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科學院張掖牧草及生態農業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

地處東經100°26′,北緯38°56′,海拔1482.7米。 位於張掖市城南8公里處,距黨寨鎮2公里,國道312線、省道227線緊鄰基地,交通十分便利。 基地總面積3108.72畝,使用期限為30年,土壤肥沃,地勢平坦。

地理位置

中國農業科學院張掖牧草及生態農業野外科學觀測試驗站位於甘肅省張掖市甘州區黨寨鎮。地處東經100°26′,北緯38°56′,海拔1482.7米。位於張掖市城南8公里處,距黨寨鎮2公里,國道312線、省道227線緊鄰基地,交通十分便利。該地區太陽輻射強,晝夜溫差大,有利於各類農作物種子的生長發育。張掖綜合試驗研究基地是由原張掖市人民政府土地主管部門無償劃撥的國有土地。基地總面積3108.72畝,使用期限為30年,土壤肥沃,地勢平坦。

站點概況

經過建設,現已經形成水、電、路基礎設施齊備,渠系、林網配套的規模化牧草種子繁殖基地,已完成的主要的建設項目有:牧草種子加工車間258,機具庫150,常溫種子庫446,成品庫126 ,種子檢驗檢測及辦公室494.88,曬場1065.2,道路16000,10KV高壓輸電線路1500m;平田整地2700畝,新建林網127畝,新建圍欄5055m;新打機井2眼,單井出水量140/小時,修建灌溉渠道10000m,建成了牧草及農作物種子加工中心一個,擁有牧草及農作物種子生產、加工、檢驗和包裝的儀器設備80餘台件,拖拉機、推土機、粉碎機、播種機、割草機、摟草機、打捆機、聯合收割機等農具20餘台件,可承擔各類農業科研及開發項目,熱忱歡迎各界有志志士前來考察指導,共同開發建設雄宏遼闊的祖國西部。

取得成就

在基地工作人員和廣大科研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基地所承擔的各個科研項目得到順利實施並一次性通過國家有關部門的驗收,項目評價良好,形成了“沙拐棗等旱生牧草引進馴化及栽培利用技術研究”和“中蘭一號抗霜霉病苜蓿新品種選育”兩個科研成果,現已申報了甘肅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中國農業科學院科技進步二等獎。形成了我國西部荒漠化生態環境及其治理論文74篇,在國家級全國中文核心期刊、中國生物醫學核心期刊上出版了《我國西部荒漠化生態環境及其治理論文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