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創建於1955年2月,1999年7月由原國家輕工業部直屬事業單位轉制為國有大型科技型企業,2002年進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二級單位。是北京市科委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是科學技術部、國務院國資委和中華全國總工會認定的“國家第三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是國家級“國際科技合作基地”,是北京市科委認定的北京市科技研究開發機構、北京市“食品生物技術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是中國規模最大、歷史最久的從事食品、生物工程研究與開發的科研機構。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占地25畝,共有職工631人;設有9個研究發展部、6個國家級平台、1個國家級研究中心、1個工信部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開設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

發展歷史

1954年,成立輕工業部上海工業試驗所、食品工業部上海科學研究所。

1955年,在北京成立第一輕工業部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

1960年,輕工業部食品工業科學研究所中的食品室與輕工業部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合併,在北京成立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

1969年底,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奉命江西搬遷江西,更名為“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江西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

1979年,國務院批准遷回北京,恢復輕工業部食品發酵工業科學研究所。

1986年7月,經國務院學位委員會批准成為第三批碩士學位授予單位。

1995年,根據中央機構編制委員會辦公室1995年1月19日《關於中國輕工總會所屬事業單位機構編制的批覆》,單位更名為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所。

1999年7月,根據科學技術部《關於印發國家經貿委管理的10個國家局所屬科研機構轉制方案的通知》,該所轉為中央直屬大型科技企業。

2002年,進入中國輕工集團公司,成為國務院國資委管理的中央企業二級單位。

2003年4月,被北京市科委認定為北京市科技研發機構。

2013年,研究院遷入新落成的研發總部基地——北京朝陽區酒仙橋中路。

研究院 研究院

組織體系

機構概覽

夜景 夜景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設有9個研究發展部,開設傳統食品代謝機理實驗室、穩定同位素食品分析實驗室、分子生物學評價實驗室、電子仿生評價和功能性評價等專業實驗室;擁有2個獨資子公司、1個控股子公司。

研究發展部:食品工程研究發展部、發酵工程研究發展部、傳統發酵(釀酒)工程研究發展部、食品安全研究發展部、標準信息研究發展部、功能肽產業化研究發展部、國際合作與貿易部、特殊醫用配方食品合作研究開發中心、技術產品服務部

獨資子公司:北京東光興業科技發展有限公司、北京食發科貿有限公司、發酵行業生產力促進中心

控股子公司:廣東中食營科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人員編制

根據2016年12月研究院官網顯示,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有職工631人,其中博士36人、碩士94人、本科180人、高級職稱28人、副高級職稱101人。

學術帶頭人:蔡木易、張五九、宋全厚、程池

合作交流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是國家工信部消費品司、青海省科技廳和福建晉江市政府等國家和地方政府部門的技術支撐單位,與國家風險評估中心建立戰略合作關係,成為貴州茅台、江蘇洋河和珠江啤酒3家上市公司的發起人股東,參與福建雪津啤酒、上海金楓酒業等企業的股份制改造和股權投資。

圍繞食品生物技術和食品質量安全領域,研究院開展了國際科技合作,與日本東京大學、千葉大學、美國哈佛大學醫學院、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德國柏林釀造學院、慕尼黑工業大學、捷克布拉格化學工程學院、羅馬尼亞加拉茨大學和歐盟經濟研究署等國際知名大學和研究機構建立了合作研究夥伴關係。

國際合作項目
項目名稱來源負責人
功能肽合作項目---------蔡木易
中捷合作項目——啤酒高效低耗優質釀造技術的合作研究與開發(2012-2014)科技部張五九
中俄合作項目——優質釀造大麥品質資源篩選與工業化套用合作科技部張五九
中匈合作項目——啤酒高效發酵技術的合作研究與開發(2014-2016)科技部張五九
非復原果汁產業培育關鍵技術與標準合作研究科技部熊正河
研究院 研究院

科學研究

創新單元

夜景 夜景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6個國家級平台、1個國家級研究中心、1個工信部示範中心、1個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國家級平台:研究院擁有國家食品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國家輕工業食品質量監督檢測中心、全國食品與發酵工業信息中心、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全國食品發酵標準化中心、國際培訓中心

