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81式自動步槍

中國81式自動步槍

中國81式自動步槍,研製目標是要用一個班用槍族取代正在裝備的56式半自動步槍(仿製SKS半自動步槍)、56式衝鋒鎗(仿製AK47)和56式輕機槍(仿製RPD輕機槍),仍採用1956式7.62×39mm槍彈。由於在1978年正式決定將來會採用5.8mm口徑的小口逕自動步槍,所以研製81式槍族的目的是在裝備小口徑步槍之前提供一種過渡型武器。但通過實戰證明,81式槍族是一種性能優良的武器,精度好、動作可靠、操作維護簡便,在實戰中表現良好。81式步槍軍事援助過非洲國家。

簡介

8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

我國第一個班用槍族於1981年設計定型,命名為“81式槍族”。它包括81式7.62mm步槍、81-1式7.62mm步槍(摺疊槍托)、81式7.62mm輕機槍。 81式槍族自裝備以來,以其射擊精度好,動作可靠,重量輕,槍身短,結構簡單緊湊,操槍、攜行方便,機動性好,火力猛,壽命長,一槍多用,以及彈鼓、彈匣等多數零部件都可以在槍族各槍之間互換通用,全槍外形美觀大方等優點深受部隊歡迎。
81式自動步槍是中國軍隊裝備的一種制式步槍。於1979年下達的研製任務,1981年設計定型,在1983年正式投入大量生產、正式裝備中國人民解放軍。包括採用木質固定槍托的稱81式自動步槍、採用摺疊金屬槍托的稱81-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與81式7.62毫米輕機槍組成81式槍族。這3種武器的主要結構相同,自動機、復進機、擊發機構、導氣系統、供彈具都能在槍族內各槍互換使用,約有65種零部件可以互換通用。連同其他零部件通用率達到70%。
該槍族的出現基本適應了一槍多用、槍族系列化、彈藥通用化的發展趨勢,極大地方便了訓練、使用和維修,既加強了戰鬥分隊的戰鬥力,也為槍械互換、增強火力提供了條件。81式槍族也暴露出缺少新結構、新技術、新材料的創新及套用,甚至外形與56式衝鋒鎗也很相象。不過81槍族取得的成就和經驗,特別是開式彈鼓的創新發明,為步槍新的研製和發展創造了條件。

實戰經驗

從1983年起全軍裝備,全面替代了56式武器,是我軍目前的正式裝備。81槍族的研製成功,標誌著我國輕武器界在論證、設計、研製、生產方面達到了一個新水平。81式步槍早在20世紀80年代初在老山戰場中試用過,經過實戰檢驗的槍無疑是值得信賴的。81式步槍的裝備使我軍進行了第二代換裝,是結合世界先進單兵武器的優點後,根據習慣的前蘇式武器的特點後自主開發成功的。但這款步槍,仍可以看到前蘇式武器的影子。

性能數據

口徑:7.62mm鋼芯子彈
初速:750m/s
理論射速:600-750發/分
槍重:3.4Kg/3.5Kg
槍長:955mm(81)/730mm(81-1)
彈匣容量:30
有效射程:400m(彈頭飛行到400M仍可以穿透A3鋼板8毫米。鬆土層40厘米)
2000m內彈頭具有殺傷力

結構特點

導氣系統

81式自動步槍作為要求在短時間內完成設計的過渡槍型,81式槍族全部採用成熟技術和設計,採用短行程活塞式導氣系統,其它結構與56式衝鋒鎗類似。81式步槍全長為950mm,槍管長440mm,介於56式半自動步槍和56式衝鋒鎗之間。

8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

81式自動步槍自動方式採用導氣式,槍機迴轉式閉鎖,可實施單、連發射擊,使用1956式7.62毫米槍彈,用30發彈匣供彈,彈頭初速720米/秒,固定的槍榴彈發射具能用空包彈發射60毫米反坦克槍榴彈,也可用實彈發射40毫米槍榴彈系列。

槍身

81式步槍準星座比較AK47後移讓出一段槍管,供發射槍榴彈之用,不過,設計單位確忽略了就使用機率而論,槍口防火帽的設計較為實用與更有效益;並且81式步槍瞄準基線相對亦有過短的缺點。不過其射擊精度優於56式衝鋒鎗,這應與較長槍管、製造精度、提高精度的措施、與保養優於56式衝鋒鎗有相當的關係。

