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鄉村地域經濟論

《中國鄉村地域經濟論》,是喬家君編著,由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書籍。

圖書信息

作 者:喬家君
出 版 社:科學出版社
出版時間:2008-4-1
版 次:1
頁 數:331
字 數:491000
印刷時間:2008-4-1
開 本:16開
紙 張:膠版紙
印 次:1
I S B N:9787030211156

內容簡介

鄉村在我國經濟發展中起著重要作用,農戶是重要的經濟活動主體,其依託的相對獨立的最小空間——是一個重要經濟活動載體。在目前國內外研究成果分析的基礎上,本書根據實地調查的大量農戶數據,從全國、沿海發達區、省城、縣域等不同空間尺度對村域經濟差異及發展型式進行了多方位剖析與總結,從點、面等不同視角分析了村莊選址、外出務工、商業活動、農業活動、居住空間的區位特徵,認為制度條件、村域所處環境、精英文化等是形成不同村域經濟模式的內在機理,體現於村域自主發展能力的空間差異,最後指出中國村域經濟的發展走勢,並提出引導中國村域經濟發展的相關措施。

作者簡介

喬家君 男,1973年10月生,2004年獲地理學博士學位。2006年9月至2007年6月在北京大學社會學系作高級訪問學者,曾被國務院學位委員會聘為全國第十次學位授權審核通訊評議專家,現為河南大學副教授,區域經濟學專業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經濟地理學微觀研究,曾發表學術論方《20世紀90年代中國縣際經濟差異的空間分析》等80餘篇,在科學出版社出版專著《典型農區村域人地系統定量研究》,主持省部級及以上項目15項,獲得霍英東教育基金會第十屆高等院校青年教師獎三等獎、中國地理學會2003年學術年會青年優秀論文獎、河南省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獎、河南省自然科學優秀論文獎等多項獎勵。

圖書目錄

叢書序一
叢書序二

第1章 引論
1.1 研究背景
1.2 村域經濟與鄉村地域發展中的作用
1.3 村域經濟與鄉村地域經濟的關聯
1.4 設計思路
第2章 村域經濟內涵及研究進展
2.1 村域經濟內涵、特徵與類型
2.2 村域經濟研究的國內進展
2.3 村域經濟研究的國內進展
2.4 尚需加強的研究領域
第3章 中國村域經濟的省際差異及型式
3.1 中國村域規模的發展演化
3.2 基於三大地帶的村域經濟差異
3.3 省際村域經濟的總體差異
3.4 基於農戶視角的村域經濟差異
3.5 省際村域種植業經濟的差異
3.6 中國村域經濟的典型型式
第4章 發達區村域經濟差異及型式
4.1 長江三角洲村域經濟差異及型式
4.2 珠江三角洲經濟差異及型式
4.3 環渤海地區村域經濟差異及型式
4.4 典型發達村域的經濟差異及型式
第5章 省域村域經濟差異及型式:以河南省為例
5.1 村域經濟的地級市差異
5.2 村域經濟的鄉鎮級差異
5.3 村域經濟典型發展型式
第6章 縣域村域經濟差異及型式:以鞏義市為例
6.1 縣域選擇與數據處理
6.2 農戶不同生活層次的設定
6.3 村域經濟的空間差異及演化
6.4 典型的村域經濟發民型式
第7章 村域(點)經濟活動區位
7.1 村莊區位選址
7.2 村域外出務工區位
7.3 村域商業經濟活動區位
7.4 村域經濟對外部回響
第8章 村域(面)經濟活動區位
8.1 村域農業生產區位
8.2 村域農田產投效率差異
8.3 村域住房投資區位及變化
8.4 村域空心化
第9章 不同村域經濟型式形成的內在機制
9.1 制度環境
9.2 技術進步
9.3 市場帶動
9.4 資本運作
9.5 自然資源開發
9.6 其他因素的推動
9.7 因素間相互作用機理
第10章 村域經濟自方發展能力
10.1 對自方發展能力的界定
10.2 村域經濟自主發展能力的理論詮釋
10.3 自主發展能力的定量模型
10.4 村域經濟自方發展能力各因子差異
10.5 村域經濟自方發展能力差異
第11章 中國村域經濟的發展趨勢
11.1 村域數量呈進一步減少態勢
11.2 村域經濟實力逐漸增強,但弱勢地位難以根本改觀
11.3 村域經濟發展模式更趨多元化
11.4 村域經濟差異在相當長時期內仍呈現擴大態勢
11.5 村域集體經濟將重現活力
11.6 村哉經濟活動外向性逐漸加強
11.7 專業化合作組織迅速崛起
11.8 村域土地流轉將加快且方式多樣化
11.9 影響村域經濟發展的因素更趨複雜
11.10 文化積澱與事融合對村域經濟發展起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