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占地320餘畝,其中南藥園約250畝。 1959年4月,與省衛生廳藥政局正式合辦“景洪藥用植物試驗站”,屬中國醫學科學院和雲南省衛生廳共同管理。 1995年,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

單位簡介

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雲南分所位於雲南省西雙版納州首府景洪市中心,占地320餘畝,其中南藥園約250畝。全所現有職工102人,科技人員35人,博士2人,碩士7人,具有高級職稱的14人。主要從事南藥的引種與規範化栽培研究推廣,熱帶藥用植物資源及珍稀瀕危藥用植物的收集引種與保護研究,民族民間醫藥和植物藥的發掘整理與開發等方面的研究,並作為藥用植物科普教學基地開展活動。下設三個研究中心,即:熱帶藥用植物栽培研究中心、熱帶藥用植物資源研究中心、熱帶藥用植物研發中心。
建所以來,雲南分所曾主持完成星火計畫等多項科研任務,共獲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獎數十項。其中,“陽春砂仁引種栽培推廣研究”項目成果在西雙版納取得了巨大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出版了《南藥栽培技術》、《西雙版納藥用植物名錄》、《中國佤族醫藥》(1―4冊)、《西雙版納哈尼族醫藥》、《基諾族醫藥》等10多部科技著作。
所內建有西雙版納南藥園,是國家AA級旅遊景區、雲南省科普教育基地。內設有民族藥物區、蔭生藤本區、百草園、洋蘭區、岩生植物區、水生植物區、整形植物區、棕櫚植物區、竹園、傳統中藥區等10個小區組成。目前,園內引種收集南藥、民族藥及其他藥用植物1200餘種。保存有藥用植物標本10000餘份,並擁有全國最大的胖大海、馬錢、催吐蘿芙木種質資源庫、300多種原生蘭科植物以及國內人工種植年限最長的土沉香、印度紫檀等重要南藥。已成為集科研、科普教育、旅遊觀光為一體的藥用植物專類園。

歷史沿革

1958年11月,衛生部委託雲南省衛生廳在西雙版納建立的熱帶藥用植物研究基地,由思茅地區藥材公司負責籌建。
1959年4月,與省衛生廳藥政局正式合辦“景洪藥用植物試驗站”,屬中國醫學科學院和雲南省衛生廳共同管理。
1973年,景洪藥物試驗站劃歸省衛生廳領導。
1978年,經衛生部報國務院批准,景洪藥物試驗站仍收歸衛生部醫科院藥物所統一領導。
1983年,成立“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衛生部又將景洪藥物試驗站升格為該研究所的分所,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資源開發研究所云南分所”。
1995年,更名為“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用植物研究所云南分所 。

地理位置

地處雲南省西雙版納州景洪市,占地面積320餘畝,其中“西雙版納南藥園”約250畝。位於東經101°04′,北緯21°54′,海拔540m。屬北熱帶濕潤季風氣候,熱量豐富,雨量充沛,乾濕季分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