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詩歌與音樂關係研究

:第一編關於加強中國詩歌與音樂關係研究的幾點思考 姚小鷗論永明體的產生與音樂之關係 鍾濤試論戲曲傳播中的文學與音樂關係

內容介紹

編輯推薦 :
本書是一部中國詩歌與音樂的關係為研究對象的理論專著,全書分為兩大部分,內容涉及口頭詩學、詩歌史、永明體、樂府文學、先秦兩漢詩歌、金元詞曲演變、古代歌詩藝術、上古樂奏等,適合詩歌及音樂研究者。
目錄 :
第一編
關於加強中國詩歌與音樂關係研究的幾點思考 趙敏仟
關於口頭傳唱詩歌的研究
——口頭詩學問題 朝戈盆
簡論民歌的曲隨詞唱與詞曲異步 崔舞
研究“活”的詩歌史、文學史 康保成
詩樂關係之我見 洛地
周部族在音樂與詩歌領域的貢獻 許志剛
漢魏六朝曲唱文本的破譯及其在樂府文學研究中的意義 姚小鷗
論永明體的產生與音樂之關係 吳相洲
音樂對先秦兩漢詩歌形式的影響 趙敏俐
魏晉樂府官署演變考 劉懷榮
略談唐代舊題樂府的人樂問題 吳相洲
金元詞曲演變與音樂的關係 趙山林
詩“貴情思”——明代主流詩學論詩的音樂性 陳文新
第二編
從藝術的本質規律看詩與音樂兩者審美意識的共性與特異性 趙宋光
中國古代歌詩藝術生產與消費的基本方式 趙敏俐
從風、雅、頌及其流變看詩樂關係的三個層面 陳文新
論上古樂奏形態與《詩經》興體之原始關聯 張樹國
論“二南”音樂的社會性質與《詩經》“二南”的時代 馬銀琴
吟誦調和演唱曲:楚辭體的兩個來源
——論楚辭體的生成及其和音樂的關係 李炳海
關於《巾舞歌辭》的角色辨識字問題 姚小鷗
關於《樂府詩集·琴曲歌辭》的幾個問題 王小盾
永明體的產生與佛經轉讀關係再探討 吳相洲
嘯:中國古典詩歌中的一種音樂意象
——關於中國古代音樂與詩歌之關係的一項研究 范子燁
西晉故事體歌詩與後代說唱文學之關係考論 劉懷榮
南北朝及隋代樂府官署演變考 劉懷榮
“蘇幕遮”的樂與辭
——胡樂人華的個案研究與唐代歌曲聲、辭關係的探討 李昌集
燕樂聲樂化與詞體的產生 劉崇德 徐文武
唐代歌詩的主要創作方式 劉明瀾
隋唐燕樂小曲考論
——關於詞體發生方式的研究 岳珍
鼓吹十二案考釋 許繼起
論姜夔的音樂文學觀及創作 趙曉嵐
宋大曲以歌舞演故事探略 鍾濤
試論戲曲傳播中的文學與音樂關係 趙山林
笛子類的意象在北宋詩詞名篇中的作用 劉新文
《北罵玉郎帶上小樓》及《漁燈兒》套源流考 任廣世
道情曲目鼻祖《韓仙傳》及其傳播考論
——兼談學界關於元明兩代小說、戲劇的文學史建構 吳光正
文詞格律與詞曲音樂興衰 路應昆
詞曲藝術中的“一曲多用”及其影響下的琵琶音樂 鄭祖襄
詩歌的音樂意境簡論 錢志富
沈心工與白話文
——兼論中國近代白話體歌曲的初始階段 楊成秀

作者介紹

男,1954 年生,內蒙古赤峰人,文學博士 ,現任首都師範大學文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首都師範大學中國詩歌中心主任。1997年被評為北京市跨世紀人才,1999年被評為首都師範大學首批中青年學科帶頭人,2005年被評為北京市首批創新拔尖人才,2006年被評為北京市高等學校教學名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社會兼職有:中國詩經學會副會長,中國屈原學會常務理事,日本廣島大學客座教授,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十五”規劃文學藝術學科專家評審組副組長(2001年1月起),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規劃辦中國文學學科評審委員會成員(2000年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