零件

81-1式自動步槍由刺刀(匕首)、槍管、瞄準具、活塞及調節塞、機匣、槍機、復進機、擊發機、彈匣和槍托10大部組成,另有一套附屬檔案。
刺刀(匕首)用以刺殺敵人。刺刀上有刺刀柄、連線環、限制凸筍及卡筍,平時作匕首用,並裝入刀鞘掛在腰帶上,戰時結合在槍上。
81式步槍的主要零部件都要與81式輕機槍互換通用,因此零件壽命必須按機槍的壽命要求(20,000發),但步槍的重量又不得太重。56式衝鋒鎗自改為沖鉚機匣結構壽命定為10,000發,而且難以保證,往往在節套閉鎖肩根部出現裂紋;因為81式步槍閉鎖構件結構與56式衝鋒鎗基本相同,也是沖鉚機匣,要按20,000發壽命要求,節套閉鎖肩部位必然是最薄弱環節。採取的彌補措施是:改變預轉襯鐵在節套上的裝配形式,保持閉鎖部位的完整,不削弱閉鎖肩根部強度,並加強了節套右閉鎖面與其基體的橫向、縱向連線。

射擊精度

自動機的運動、開閉鎖直接影響武器的射擊精度,尤其對點射精度的影響更為明顯。為提高81式槍族射擊精度,圍繞自動機設汁採取了一些綜合措施。加強對自動機運動的導引,機框導軌長度連同復進到位後的輔助導軌。全長為110mm,相應的機頭桿部與機框配合長度為70mm,使每一發槍彈的閉鎖狀態儘量一致。又靠攏了機匣導軌復進簧、活塞與槍管中心線之間的距離。儘量減小槍管軸線與活塞軸線之間垂直距離,與槍管中心距離為18.5mm(56式衝鋒鎗為25mm),機匣導軌位於槍管中心上方6mm,與活塞、復進簧中心靠攏,使自動機運動平穩,運動件質心降低,減小動力偶作用。減小運動中撞擊,防止射擊時全槍振動影響點射精度。槍機運動為較長行程130mm(56半自動步槍為100mm),保證自動機後退與復進適當能量,控制合理射擊頻率,前後到位撞擊面儘量接近槍管中心並左右對稱。但由此導致扳機護圈與彈匣座之間距離過長,外形不夠美觀。

揚長避短

81式自動步槍81式自動步槍

自動機能量過大會導致自動機撞擊嚴重,影響射擊精度和零件壽命;能量太小則達不到可靠性要求。因此81式採用有調節功能的導氣系統,在正常狀態下用小氣孔(Ø2.1)射擊,射速在600~700rpm,自動機後退到位速度不大於2.5m/s。即使後退不到位,在30mm以內也不影響機構動作。在嚴酷的環境條件下射擊,則用大氣孔(Ø4.2),給予足夠的能量克服風沙、嚴寒、污垢造成的過大阻力,保證自動機可靠工作。在發射槍榴彈時,為使全部燃氣能量作用於榴彈發射,需關閉氣孔,自動機不能運動。
56式衝鋒鎗沒有氣孔調節裝置,只有一級大氣孔(Ø4.5),射擊時自始至終猛烈撞擊,雖然保證動作可靠,但影響了射擊精度和全槍壽命。81式步槍導氣系統結構簡單,裝卸也很方便。活塞與調節塞先套在一起,再裝入導氣箍,卸下時也是一同向後取出。調節塞的大、小氣孔定位是靠上護蓋襯管,起到彈簧片的作用而實現的,簡單可靠、一件多用。調節塞變換時,利用彈殼底部的底緣插入調節塞上的T形槽,搬動彈殼使調節塞T形槽對準0(閉氣)、1(小氣孔)、2(大氣孔)。這種調節方法避免了需用專門工具調節的麻煩。在戰場上,需要調氣孔時,士兵可以隨時進行。大量射彈後調氣孔也不會燙手。

美中不足

81式步槍導氣系統的缺陷是對於導氣箍調節塞活塞三者之間的配合間隙要求較嚴。間隙過小,則不靈活;間隙過大則影響能量。自動機運動速度不夠,即所謂對間隙敏感。所以,生產上要求嚴格控制配合間隙,使用中要正常擦拭,清除殘渣,保證靈活。
81式步槍的擊發機構仍為56式衝鋒鎗的迴轉擊錘,阻鐵為掛鈎形式,但比56沖的發射機更為簡單。擊錘、連發機、阻鐵分別用三根完全相同的軸插在機匣上,三根軸用一個卡片固定在機匣上不能竄出,卡片再由快慢機來固定,因此裝卸分解發射機非常方便,不需任何專用工具,在戰地現場即可分解結合。快慢機變換柄在機匣左側,握把上方,“0”為保險,“1”為單發,“2”為連發,變換時用握住握把的右手拇指即可變換,迅速方便。但必須嚴格按照使用說明操作,不能扣著扳機關保險,否則再打開保險時就成了連髮狀態。

