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

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

在國資委倡導下,2010年8月18日,中國一汽、國家電網、中海油等16家央企在京成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據悉,該聯盟初始投資資金為13億元,由國資委從央企上繳的國有資本收益中提取。

機構介紹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聯盟旨在快速突破電動車產業核心技術。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表示,聯盟旨在快速突破電動車產業核心技術。

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State-Owned Enterprise Electric Vehicle Industry Alliance)是國務院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發起成立的。

將統一技術標準

在18日由國資委組織召開的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成立大會上,16家央企簽署了《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章程》,承諾將整合中央企業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統一產業技術標準,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

16家央企包括中國一汽、東風汽車長安汽車、國家電網、南方電網、中石油、中石化、中國保利等。

按照章程規定,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是相關中央企業本著“自願、平等、合作、互惠”原則,發起成立的非盈利性組織。下設理事會、秘書處,以及整車及電驅動、電池、充電與服務三個專業委員會。

該聯盟初始投資金額為13億元,初始資金由國資委從央企上繳的國有資本收益中提取。

中國一汽集團總經理徐建一昨日表示,建立央企電動車聯盟,就是要形成統一的技術標準,共擔風險,共享發展成果。

聯盟已開始運作

目前該聯盟已經開始運作,從各家央企中抽調了2名員工在聯盟秘書處工作。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18日表示,國資委推動有關中央企業成立電動車產業聯盟,旨在有效發揮中央企業在我國經濟結構調整中的帶頭和引領作用,形成合力加快推動我國電動車產業的發展,以聯盟的方式,促進企業間的合作與協同發展,快速、有效地突破電動車產業核心技術,儘快形成規模化發展態勢。

據了解,聯盟成立後,將採用市場化的運作方式,督促成員單位按照央企電動車發展規劃要求,最佳化資源配置,避免重複建設,統一產業鏈各環節的接口和標準。聯盟組織開發的共性技術將由聯盟成員共享,一般的個性技術由各企業按照市場化原則自主發展。

此外,聯盟在經過一段時間的運行後,還將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加入,以擴大聯盟對我國電動車產業健康發展的影響力和帶動力。

主要任務

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

1、整合中央企業資源,建立推動電動車產業整體發展的開放技術平台。
2、統一產業技術標準。
3、共同研發電動車新技術、新產品、新方案、新模式,共享技術成果。

追問

13億怎么花

“怎么花錢還要再做商議”

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一成立,便獲得初始投資資金13億元。這13億資金如何支配,引起業界關注。

對於13億初始資金的支配,國資委方面18日沒有明確解釋。

聯盟內一央企負責人昨日對記者表示,聯盟成立的目的是為了推進一些關鍵技術研發,這些錢應該是花在這方面。但目前資金具體如何使用還不清楚,可能會由各委員會來統籌安排。“起步階段關鍵是先把聯盟建立起來,運作起來,至於錢怎么花可能還要再做商議。今後各家企業還要繳納會費,但現在都還沒交。”該人士稱。

聯盟如何運作

“共性技術聯盟內成員共享”

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目標是要推動電動產業整體發展的技術,共享研發成果。但目前各家企業的研發進度都不盡相同。長安汽車總經理徐留平昨日表示,各企業的智慧財產權必須是各企業的,聯盟的主要功能是推進合作。

國資委主任李榮融昨日對於聯盟運作提出四點要求:聯盟組織開發的共性技術由聯盟成員共享,一般性的個性技術由企業自主發展;依託優勢企業開展研究攻關,提出進度要求;加強對困難的研究,積極向有關部門反映爭取政策支持;進一步吸收國內外其他相關企業加入。

為何此時成立

“企業已具備完整產業鏈”

國資委為何要在此時發起成立央企電動車聯盟?

李榮融表示,“這是中央企業可能趕超國外企業並在電動汽車領域確立競爭優勢的難得契機”。

據介紹,金融危機後,已開發國家紛紛出台了鼓勵電動汽車發展政策。目前全球電動汽車產業尚處於起步階段,而中國企業已具備了完整的產業鏈,並掌握了電動車整車開發關鍵技術,實現了關鍵零部件的自主開發和商業化。如一汽、東風等自主研發的電動車已經下線,中海油力神等企業在電池研發上處於領先地位。

民企能否加入

“這是一個開放的聯盟”

央企電動車聯盟中,目前沒有電動汽車領域的民營企業。

對於今後是否會吸收民營企業加入,李榮融昨日在會後對記者做了這樣一番表態。

“作為國資委主任,我現在首先要組合的就是中央企業。這是一個開放的聯盟,不是一個封閉的聯盟。電動汽車產業起步可能艱難一點,這條路中央企業先走,現在探險路都沒有找到,大家不好跟著來。成立電動汽車聯盟不僅僅造福中國,也是造福全人類,參加的人越多,完成的任務越快,多一些企業參加有什麼不好呢?”

