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 西部新型工業化的產業布局 推進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對策

基本信息

作 者:聶華林,馬增明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00468097 出版時間:2008-04-01 版 次:1 頁 數:340 裝 幀:平裝 開 本:16開 所屬分類:圖書 > 經濟 > 行業經濟

內容簡介

《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是國家“985工程”建設項目——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學科研究和科學研究的重要成果之一,《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研究》共分8個章節,對中國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進行了探討和研究,具體內容包括工業化一般理論、新型工業化理論、西部工業化的實踐及發展進程、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外部環境分析、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模式選擇、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思路等。該書可供從事相關工作的人員作為參考用書使用。

作者簡介

聶華林,陝西涇陽人,蘭州大學經濟學院教授,區域經濟學博士生導師;蘭州大學區域經濟與社會發展中心主任,蘭州大學西北開發綜合研究所所長;國家“211工程”建設項目專家、國家“985工程”建設項目西部經濟社會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創新基地副主任,首席專家;中央直接掌握聯繫的高級專家、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甘肅省人民政府發展研究中心特約政策研究員,甘肅省專家諮詢顧問團經濟組成員;甘肅省管理協會常務理事、甘肅灰色系統研究會理事長;多個地方政府的經濟顧問或科技顧問,多所高校的兼職教授或客座教授等。 
聶華林教授長期從事西部區域經濟發展、農村經濟發展和發展生態經濟問題的研究與教學工作,成果顯著,在學術界有一定影響。主持完成了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點項目、教育部人文社會科學博士點基金項目和地方重要項目20多項。其中所主持完成的國家社科基金重點項目西北不發達地區農業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課題,其中間成果獲得全國“五個一工程”優秀論文獎(1999),最終成果專著《區域農業可持續發展論》(民族出版社2000年版)獲得甘肅省社會科學政府獎一等獎(2001):同時還多次獲得甘肅省社會科學政府獎一、二、三等獎(1995、1997、1999)等獎項。已出版學術專著10餘部,在國內重要期刊上公開發表學術論文70多篇。一些重要的理論觀點和政策主張還進入了省級政府決策,或被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經濟決策參考”選摘或被國內重要網站收錄,供各級領導和學術界參閱。正在主持的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重大項目西部全面建設小康社會中的“三農”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編號:04-ZD018),已取得了一部分重要的階段性成果,新華社“國內動態清樣”、“經濟決策參考”已多次選摘,在《改革》等重要學術期刊已發表部分成果,引起了學術界的關注,產生了重要的學術影響。