國家級研究中心:中德發酵酒品質與安全聯合研究中心

工信部示範中心:食品生產企業質量安全檢測技術示範中心

北京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北京市蛋白功能肽工程技術研究開發中心

研究成就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承擔了國家高技術研究發展計畫(863計畫),國家 “十五”攻關計畫項目,國家“十一五”支撐計畫項目,國家科技基礎平台項目,國家科技部社會公益類項目,國家科技部國際合作項目;國家科技部科研院所技術 研究開發專項資金項目,北京市科委國際合作項目;國家商務部援培訓班、國家商務部中小企業市場開拓資金批准立項目等;承擔制定國家標準,行業標準的任務, 承擔國家質檢總局、國家工商總局、國家食藥局下達的任務,國家認監委項目等。取得了800餘項國家項目和部項目重工業要科研成果,其中56項獲國家級獎勵,123項獲部級獎勵,獲得專利30餘項;累計完成國家標準350餘項,行業標準260餘項,軍標20項。

專利成果
項目名稱來源負責人/發明人/作者
氣相色譜法測定焙烤食品中反式脂肪酸含量食品研究與開發柯潤輝,尹子波,張英,尹建軍
食品中細菌總數快速檢測技術的研究進展食品研究與開發周鈞,尹建軍,侯玉柱,宋全厚
固相微萃取-氣質色譜法分析一種新型發酵酒的特徵風味組分釀酒饒靜,周鈞,周偉,尹建軍,宋全厚
多變數統計分析技術在白酒風味特徵研究中的套用釀酒科技尹建軍,饒靜
高爐家酒風味組分的特徵性研究釀酒科技尹建軍,饒靜,王化斌,周偉,張曉磊,宋全厚
Ag-H柱去除氯離子提高包裝水中溴酸鹽的檢測精度食品工業科技王建宏,蔣明蔚,尹建軍,宋全厚,羅之綱,范艷紅
多變數統計分析在金門老窖酒特徵風味研究中的套用釀酒尹建軍,饒靜,李根伸,周偉,王偲名,宋全厚
白酒釀造副產物黃水中揮發性化合物的研究釀酒張曉磊,史潛玉,王化斌,饒靜,尹建軍,宋全厚
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測定醋中的揮發性成分《中國調味品》閻玉林,程勁松,王承明,張曉磊,丁暉
發酵木糖產乙醇菌種篩選及套用中國釀造趙彩雲,王異靜,關東明,李建飛,朱書全
木薯酒糟稀酸預處理條件的研究中國釀造王永偉,王異靜,張五九,王德良,李建飛
啤酒發酵過程中酵母代謝形成SO2的機理及變化規律的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周梅,李紅,杜金華
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啤酒和麥芽中的赤黴素釀酒科技李建飛,王德良
啤酒酵母代謝形成SO2影響因素的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周梅,李紅,杜金華
啤酒糟預處理技術食品與發酵工業鄧啟華,傅力,王德良,劉霞,林智平,賈鳳超
果啤的研究進展釀酒苗方,康健,王德良
加工過程啤酒大麥農藥殘留的變化食品與發酵工業谷方紅,江偉,胡京奕,孫志偉,馬堯,高曉明
離子交換色譜法測定食醋中有機酸中國釀造王貴雙,唐坤甜,魯緋,高麗華
SPME—GC—MS—SIM聯用檢測白酒中含氮化合物釀酒科技李建飛,王德良
同時蒸餾萃取在提取濃縮白酒微量風味物質中的套用研究釀酒科技王麗華,李建飛
蛋白酶A與純生啤酒泡沫穩定性及蔗糖轉化酶的關係研究釀酒科技陳旭,王德良,楊海燕,李建飛,王曉娟,王志萍
不同工藝白酒的核磁共振分析釀酒科技韓興林,張五九,王德良,王異靜,李紅
降低發酵酒中尿素含量的研究進展釀酒科技王曉娟,王德良,傅力,陳旭,王志萍
有機酸對啤酒緩衝體系的影響釀酒科技單斌,李紅,黃國清,陳志剛,張衛國
釀造工藝對啤酒中有機酸的影響中國釀造單斌,李紅,陳志剛,黃國清,張衛國
物理催陳法對清香型白酒微量成分及酒體結構影響的探討釀酒科技韓興林,王德良,王異靜,王旭亮
採用螢光底物法檢測純生啤酒蛋白酶A方法的研究釀酒科技陳旭,王德良,楊海燕,王曉娟,王志萍
四大乙酯水解行為的初步研究釀酒科技韓興林,張五九,王異靜,王永偉
釀造過程中脫氧雪腐鐮刀菌烯醇的變化情況及對理化指標的影響釀酒科技王志萍,馮作山,楊靜,王德良,王曉娟,陳旭
高效液相色譜測定啤酒中的黃腐酚釀酒科技唐坤甜,谷方紅
生物質原料稀酸預處理水解液中發酵抑制物研究進展釀酒科技王永偉,王異靜,張五九
纖維素乙醇研究進展釀酒科技趙彩雲,王異靜,關東明
脯氨酸特效內切蛋白酶的釀造適用性研究啤酒科技張彥青,劉偉成
啤酒發酵過程酵母代謝形成H2S的機理及H2S變化特徵的研究食品與發酵工業李紅,賈士儒,張五九
黃腐酚的研究現狀及啤酒釀造套用前景釀酒科技王超群,谷方紅,王德良,段開紅,江偉
果汁發酵型啤酒研究概述釀酒科技苗方,王德良,康健,唐坤甜
啤酒有害菌檢測培養基最佳化研究釀酒科技嚴偉傑,王德良,曹健,江偉
螢光微菌落技術快速檢測啤酒有害菌的初步研究中國釀造嚴偉傑,曾健,王德良,江偉
頂空固相微萃取-氣相色譜-氫火焰離子化法檢測啤酒中的酒化香氣成分啤酒科技江偉,孫志偉,劉偉成,劉敬忠,李桂玲,任廣鵬
離子注入與氦氖雷射聯用選育優良啤酒酵母菌株技術研究啤酒科技李建飛,劉敬忠,趙久標,宋緒磊,王德良
科技創新促進釀酒工業清潔生產發展啤酒科技張五九