盟內聲音

保利集團:6月才知道要入盟

加入聯盟的央企多在整車製造、電池研發和充電服務設施方面具有優勢,而與此似乎不太沾邊的中國保利集團也是聯盟成員之一。

資料顯示,中國保利集團是一家以房地產開發和軍民品國際貿易為主業的大型央企,此前並未涉足電動汽車領域。

保利集團參會人士對記者表示,國資委是在視察公司的一個項目後,提議讓保利加入聯盟的,公司6月份才知道要加入這個聯盟。今後可以利用保利地產遍布全國的房地產項目,在小區停車庫等建立電動汽車充電樁,推動電動汽車進入普通百姓家。

他表示,這很可能將成為保利集團在地產領域一大特色。目前公司對此尚無具體的規劃,但是實施項目時一定會與國家電網進行合作。

長安汽車:讓產業鏈轉起來

長安汽車總經理徐留平在會前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儘管16家企業來自於整車製造、電池研發和充電服務等各方面,但這並不是一個鬆散的聯盟,而恰恰能讓整個產業鏈轉起來,對於目前推動電動車發展很有好處。聯盟主要是合作,但也有分工,比如通過聯盟,整車廠有了穩定的零部件供應,對零部件企業也是有好處的。

他表示,成立聯盟正處於一個關鍵時刻,因為電動汽車下一步需要將成本降低並進行大規模的推廣。現在這個產業從國資委層面得到支持,是讓電動汽車進入家庭的很大推動力。

盟外聲音

上汽:應讓所有車企都參與

上汽集團董事長、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會長鬍茂元認為,中國將來朝新能源汽車領域進軍,不應該僅僅局限於央企,而是應該讓所有的中國汽車企業都參與進來。“不過這次是國資委牽頭組織的,所以只涉及了央企。但中汽協會作為行業協會,已經組織了10家會員企業,成立聯盟,來聯手研究促進電動車的發展。作為中汽協會會長,我認為不論央企、地方企業,甚至未來可以包含國際企業,都應該為全球汽車行業共同面臨的問題來努力。”

比亞迪:成立聯盟是件好事

作為電動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比亞迪汽車也不在此次的聯盟之列。

比亞迪汽車銷售公司副總經理王建鈞昨日表示,“成立聯盟是件好事”。他說,此次聯盟因為是國資委牽頭的,所以只包含了央企,“這很正常,這對比亞迪未來的發展不會有什麼影響,比亞迪會按照既定的發展路線走,國家對於比亞迪發展電動車還是很支持的。”

四大疑問釋疑

2010年8月18日,國務院國資委直屬的16家中央企業在北京宣布發起成立“中央企業電動車產業聯盟”,就該聯盟的一些疑問分析如下:

一,中央企業為什麼要介入電動車產業?該聯盟的16個成員中,汽車企業只有三家,除此之外,13家央企的主業全與汽車業無關。

為什麼這些企業也會介入電動汽車產業呢?

搜狐汽車認為,原因有二。首先,這是回響政府號召。電動汽車已經被當做中國未來重點發展的幾項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央企作為中國經濟的中流砥柱,參與支持電動汽車的發展,責無旁貸。

其次是巨大利益的驅動,這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很多央企早就看到了這一點,並且早就行動起來了。比如,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已經控股了國內著名的電池企業——天津力神,並且投入巨資發展動力電池產業,中航工業集團也在電池領域投入了巨資。中石化集團則積極介入了充電站的建設中。

國務院國資委主任李榮融說的好,電動汽車有風險,投資也很大,但是一旦成功,市場收益也非常大。因此,中央企業應該扛起這面大旗。李榮融這番話很好的概括了中央企業介入電動汽車產業的原因。

二,聯盟是一個鬆散組織,還是緊密的利益結合體?該聯盟是一個緊密的組織,有比較健全的組織機構和制度。聯盟設理事會,理事會下設秘書處、整車及電驅動專業委員會、電池專業委員會、充電與服務專業委員會。秘書處下設整車及電驅動部、電池部、充電與服務部、綜合事務部。

除了較完善的組織機構外,該聯盟應該也是一個緊密的利益結合體,因為這有建立在商業利益上的聯盟才能真正發揮作用,儘管目前我們還不是十分清楚該聯盟各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如何結合在一起。

三,聯盟的標準能否成為全行業統一標準?這種可能性很大。這些央企具備這樣的能量。事實上,有些標準的制定離開聯盟內成員是無法制定出來的,比如充電設施的一些標準,毫無疑問會由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主導制定。

儘管聯盟將主導相關標準的制定,但這些標準的制定可能無法完全拋開其他一些重要的企業和機構,比如上汽集團,比如中國汽車工業協會、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等汽車行業組織。

四,聯盟成員的權利與義務如何平衡?目前並不十分清楚。聯盟成員要建設公共的信息、技術平台,進行共性核心技術的研發,各成員必須要共享自身的一些智慧財產權和專利,同時,也必須要分享共同的研發成果。

相比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成立的T10組織,央企電動車產業聯盟各成員之間的合作可能會大於競爭,因為,這是一個完整產業鏈概念上的合作,儘管每一環有一家以上企業參與,但相比T10那樣的十家整車企業來說,它們之間更多的將是一種競合關係。

聯盟名單

首批電動車聯盟名單

整車及電驅動領域

中國第一汽車集團公司

中國兵器裝備集團公司

東風汽車公司

中國東方電氣 (600875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集團有限公司

中國南車 (601766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集團公司

電池領域

中國海洋石油總公司

北京有色金屬研究總院

中國航天科技 (000901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集團公司

中國航 (601111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天科工集團公司

中國航空工業集團公司

充電與服務領域

國家電網公司

中國普天信息產業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 (601857 股吧,行情,資訊,主力買賣)天然氣集團公司

中國石油化工集團公司

中國南方電網有限責任公司

中國保利集團公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