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位於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昭忠路馬限山東麓。該館依山而建,為五層建築,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為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氣勢磅礴,頗具現代建築風格。

基本信息

簡介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
這座博物館可算是一個專業博物館,走進館區就感受到濃濃的船政文化。博物館的前方是一座長長的雕塑牆,那些浮雕展示了當年福建船政的輝煌。雕塑牆的一側則擺放著一架福建船政所建造的飛機模型。整座博物館倚山而建,共有五層,外形設計很像是一艘劈波斬浪的艦船。一進博物館的門廳,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一座巨大的銅質浮雕——“鐵石同心”,這座浮雕再現了當年創立船政之艱難。而幾位穿官袍、戴烏紗的創始人的形象更是栩栩如生。大廳的右側,一艘當年福建船政建造的木質帆船正在揚帆。博物館內在不同的樓層設立了不同的展區,通過船模、船政精英塑像、車床、羅經、舵輪、海軍日記、古炮、照片、文字介紹等展品,從船政創建、人才培育、海軍建設、重大海戰、科技發展、文化建設六個方面來介紹馬尾船政文化對近代中國的深遠影響。
福建船政,也稱“馬尾船政”,在中國近代史上有著深遠的影響。經歷了兩次鴉片戰爭並吃了大虧的清廷,吸取了血與火的慘痛教訓,終於認識到閉關鎖國的害處。一群倡導“師夷長技以制夷”的洋務派掀起了一場轟轟烈烈的“洋務運動”。1866年(清同治五年),時任閩浙總督的左宗棠奏請朝廷批准,選址在福州馬尾,創辦了“福建船政”。之所以選址在馬尾,是因為這裡是三江入海口,進可以攻,退可以守。福建船政的規模十分宏大,不僅有船廠造兵艦,還嘗試著製造飛機;同時,開辦了船政學堂,引進人才並選派學童出洋留學……。這一系列“富國強兵”活動,培養和造就了一批優秀的中國近代工業技術人才和傑出的海軍將士,成就了中國的近代工業發展。

本館展覽通過大量珍貴文物、圖片、模型以及各種仿真場景,運用,聲、光、電等現代手段展示了中國船政在近代中國先進科技、新式教育、工業製造、西方經典文化翻譯傳播等方面取得豐碩成果,體現了諸多仁人志士及其先進思想,折射出中國民族特有的礪志進取、虛心好學、博採眾長、勇於創新、忠心報國的傳統文化神韻。

建築結構

中國船政文化博物館位於福州市經濟技術開發區(馬尾)昭忠馬限山東麓,於1998年5月對外開館。該館為五層建築,依山而建,建築面積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如兩艘乘風破浪的戰艦,是一座頗具現代建築風格的館宇。

展廳介紹

館內陳列分為:創建船政、造船育才、海軍建設、禦侮、科技、文化建設六個部分。通過“揚武”號船模、船政精英臘像、同治舊車床、老海軍日記、古炮等實物,運用現代手段展示了中華民族勇於探索海洋、頑強抵抗外來侵略的民族精神。開館以來,受到海內外各界人士的矚目。

中國近代海軍博物館為五層建築,第一層為門廳,主要展示的是巨型燈箱,它標示出的是1882年出版的閩江口海域圖。有一艘中法馬江戰役中福建水師的旗艦(指揮艦)揚武號的船模,它是按1∶14的比例做的,揚武號全長約62.4米,排水量1560噸,時速12海里,於1872年下水。二層為續廳。左宗棠和沈葆楨都是洋務派的代表人物,他們提倡引進西方的科學技術,創辦了當時全國唯一的船政。三層總展廳。分為9個部分,主要以圖片的形式簡述了一段中國近代海軍的發展史。

參觀指南

地址:福州市馬尾區昭忠路馬限山東麓

公交線路:37路、37路假日區間、73路、73路“兩馬航線”定時班車到“馬尾區委”站下;58路、116路到“船政文化博物館”站下;131路到“港口路”站下。

自駕車:沿江濱東大道一直往東(馬尾方向),行駛到昭忠路路口(由江濱大道進入馬尾區的第一個十字路口)右轉進入昭忠路,前進100米左右即到本館

開放時間:9:00-17:00

門票:15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