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簡稱“航天科工”)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特大型高科技企業,前身為1956年10月成立的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先後經歷了第七機械工業部、航天工業部、航空航天工業部、航天工業總公司、中國航天機電集團公司的歷史沿革。現有7個研究院、2個科研生產基地、6家上市公司、600餘戶企事業單位,遍布全國各地。現有職工11萬餘人,各類專業技術人員超過40%,形成了一支綜合素質高、業務技能精、作風形象好、敬業精神強的科研生產與經營管理隊伍;擁有專業門類配套齊全的科研生產體系。

基本信息

集團目標

黨組領導班子合影中國航天科工集團

“打造國際一流的航天防務公司”是航天科工的發展目標,“放飛神劍,收穫和平”是航天科工對社會的莊嚴承諾。 

自1956年創建以來,中國航天為國防現代化建設、經濟的騰飛和民族精神的弘揚做出了突出貢獻,成為中華民族高科技產業的象徵。今年是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成立11周年,同時也是新中國成立60周年。10年來,航天科工在武器裝備建設、改革發展、科技創新、科學管理、隊伍建設、黨的建設等方面取得了顯著的成就。航天科工資產總額較成立時增長近3倍,總資產突破1000億元;營業收入較成立時增長6。18倍。2007年,在中央企業經營業績考核中,航天科工被評為A級。

站在新的起點,航天科工將繼續順應世界發展潮流,視維護世界和平與國家安全、促進社會發展為義不容辭的神聖職責。與此同時,航天科工將繼續堅持和平利用軍工技術,加強軍民兩用技術和民用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讓航天技術在國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中釋放出更大的能量,造福於全社會,造福於全人類。

中國航天科工集團公司致力於在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三大產業中提高核心競爭力和世界知名度。當前,航天科工正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堅持自主創新,大力實施軍民融合戰略、創新驅動戰略、人才強企戰略、質量制勝戰略,堅持始終把發展作為首要任務,始終把國防武器裝備建設作為發展的重中之重,始終把軍民融合作為發展的重要方略,始終把改革調整作為發展的重要舉措,始終把自主創新人作為發展的戰略基點,始終把質量安全作為發展的重要抓手,始終把人才隊伍建設作為發展的關鍵所在,始終把科學管理和風險管控作為發展的重要保障,始終把黨的建設作為推進又好又快發展的重大工程,走出一條具有航天科工特色的科學發展之路,力爭早日將自身建設成為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

歷史使命

-

航天科工以“科技強軍、航天報國”為企業使命,始終堅持“國家利益高於一切”的核心價值觀,大力發展航天防務技術,經過多年的勵精圖治,建立了完整的防空飛彈系統、飛航飛彈系統、固體運載火箭及空間技術產品等技術開發與研製生產體系,所研製的產品涉及、天、電磁等各個領域,飛彈武器裝備整體水平國內領先,部分專業技術達到國際先進水平。航天科工先後為國家提供了幾十種性能先進的飛彈武器裝備,創造了我國國防武器裝備建設史上的二十個“第一”,並在載人航天、月球探測工程等國家多個重大項目建設中做出了突出貢獻,極大地提升了我國國防實力。在國慶60周年閱兵盛典上,集團公司共有11型飛彈武器系統、5型裝備底盤和4輛遊行彩車接受了黨和人民的檢閱,極大地振奮了民族精神。

歷史作用

-

航天科工著眼於“大防務、大安全”發展理念,努力踐行“放飛神劍、收穫和平”的莊嚴承諾,積極拓展非傳統安全領域發展空間,在信息技術、裝備製造等方面開發了一系列軍民結合高技術產品。自主研製的防偽稅控系統、奧運安保科技系統、南水北調仿真系統、應急救援與保障裝備等廣泛套用於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產生了較好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從“平安奧運”拓展到“平安城市”商機初顯,航天科工服務國家經濟安全,打造“金穗、金卡、金盾”三大系統,並且成為上海世博會、廣州亞運會、深圳大運會安保科技系統的總承包商以及中國商用大飛機配套供應商。在抗擊冰凍雨雪災害和四川汶川特大地震過程中,在我國成功舉辦北京奧運會過程中,航天科工先進的技術和裝備發揮了十分關鍵的作用,彰顯了強大的航天高科技實力和中央企業“頂樑柱”的作用。

公司榮譽

集團公司是國家級創新型企業;被評為2009中國最具創新力企業,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百強第一名;是中國質量協會授予的中央企業首家質量管理創新基地;獲得2009年度中國管理大會“具價值企業”榮譽等。

航天科工致力走中國特色的軍民融合之路,統籌軍民兩業發展,突出“航天防務、信息技術、裝備製造”三大業務板塊,實施軍民融合、創新驅動、人才強企、質量制勝“四大戰略”,努力實現又好又快發展。今天,承載著50多年深厚文化積澱的航天科工正滿懷信心,朝著“建設國際一流航天防務公司”的目標闊步邁進。

資質榮譽

黨組領導班子合影黨組領導班子合影

有1人榮獲國家“兩彈一星”功勳獎章,4人當選中國工程院院士,1人當選全國傑出專業技術人員,1人獲得國防科技工業傑出人才獎,3人榮獲中國青年科技獎,423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24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59人當選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目前,集團公司擁有8名兩院院士,35名“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4名中國青年科技獎獲得者,24名國家級專家,59名國防科技工業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先後有1599名專家享受政府特貼。10年來,新增3名中華技能大獎獲得者、62名全國技術能手、31名國防科技工業技術能手、93名國防科技“511人才工程”高級技能人才和11名“中央企業青年崗位能手”。

集團公司秉承航天傳統文化優勢,大大助推了集團公司改革發展,大大提升了集團公司整體形象。十年來,有1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文明單位,3家單位被評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京區近30家單位被評為中央國家機關文明單位。另外,近年來還先後有30家單位榮獲全國“五一”勞動獎狀,10餘家單位被評為全國模範職工之家、職工小家,5家單位被評為全國和諧勞動關係優秀企業。

繼榮獲國資委年度任期“科技創新特別獎”之後,集團公司又被中國企業評價協會評為“中國企業自主創新100強”第一名,創新指數最高,榮獲中國企業自主創新研發創造特別獎、組織管理獎。擁有中國第一件發明專利和實用新型專利授權的集團公司,集團公司國內外專利申請2498件,發明專利占63%;截至2008年12月31日,國內外有效專利717件(其中發明專利117件),計算機軟體登記206件,有效商標428件(省市著名商標3件)。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