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

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設有語言文化中心、漢語系、研究生部、國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對外漢語研究所,是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的指定考點。

學院概況

歷史沿革

中山大學由中國偉大的民主革命家孫中山先生於1924年親手創辦,是一所涵蓋人文科學、社會科學、自然科學、技術科學、工學、醫學、藥學、經濟學和管理學等在內的綜合性重點大學,是華南地區的最高學府。
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的對外漢語教學有著悠久的歷史和良好的聲譽。學院擁有一批具有豐富教學經驗的資深對外漢語教師。
1981年7月,“中山大學漢語培訓中心”成立,是改革開放後中國內地最早設立的對外漢語教學機構之一。
1984年,首開中國大陸粵語教學。
1991年,設立華南地區第一個漢語水平考試(HSK)考點。
1992年,更名為“對外漢語教學中心”。
1997年,設立留學生漢語本科專業。
2001年,開始培養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碩士和博士研究生。
2004年1月,成立國際交流學院。
2009年4月,為與國際漢語教育事業相接軌,學院更名為“國際漢語學院”。承擔學校外國留學生的漢語教學、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生培養和相關的涉外教育合作項目。

地理位置

國際漢語學院坐落在珠江之畔的中山大學南校區。校園環境優美,設施齊備,是讀書治學的理想地方。

教學層次和課程設定

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設有語言文化中心、漢語系、研究生部、國語教育研究中心和對外漢語研究所,辦學層次完備,教學體系完整。學院同時又是中國漢語水平考試(HSK)的指定考點,考試每年兩次分別在4月和11月舉行,母語為非漢語者考試成績達到規定者可獲國家級《漢語水平證書》。
學院的對外漢語教學涵蓋了從普通漢語(國語、粵語)進修生、本科生、碩士生到博士生的整個系列,招收漢語進修生、漢語言(對外)專業本科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並承擔國家漢辦海外漢語教師師資培訓項目。

機構設定

學院對外漢語教學涵蓋各種教學層次,招收漢語進修生、漢語言(對外)專業本科生、漢語國際教育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語言學及套用語言學專業對外漢語教學方向碩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並承擔國家漢辦海外漢語教師師資培訓項目。

師資概況

中山大學國際漢語學院已形成一支學科結構與年齡層次比較合理、業務素質良好、教學經驗豐富的國際漢語教師隊伍。學院教師具有豐富的海外留學和教學經驗,80%的教師具有一年以上的海外教學經驗,90%以上教師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
科研成果顯著,出色完成國家和省部級科研項目20多個,出版專著辭典等10餘部,漢語教材20多種,發表論文300多篇。

教材編寫

出版漢語教材20多種、40多冊,多種教材譯成外文在海外出版發行。其中多種成果獲得各級獎勵,如:專著外國人學漢語語法偏誤研究》獲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高等學校科學研究優秀成果三等獎;教材對外漢語教學入門獲中南地區大學版協優秀教材二等獎和第一屆廣東省優秀教材獎一等獎。

對外交流

學院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合作,對外交往活躍。目前已與世界各地10多所大學建立了交流合作關係。學院還邀請海內外專家學者開設國際漢語系列講座,每年定期舉辦國際漢語教育教學研討會,不斷學習進步。
至2011年1月,中山大學已與國外大學合作建立5所孔子學院:菲律賓雅典耀大學孔子學院、美國印第安納波利斯孔子學院、墨西哥優卡坦自治大學孔子學院、法國里昂孔子學院和南非開普敦大學孔子學院。

招生信息

學習期限從半年到三年不等。根據學員入學時的漢語水平分初級漢語、中級漢語、高級漢語三個層次進行教學。
漢語初級班注重漢語基礎知識的訓練。漢語中級班在繼續鞏固漢語基礎知識的同時,加強閱讀技能的提高和寫作能力的培養。漢語高級班在進一步鞏固和提高漢語聽、說、讀、寫能力的同時,注意引導學生更全面準確地了解中國文化和社會。
學員可轉入學院“漢語言(對外)本科專業”學習,其漢語進修期間的部分學習成績和學習經歷在得到確認後可獲承認,轉入本科總學分。
一般經過一至兩年普通漢語進修班的學習,學員的漢語水平可達到與中國學生同班接受本科學歷教育的要求。漢語水平達要求者(理科為HSK3級;文科為HSK6級)並符合相關條件的,可由學院推薦到中山大學其他院系攻讀本科專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