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區聯絡辦公室

• • •

簡介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英文: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 in Hong Kong Special Administrative Region,前稱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的代表機構。香港中聯辦大樓位於西營盤乾諾道西160號,鄰近西區警署(七號差館)。目前的辦公室主任是彭清華
香港中聯辦是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的機構之一,其它分別是外交部駐香港特派員公署和中國人民解放軍駐香港部隊
香港中聯辦在中國內地設有叄個辦事處,分別是廣東聯絡部(地點位於廣州)、深圳辦事處、北京辦事處。

歷史

香港中聯辦前稱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成立於1947年5月,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於香港派出的機構,同時擔負國家通訊社駐港分支機構的新聞職能,第一任社長為喬冠華。在香港主權未移交至中華人民共和國前,該社以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駐香港最高代表機構的身份,與港英政府進行聯繫。
1960年代後期,隨著香港形勢的變化,以及與中國大陸關係的發展,港英政府遂委派港英政治顧問負責與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保持聯繫。1978年9月30日,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舉行國慶招待會,第25任香港總督麥理浩首次參加。自此成為慣例,其後歷任總督每年都出席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舉行的國慶招待會,一直延續到香港主權移交之前。
正名前的港分社的功能並不單是一家媒體所扮演的角色,而是一直擔負著中國共產黨交付給它的特別使命。工運、左派運動、邊境事務洽談、輸東江水會談、主權移交談判、中資勢力在港崛起、中國大陸與台灣的對話等都與該社的政治運作有關。
香港主權移交予中國後,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對原有職能作了適當調整,繼續作為中央人民政府授權的工作機構履行職責。香港特區政府於1999年7月2日在《政府憲報》上公布,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是中央人民政府在香港特區設立的機構之一。
根據國務院於1999年12月28日召開的第24次常務會議上作出的決定,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自2000年1月18日起正式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簡稱中聯辦,並通知香港特區政府。至於原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內的新聞業務,將由新華通訊社提請香港特別行政區政府註冊的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承擔。原新華社香港分社正、副社長亦改稱為中聯辦正、副主任。2000年1月18日,在跑馬地皇后大道東辦公樓正門外懸掛了21年的新華社香港分社銅牌,正式被新的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聯絡辦公室的銅牌所代替,另外原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港島辦事處、九龍辦事處和新界辦事處也相應更名為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港島工作部、九龍工作部和新界工作部,並於同日分別舉行了掛牌揭幕儀式。
據資料顯示,中聯辦的前身新華社香港分社,其早期設立的辦事處位於尖沙咀加拿分道26號,隨後遷至灣仔霎西街5號。其後1960年代末,分社購入跑馬地皇后大道東一座接近完工的酒店改建作為其新辦事處。2001年起,中聯辦由灣仔皇后大道東舊址遷至西環乾諾道西。而跑馬地的舊址已被遠東發展翻新成酒店(麗都酒店)。

職能

• 聯繫並協助內地有關部門管理在香港的中資機構;
• 促進香港與內地之間的經濟、教育、文化、體育等交流與合作,同時向中央反映香港人對內地的意見;
• 處理涉台事務;
• 與外交部駐港特派員公署、解放軍駐港部隊密切合作。
• 承辦中央人民政府交辦的其他事項

標誌

中聯辦的標誌以紅、黃2種顏色的飄帶跟中聯辦大樓的外型結合形造出一個「中」字,以表示中聯辦;大樓上的5條豎線象徵著中央政府賦予中聯辦的5項職能;雙色飄帶一方面表示中華人民共和國在香港實行「一國兩制」,另一方面包含融合、交流等意義,既有區別又密不可分;大樓的底座之拱形橋樑象徵著中聯辦本身所擔當的溝通橋樑角色;外部的圓圈則表現出莊嚴和團結的意味。「LOCPG」字樣則為中聯辦的英文名稱「Liaison Office of the Central People's Government」之縮寫。

歷任首長

新華通訊社香港分社社長
• 喬冠華(1947年5月-1949年)
• 黃作梅(1949年-1955年)
• 梁威林(1958年-1977年12月)
• 王 匡(第一社長)(1978年-1983年)
• 李菊生(第二社長)(1978年-1983年)
• 許家屯(1983年-1990年1月)
• 周 南(1990年1月-1997年7月)
• 姜恩柱(1997年7月-2000年1月)
中央人民政府駐香港特別行政區聯絡辦公室主任
• 姜恩柱(2000年1月-2002年8月)
• 高祀仁(2002年8月-2009年5月)
• 彭清華(2009年5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