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

中山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專門研究河口海岸的科研機構之一。 河口海岸學是中山大學海洋學的特色學科之一,華南海岸、珠江河口和南海之濱的依託,區位優越,令中山大學的河口海岸研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河口海岸研究所擁有沉積動力、水環境分析實驗室,以及開展河口海岸動力與環境的動態監測、數值模擬和綜合集成研究的基礎條件和設施。

中山大學河口海岸研究所成立於1964年,是我國較早成立的專門研究河口海岸的科研機構之一。其前身為中山大學地理學系河口研究組(1964-1978)和河口海岸研究室(1978-1990)。
一、定位與研究方向
河口海岸位置獨特,環境特殊,有許多重要的基礎理論問題和套用問題有待開拓、研究和探索。河口海岸帶又是人口最為密集的地帶,因此,河口海岸研究的重要性將日益凸顯。
河口海岸學是中山大學海洋學的特色學科之一,華南海岸、珠江河口和南海之濱的依託,區位優越,令中山大學的河口海岸研究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在秉承和發展傳統河口海岸學的物理過程(動力過程、沉積過程和地貌過程)研究的基礎上,開拓新的學科生長點。河口海岸學的最大特色就是學科交叉,未來河口海岸學的發展和生長點必須體現學科交叉,與河口化學過程、生物過程、地球化學過程等多學科進行交叉,套用遙感技術等,研究河口環境問題、生態問題,建立河口海岸學多過程多學科交叉的有機研究體系。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實踐套用相結合的發展模式,服務於社會經濟的發展。國家中長期的海洋發展戰略,廣東省發展海洋經濟強省的戰略,以及《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的落實,機遇與挑戰並存,將會有更多的理論和實際套用問題亟待研究和解決;河口海岸學的發展應與時俱進,有必要把學科向海洋推進。
二、主要研究成果
河口海岸研究所擁有沉積動力、水環境分析實驗室,以及開展河口海岸動力與環境的動態監測、數值模擬和綜合集成研究的基礎條件和設施。成立40多年來,河口海岸研究所承擔了許多國家和地方的重大、重點和重要的科研項目,如國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珠江口伶仃洋航道整治技術研究”的子課題(1993-1995)及黃埔港、汕頭港、水東(茂名)港、海口港等眾多港口建港條件研究。研究所以珠江河口及華南海岸作為依託,著重研究了珠江、韓江、南渡江、漠陽江等河口三角洲及其治理問題,還研究了獨具特色的華南沙壩-�湖海岸體系、河口小尺度動力結構與沉積動力過程、岬間海灣海灘過程與運動狀態、以及港口與航道的泥沙回淤問題、河口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遷移、輸運特性等,以巨觀與微觀相結合、多學科交叉為特色,同時加強數值模擬方面的研究,為華南眾多的港灣與港口、航道的開發建設以及在水利、防洪等解決實際問題方面做出了重大貢獻。承擔科技計畫項目和有關單位委託的套用和套用基礎研究項目150多項,出版專著譯著6部,發表學術論文200多篇。研究生的培養方向有河口海岸動力-沉積-地貌、河口環境、近岸資源與環境、近岸工程、環境海洋等。
三、人才培養與團隊建設
以多學科交叉作為新的生長點,爭取建立省部級重點實驗室乃至有條件時建立國家重點實驗室,打造有影響力的河口海岸學與近岸海洋科學的研究平台,成為由本科、碩士、博士到博士後的人才培養體系,構建由多學科人員有機組成的研究團隊,成為華南河口海岸學和面向南海開發的海洋學的人才培養基地,以理論和技術研發為支撐,服務於社會和國家長遠海洋發展戰略。
四、開放與交流
堅持對國內外進行開放與交流。在國內,與國家海洋局下設機構、水利、交通、航運等部門和行業進行共同的人才培養、實習基地建設、學術交流和技術研發,合作申請科研項目,共建海洋科學實驗室和研究機構;以共同關心的問題及雙方的優勢進行組合,達到雙贏。加強對國外的學術交流、人才交流。
五、成果轉化及產業化
服務於社會是科學研究和技術研發的主旨和驅動力,堅持基礎理論研究與實踐相結合的發展模式,與相關行業建立聯盟,提高成果的轉化率,打造和諧、綠色和可持續發展的河口海岸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