目錄

第一章 工業化一般理論
第一節 工業化及其特點
一 工業化的概念
二 工業化的基本特徵
第二節 工業化的理論闡釋
一 配第 克拉克定理
二 恩格爾定律
三 劉易斯-拉尼斯-費景漢的二元結構理論
四 普雷維什、辛格的“貿易條件惡化論
赫爾希曼的“關聯效應理論”
第三節 工業化的條件及模式
一 王業化的起始條件
二 工業化的一般條件
三 工業化的模式
第四節 工業化的發展階段
一 人均GNP
二 GDP與三次產業結構
三 就業的三次產業結構
四 製造業增加值占總商品增加值的比例
五 工業內部結構變化指標
六 城市化水平
第二章 新型工業化理論
第一節 新型工業化的提出
一 傳統工業化的缺陷
二 新型工業化的提出
第二節 新型工業化的內涵及特徵
一 新型工業化的基本內涵
二 新型工業化道路的主要特徵
第三節 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原則與重點
一 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思想和基本原則
二 推進新型工業化的戰略重點
三 中國推進新型工業化的優劣勢分析
第四節 新型工業化的實現途徑
一 走以知識為基礎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二 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
三 走可持續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四 走充分利用勞動力資源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五 走開放型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六 走協調發展的新型工業化道路
第三章 西部工業化的實踐及發展進程
第一節 新中國工業化的簡單回顧
一 初期的工業化
二 工業化調整時期
三 明顯高度化階段
第二節 西部工業化歷程及特點
一 西部工業化歷程
二 西部工業化歷程的啟示
三 西部工業發展的特徵
第三節 西部工業化發展階段評估
一 工業化階段的判斷標準
工業化指標體系
三 西部工業化狀況評價
四 西部各省市區工業化水平對比
第四節 西部工業化滯後的成因分析
一 社會觀念因素
二 歷史因素
三 體制因素
四 經濟因素
第四章 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外部環境分析
第一節 經濟全球化對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影響
一 經濟全球化及本質
二 西部工業發展與經濟全球化
第二節 信息化對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影響
一 信息化
二 信息化與工業化的關係
三 信息化對西部工業化發展的重要性
四 西部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思路
第三節 市場化對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影響
一 市場化及其趨勢
二 市場化與工業化的關係
三 西部市場化程度與東部的差距
四 西部推進市場化進程的思路
第四節 高新技術對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影響
一 高新技術的重大推動作用
二 高新技術發展趨勢
三 西部高新產業布局現狀與影響
四 加快西部高新技術發展的思路
第五章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發展模式選擇
第一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特殊性
一 工業化的多目標性
二 工業化條件的多元性
三 工業化內容的特殊性
第二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模式選擇的原則、影響因素與依據
一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選擇的原則
二 西部影響工業化模式選擇的因素
三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模式選擇的依據
第三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模式選擇一:信息化帶引工業化的發展模式
一 西部實施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模式的重要性
二 西部實施新型工業化的戰略任務
三 西部實施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發展的建議
第四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模式選擇二:民營工業推動的工業化發展模式
一 民營工業對西部工業發展的重要性
二 西部發展民營經濟的條件分析
三 以民營經濟的發展推動西部工業化的措施
第五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模式選擇三:強化農村工業的工業化發展模式
一 農村工業化是西部工業化的重要任務
二 西部農村工業化現狀
三 西部推進農村工業化的有利條件
四 西部農村工業化面臨的主要問題
五 西部農村工業化的實現途徑
第六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模式選擇四:以循環經濟為主的可持續發展模式
一 循環經濟及其特徵
二 西部傳統發展模式及其後果
三 西部發展循環經濟的必要性
四 西部發展循環經濟的建議
第六章 西部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思路
第一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空間開發模式的選擇
一 西部經濟總體開發模式選擇:點軸模式
二 西部經濟帶具體開發模式的選擇
第二節 西部工業經濟發展的戰略選擇
一 米爾頓·桑托斯的分享空間理論
二 西部產業結構現狀及其“分享空間”結構壬+析
三 西部經濟發展的“雙循環戰略”
四 關於雙循環戰略的前景和和制約因素
第三節 西部工業經濟發展的機理選擇
一 企業集群的基本內涵及其優勢分析
二 西部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必要性
三 西部中小企業集群發展的戰略思路
四 實施中小企業集群戰略切入點:新的定向勞務輸出
五 西部中小企業集群戰略實施的途徑
第七章 西部新型工業化的產業布局
第一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產業布局的依據與原則
一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問題的提出
二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的基本依據
三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應遵循的原則
第二節 西部新型工業化產業區域布局基本構想
一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的總體構想
二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的重要產業經齊區的構想
第三節 最佳化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的保障機制
一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調控機制
二 西部新型工業化區域布局制度創新機制
第八章 推進西部新型工業化的對策
第一節 推進市場化的產權制度創新
一 產權制度落後是西部工業發展緩慢的主要原因
二 西部國有工業企業產權制度安排存在的主要問題
三 企業產權制度創新的途徑
第二節 提高企業競爭能力的管理創新
一 管理創新的內涵
二 基於市場的管理創新
三 西部工業企業管理創新障礙因素分析及解決途徑
第三節 提高人力資源效益的激勵制度創新
一 當前西部國有企業經營者管理存在的主要問題
二 當前西部國有企業經營者管理存在問題的主要原因
三 加快國有企業經營者收入分配製度改革
四 實施年薪制和股票期朽制
第四節 提高市場化程度的體制創新
一 國有工業企業管理體制創新
二 企業服務體系建設
三 市場準入體制創新
四 投融資體制創新
主要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