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文史研究館

中央文史研究館

中央文史研究館與國務院參事室合署辦公。文史研究館是1951年7月由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議設立的,是具有統戰性、榮譽性的機構,其宗旨是敬老崇文,主要職責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的傳統文化。館長和館員由國務院總理聘任,以黨外人士為主。

簡介

文史文史

歷史上著名的館長和館員有:符定一、章士釗、柳亞子、葉公綽、齊白石、徐森玉、陳寅恪、沈尹默、謝無量、朱啟鈐、商衍鎏、葉聖陶、張恨水、張伯駒、蕭乾、啟功、朱家溍等。現任館長是北京大學著名教授袁行霈,現有館員44位。參事室和文史研究館同屬一個中共黨組。
凡設立參事室的地方政府,大都設有文史研究館。地方文史研究館的館長和館員亦由地方政府首長聘任。
隨著我國對外開放的擴大,參事、館員們也紛紛走出國門,同外國政府諮詢機構和文化團體開展了交流合作。我們深信,在經濟全球化時代,只有立足國情,以全球視野來觀察和思考,才能向政府提出具有前瞻性的有價值的建議。
2009年,國務院參事室將迎來六十華誕。我們堅信,沐浴著中國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春風,政府參事工作、文史研究館工作也將與時俱進。我們決心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盡職盡責,開拓進取,為國家繁榮昌盛和人民幸福安康而盡綿薄之力!

歷史沿革

文史文史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黨和政府為團結和安排老年知識分子而設立的、具有統戰性和榮譽性的文史研究機構。它的宗旨是"敬老崇文"。館長、副館長、館員由國務院總理聘任。受聘者都是耆年碩學之士、社會名流和專家學者。
中央文史研究館是毛澤東同志親自倡議設立的。北京解放前夕,毛澤東同志在石家莊對他的師長符定一先生說過,共產黨對德高望重、生活困難的老學者的生活應有一個安排, 要設一個機構。1949年12月2日,毛澤東同志致柳亞子先生信中又提到"文史機關事"已交周恩來總理辦理,"便當詢之"。嗣後,毛澤東、周恩來請符定一、柳亞子、章士釗諸位先生參加籌劃事宜,並指定林伯渠、齊燕銘同志負責辦理此事。1951年7月29日,政務院
文史文史
副總理董必武鄭重宣告"政務院文史研究館成立"。符定一為第一任館長,葉恭綽、柳亞子、章士釗為副館長。1958年符定一館長逝世後,由章士釗繼任第二任館長,又增聘各地名流徐森玉陳寅恪沈尹默邢贊亭、謝無量、商衍鎏為副館長。1974年楊東蓴繼任第三任館長。1
文史文史
980年葉聖陶繼任第四任館長。1989年蕭乾繼任第五任館長。1999年啟功繼任第六任館長。副館長一職,自1986年至今,先後由蕭乾吳空、啟功、王楚光、袁行霈相繼擔任。現有館員29人,平均年齡79.2歲。
中央文史研究館建館五十年來,先後聘任了館長、副館長20位,館員237位。其中包括符定一、葉恭綽,柳亞子、章士釗、徐森玉、陳寅恪、沈尹默、謝無量、邢贊亭、楊東蓴、商衍鎏、齊白石、陳半丁、朱啟鈐、蕭龍友、張伯駒、張恨水等文化界的耆年碩學之士,或是全國知名,或為一方之望。老先生們入館後老
文史文史
有所養,喜見政治清明,煥發了生命的青春,他們或修史編志,或著書立說,或潛心書畫,或詩詞唱和,創造出了不平凡的業績。
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館員的思想獲得了極大的解放,為社會服務的熱情更加高漲,在文史研究和文學藝術等方面,做出了突出的成績。有的出版全集,有的舉辦個展,有的專著問世,有的走上國際講壇。比如,已故館長章士釗的《章士釗全集》出版,我館舉辦了
文史文史
首發式;蕭乾館長的《蕭乾文集》出版,朱鎔基總理親自寫信祝賀。近年來,王世襄先生的《錦灰堆》在兩年內五次再版;朱家溍先生的《故宮退食錄》深受文史界的喜愛;吳小如、袁行霈先生均在當代中國學者文庫中立卷;孫天牧、秦嶺雲、盧光照、黃均、郁風、許麟廬、馮忠蓮、楊萱庭、孫瑛、侯及名、劉繼瑛等館員,出版了畫冊或舉辦了個展。另外,程莘農等館員也在各自的領域中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回顧半個世紀的歷程,中央文史研究館經歷了建國初期的興旺,中期的停頓和改革開放時期的恢復發展,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績。在團結有"德、才、望"的文化名人;在編志、著書、文史研究和書畫創作;在開展統戰聯誼和促進祖國和平統一;在為兩個文明建設服務等方面都做出了積極的貢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