,在成果轉移與產業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

基本概況

中山大學電子與通信研究院(以下簡稱“研究院”)成立於2007年6月,依託中山大學信息技術、計算技術、物理工程等重點學科,院長由中國工程院院士孫玉教授擔任。研究院遵照中央建設創新型國家的總體戰略目標和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綱要,結合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需求,著力推動現代信息服務技術、視聽電子技術、積體電路設計技術和相關產業的發展。研究院藉助其在電子信息領域的多年積累和研發成果,充分發揮資源和人才優勢,為區域內的中小型企業提供可產業化的核心技術,推動成果轉化,進行技術諮詢與服務,孵化和發展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多學科的高層次人才培養、技術交流,為國家經濟建設和社會發展服務。

科學定位

研究院成立三年多來以攻克制約廣東省電子信息產業發展的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問題,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以及產業源頭創新能力為目的。以物聯網、視聽電子、汽車電子、無線通信電子等高端電子信息產業為切入點,通過技術研發、校企合作、創新平台建設、企業孵化、優秀品牌建設和專利池建設等措施,把研究院建設成為高端電子信息技術支持中心和具有龍頭帶動作用的廣東省核心技術公共創新平台。主要的研究內容為大規模SOC晶片設計技術、電子標籤RFID/NFC技術、高清視頻處理技術、高清音視頻編解碼技術、高保真音頻處理技術、新一代無線通信技術、汽車電子技術、移動電子商務技術等。

研究成果

研究院成立以來,承擔國際合作項目2項、國家級重點項目5項、廣東省重大科技專項5項、廣州市重大科技專項6項、其他省市科研項目十餘項、企業委託項目十餘項、申請發明專利41項、申請軟體著作權25項、在國內外重要學術期刊上發表論文38篇。已成功研發出具有完全自主智慧財產權RFID CPU標籤晶片、片上作業系統(COS)、高清視頻處理SOC晶片、高性能JAVA處理器晶片、移動多媒體處理器晶片、基於RFID的汽車物流系統、高端無線音箱系統、便攜投影儀等,都正產業化套用,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與社會效益。

團隊建設

研究院目前已經形成一支高素質、有活力、有潛力、較穩定的研發隊伍,其中院士1人,教授/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5人,講師10人,全職研發人員20多人,博士、碩士研究生100多人。擁有前瞻性理論研究、晶片研發、系統研發和套用研發四大研發團隊。

合作交流

研究院與中興通信、創維集團、IBM公司、國光電器、東風日產、安凱微電子等國內外知名企業建立了密切的人才培訓和技術研發合作關係,並與香港科技大學、美國史坦福大學、加拿大渥太華大學等多所著名大學建立了研發合作關係。

科研裝備

在研發和實驗設備方面,建設積體電路設計平台,擁有Cadence、Synopsys為主的前後端IC設計工具、邏輯分析儀、網路矢量分析儀、頻譜分析儀、信號發生器等實驗設備。與網通廣東分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山大學—網通通信技術實驗室”, WCDMA相關設備為研究院在電子和通信領域關鍵技術的研發提供了基本保障。
研究院在廣州大學城擁有500平方米的科研場地,在廣州市花都區國光科技園內擁有700平方米的產學研合作基地。

成果轉化

研究院致力於電子信息產業核心技術的產品研發與產業化,經過多年的積累,在成果轉移與產業化方面取得良好的成效。已轉化科技成果包括:Java專用處理器晶片,已由山東浪潮公司推廣套用;RFID電子標籤晶片,已由廣東德生公司推廣套用;高畫質電視視頻處理主機板,已由東莞艾煒特電子批量生產;超薄平板電源系統,已由東莞艾煒特電子批量生產;基於RFID的汽車物流系統,已由廣州風神物流公司推廣套用,市場效果良好。

聯繫方式

地 址:廣州市廣州大學城外環東路132號
中山大學信息科學與技術學院
郵政編碼: 510006
依託單位: 中山大學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