資源條件

•設備儀器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流式細胞儀、穩定同位素比質譜儀、離子色譜儀、胺基酸分析儀、生物安全櫃、高通量測序儀、生物大分子分析儀、電子鼻、電子舌、台式掃描電鏡、質構儀、差示掃描卡路里儀、台式控溫型水分活度儀、快速粘度分析儀、凝膠成像系統、多功能讀板機、高效液相色譜、蒸汽滅菌鍋等先進的食品加工、分析檢測、分子生物學評價和電子仿生評價(智慧型感官分析)等大型儀器設備。

•學術期刊

《食品與發酵工業》

《食品與發酵工業》創刊於1970年,多次獲得國家和部級獎;是全國中文重點核心期刊、國家優秀科技期刊,2002年獲評“百種中國傑出學術期刊”稱號,2003年、2005年又分別獲得第二屆和第三屆國家期刊獎。加入了中國期刊全文資料庫(CNKI)、中國學術期刊綜合評價資料庫來源期刊、中文科技期刊資料庫(VIP),並與美國化學文摘(CA)、英國食品科技及工藝文摘(FAST)、RCCSE中國核心學術期刊、英國國際農業與生物科學研究中心CABI、毒理學中心(TOXICOLOGY CENTER)及日本、東歐十幾個國家和地區的相關刊物建立了交換關係。

•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

據2017年8月中國工業微生物菌種保藏管理中心官網顯示,中心保藏各類工業微生物菌種資源11000餘株,300000餘份備份,主要包括:細菌、酵母菌、黴菌、絲狀真菌、噬菌體和質粒,涉及食品發酵、生物化工、健康產業、產品質控和環境監測等領域,提供標準菌株、生產菌株和益生菌等資源,以及芽孢懸液、黴菌孢子懸液和質控微生物等菌種產品。

人才培養

學科建設

夜景 夜景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擁有1個博士後工作站、1個一級學科碩士點、1個二級學科碩士點。學科點形成了工業微生物資源研究與利用、傳統發酵食品微生物代謝及全生命周期控制技術的研究與套用、食品生物製造安全技術與質量科學標準化工程、現代生物技術在健康食品工程領域的套用及營養機制研究、功能食品及發酵食品的生物製備與健康套用評價五個學科方向。

博士後工作站:企業博士後工作站

一級學科碩士點:輕工技術與工程

二級學科碩士點:發酵工程

教學建設

據2017年8月研究院官網顯示,研究院實施博士引進和人才梯隊建設計畫,建立了博士科研基金、青年科學基金等。 擁有正高級研究生導師12人,副高級導師2人,助理導師10餘人。培養了100多名碩士研究生畢業參加工作。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中國食品發酵工業研究院

研究院標識由其英文簡稱“IF”的藝術圖案構成,外圍是長方形的框線,框線左上角與右下角為圓弧。

精神文化

企業使命:開發共性關鍵技術、推動產業升級、提供全面服務、奉獻營養健康食品

經營理念:以人為本、科技領先、創新發展、服務一流

企業精神:誠信、專業、創新、奮進

現任領導

職務姓名
院長、黨委副書記蔡木易
黨委書記、副院長董偉弘
黨委副書記、紀委書記王潔
副院長張五九
程池
黃宇彤
副院長、黨委委員宋全厚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