總體評價

81式自動步槍
81式自動步槍
81式槍族設計時,通過了嚴寒、酷暑、風沙、泅度江河、浸泡海水等嚴格條件的考驗,經過部隊裝備作戰的實踐,故障極少。在研製階段浸水試驗就做了26次,早期曾經出現過早發火、發射槍榴彈時機匣蓋脫落、表尺自動跳碼等問題,但都經過改進得到解決,但防腐性能仍需改善。在大量生產中質量穩定,每次抽槍壽命試驗,步槍在15,000發射彈過程中達到了無任何故障、無零部件裂紋、無任何功能失效的狀況。
81式步槍在簡化結構方面富有成效,例如自動機、發射機、機匣等都比56式衝鋒鎗簡單。以機匣為例,同樣是沖鉚機匣,81式機匣的剛度、強度、製造工藝要好得多。機匣體由厚度1.5mm 50鋼板衝壓而成,盒形斷面,形狀簡單,兩側突出大筋增加了剛度,前部與節套鉚接,中部有中襯鐵支撐,後部有尾座固定,機匣的剛度、強度得到保證,使用和生產中沒有變形。機匣的導軌、創造性的只用一層,在機匣體衝壓時形成,取消了一般槍機匣上均具有的下導軌,方便了生產。
81式步槍忽視了結構的先進性,新材料、新工藝也不多,未要求安裝光學瞄準具。連外觀造型也沒有獨自的特點,有時國外就稱其為81式AK,甚至影響了外貿出口。產生這個問題的原因是有其歷史背景的,因為在論證時已經給81式槍族定了位,就是一種“過渡性武器”,不需要更多新工藝,新設備、新技術投入,只要求能夠較快的試製投產,要對原有產品有較好的工藝經濟性和繼承性。經過近10年的生產考核,在當時工藝、技術、設備落後的條件下,能夠滿足大批量生產並保證穩定的質量要求。設計上固然未能採用更多的新材料、新工藝、新技術。但其工藝經濟性也是個符合中國國情的優點。

手操槍訓練——分解與結合

分解

81式自動步槍子彈81式自動步槍子彈

1、卸下彈匣:左手握護木,槍面稍向左,右手握彈匣,拇指按壓彈匣卡筍(也可右手掌心向上握彈匣,以手掌肉厚部分推壓卡筍),前推取下彈匣。
2、拔出通條和取出附屬檔案盒:左手握護木,右手向外向上拔出通條。然後,用中、食指頂壓附屬檔案盒底部,使卡筍脫離圓孔,取出附屬檔案盒,並從附屬檔案盒內取出附屬檔案。
3、卸下機匣蓋:左手握住槍托前部,以拇指按機匣蓋卡筍,右手將機匣蓋上提取下。
4、抽出復進機:左手握住槍托前部,右手向前推導管座,使其脫離凹槽,向後抽出復進機。
5、取出槍機:左手握住槍托前部,右手拉槍機向後到定位,向上向後取出,左手轉壓機體向後,使導筍脫離導筍槽,再向前取出機體。
6、卸下護蓋:右手握上護木,左手將表尺轉輪定到“1”上,再向左拉轉輪裝定在“0”上,然後左手握下護木,右手向上向後卸下護蓋。
7、卸下活塞及調節塞:左手握下護木,右手將活塞向右(左)轉動到定位,壓縮活塞桿簧,使調節塞前端脫離導氣箍,向前卸下活塞及調節塞,並將活塞及調節塞分開。

結合

1、裝上活塞及調節塞:將調節塞、活塞簧套在活塞上,左手握下護木,右手將活塞桿插入表尺座的圓孔內,壓縮活塞簧,使調節塞前端進入導氣箍,並向左轉動調節塞,使下凸起進入導氣箍限制槽。
2、裝上護蓋:左手握下護木,右手將護蓋前端兩側卡在導氣箍上,按壓護蓋後部到定位。左手轉動表尺轉輪使分劃“3”對正定位點。
3、裝上槍機:右手握槍機,使導筍槽向上;左手將機體結合在機栓上,使導筍進入導筍槽並轉到定位。左手握住槍托前部,右手將槍機從機匣後部裝入機匣,前推到定位。
4、裝上復進機:左手握住槍托前部,右手將復進機插入復進機巢內,向前推壓,使導管座進入凹槽內。
5、裝上機匣蓋:左手握住槍托前部,右手將機匣蓋前端對正半圓槽,使後部的方孔對正機匣蓋卡筍,向前下方推壓機匣蓋,使卡筍進入方孔內。
6、裝上附屬檔案盒和通條:將附屬檔案裝入附屬檔案盒內,左手握護木,右手將附屬檔案盒裝入附屬檔案盒巢內,用中、食指頂壓附屬檔案盒底部,使附屬檔案盒卡筍進入圓孔。然後,將通條插入通條孔內,並使通條頭進入通條頭槽。此時,拉送槍機數次檢查機件結合是否正確,扣扳機,關保險。
7、裝上彈匣:左手握護木,槍面稍向左,右手握彈匣並將彈匣口前端插入結合口內,扳彈匣向後,聽到響聲為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