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草藝品之都

萊州草藝品最原始的雛形是草帽辮,即精選小麥秸稈編成的“草辮子”,是用以製作草帽的原料。 在萊州最早源於沙河鎮一帶,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鴉片戰爭後,成為我國最早進入西方市場的商品之一。 做工精細,造型繁多,既可實用,又可欣賞,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藝術佳品。

萊州草藝品最原始的雛形是草帽辮,即精選小麥秸稈編成的“草辮子”,是用以製作草帽的原料。草辮的編法有3根草的、5根草的、7根草的,2至5厘米寬窄不一,因主要用拇、食、中三指指尖將一根根的麥桿挑壓交叉摺疊操作,俗稱“掐辮子”。在萊州最早源於沙河鎮一帶,已有數百年的歷史,鴉片戰爭後,成為我國最早進入西方市場的商品之一。
新中國建立之後,萊州草辮業得以快速發展,建立了草辮廠,對草辮進行規模化深加工,不僅局限做草帽,花樣品種也逐漸增加。以掐辮子為業的婦女遍及萊州鄉村,並成為許多農村家庭經濟的重要來源。50年代末,又以玉米皮為原料,生產出了提籃、提袋、挎包、茶墊、地席、草帽、門帘、果盒、紙簍、嬰兒籃、拖鞋等生活用品,暢銷一時。70年代後,麥稈貼畫問世。它是將麥稈漂染後,經過削、剪、沖、搶、撕等工藝處理,巧妙貼拼成畫或器物。做工精細,造型繁多,既可實用,又可欣賞,成為國內外遊客喜愛的藝術佳品。因“草編”一詞已不能涵蓋其工藝,改稱“草藝品”。
從上世紀未萊州草藝品生產緊跟國際市場需求,產品不斷創新,由原來的單一草編髮展到藤編、條編、繩編、混編,皮草合編,並綴於色布、貝雕、塑膠、鐵環等飾品,產品有幾十個系列上千個品種。以價廉、實用、環保深得廣大客商的青睞。產品主要銷往港澳地區、日本、韓國、東南亞、歐洲、美洲等100多個國家和地區
2005年7月,中國工藝美術協會授予萊州市“中國草藝品之都”榮譽稱號。萊州市成為首批通過考評的中國工藝美術行業特色區域榮譽稱號的市(縣、區)之一,是山東省授予的第一個工藝美術特色區域榮譽稱號的市(縣、區)。2008年,“萊州草編”被列入國家級第二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