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茶產業聯盟

據了解,中國茶產業聯盟是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香港商報傳媒公司、中國市場學會、中國茶科所等聯合發起,以自願參與為原則,進行組建中國茶產業戰略合作、開放型城市經濟聯合協作組織。 據中國茶產業聯盟首席顧問蘭曉華介紹,中國茶產業聯盟是以自願參與為原則,進行組建中國茶產業戰略合作、開放型城市經濟聯合協作組織。 是為了適應中國茶產業迅速發展和商品流通業態變革的需要,更好地促進中國茶葉批發市場乃至茶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茶葉專業市場現代化建設。

基本信息

背景

近幾年來,我國茶產業發展突飛猛進,茶葉出口額屢創歷史新高。但在驕人成績的背後存在著難掩的隱憂,行業發展面臨著諸多棘手的瓶頸問題,因此,促進茶產業全面轉型升級是實現我國茶產業持續發展的大勢所趨。因此,中國茶產業聯盟平台的成立將對中國茶葉界是里程碑的品牌突圍和渠道商業模式的巨大變革。

宗旨

據了解,中國茶產業聯盟是由香港中文大學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中國茶葉流通協會,香港商報傳媒公司、中國市場學會、中國茶科所等聯合發起,以自願參與為原則,進行組建中國茶產業戰略合作、開放型城市經濟聯合協作組織。據中國茶產業聯盟首席顧問蘭曉華介紹,中國茶產業聯盟是以自願參與為原則,進行組建中國茶產業戰略合作、開放型城市經濟聯合協作組織。是為了適應中國茶產業迅速發展和商品流通業態變革的需要,更好地促進中國茶葉批發市場乃至茶產業的健康發展,促進茶葉專業市場現代化建設。中國茶產業聯盟在運行機制、議事機制、信息交流機制、共建機制上作出規定,通過建立信息互通機制;建立信譽溝通機制;建立質量互認機制;完善現代化交易體系,探索、籌建中國茶葉拍賣市場;完善配套設施建設,提高綜合管理、服務水平;完善茶文化載體建設,提高市場品位;引入質量可追溯體制,構築流通領域食品衛生安全保障體系;探索開拓國際市場等,形成茶產業聯盟戰略合作框架。據介紹,聯盟旨在通過加強政府、行業組織、聯盟成員之間的交流,實施戰略合作,互通信息,良性競爭,共同推進中國茶產業的現代化建設,為振興中華茶產業,打造中國茶葉民族品牌而共同努力。

創始人

蘭曉華,現任中國茶產業聯盟首席品牌顧問兼秘書長,同時兼任香港商報傳媒公司首席品牌官、香港中文大學特約研究員、北京大學特邀講師、清華大學特邀講師、中國國土經濟學會高級會員、中國連鎖經營協會戰略顧問、中國策劃研究院首席顧問、中國電子商務協會首席顧問。
曾任遼寧省大連市政府城市品牌顧問,福建省安溪市政府城市品牌顧問,越南下龍灣市政府旅遊顧問,泰國芭提雅市政府旅遊顧問。擅長戰略品牌與行銷的交叉解決方案,對企業戰略、管理、品牌有多年研究,結合網路行銷與不同行業特點,獨創“差異核武器”理論,幫助企業快速塑造品牌爆炸力,規避行銷陷進,實現銷售額快速增長。授課活潑生動,備受政企和學員好評。主講課程:城市行銷、企業戰略、網路行銷戰略、網路行銷實戰、移動媒體網路行銷、傳統企業轉型電商秘籍等。主要服務客戶:萬科、王老吉、夢芭莎、凡客、搜於特、1號店、搜狐、華帝、文博會等。

主要任務

聯盟其主要任務包括:第一,協調茶產區城市自願舉辦“茶葉品牌之路”與城市經濟發展峰會。峰會將按屆舉行,每屆1到2年,每年一次召開一次峰會,上一屆主辦城市的第二次峰會討論確定下一屆峰會的舉辦城市。舉辦峰會城市的市長即為峰會輪值主席。第二,恢復和重塑中國“茶葉品牌之路”的歷史地位,加強茶文化培育,不斷擴大對外開放,加快發展對外貿易和國際經濟技術合作,促進外向型經濟發展。第三,共同研究探討沿線地區經濟發展新形勢、新契機,互通信息,交流經驗。建立地方區域性信息資源共享長效機制,為促進茶產區地區聯合協作服務。中國茶產業聯盟平台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要幫助企業拓展貿易,拓展平台,讓企業不要閉關自守,不要抱著老經驗、老客戶不放,引導企業開拓新市場、新客戶、新產品,開闊企業的眼界。

活動

日前由中國茶產業聯盟、香港商報傳媒公司、香港學友社聯合問道茶館開展的“大學茶道公益講座”走進廣東各高校,為數萬名廣東學子帶來春日裡的茶道盛宴。講座將邀請國家農業科學院茶葉研究所所長陳宗懋、中國茶葉流通協會王慶、昆明市茶葉行業協會秘書長汪雲剛、雲南普洱茶研究院院長邵宛芳等國內茶界專家學者給高校學子分享茶為國飲,茶通天下的中國傳統文化精髓。
蘭曉華老師引用中國《茶經》、日本《吃茶養生記》、美國《TheempressofChina》等許多文獻,從茶的作用入手,向大家深入淺出地介紹了茶的歷史、茶的種類、茶的價值、茶與養生的關係以及茶與世界文化。他強調說:“茶道是一種以茶為媒的生活禮儀,也被認為是修身養性的一種方式,它通過沏茶、賞茶、聞茶、飲茶、增進友誼,美心修德,學習禮法。茶道精神是茶文化的核心和靈魂。”隨後,來自問道茶館的茶藝師向同學們展示了優美的茶藝。在品茶的環節中,同學們就自己感興趣的問題與蘭曉華老師積極互動,現場氣氛熱烈。前來參加講座的同學紛紛表示:以茶為媒,通過識茶、賞茶、飲茶來修身養性、陶冶情操,可以增進友誼、學習禮儀、品味人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