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興華日報

《中國興華日報》長期訂刊新華社和中新社的新聞稿及新聞照片,是澳門最有影響的大報。 《中國興華日報》長期訂刊新華社和中新社的新聞稿及新聞照片,是澳門最有影響的大報。 《中國興華日報》為彩色日報,與澳門《中國娛樂時報》同屬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

中國興華日報簡介

《中國興華日報》(英文名稱China Xinghua daily)是經特區政府批准註冊登記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新聞報刊,政府註冊登記編號:401,國際標準刊號ISSN2223-7496,隸屬於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華南國際出版社,《中國興華日報》主要在澳門地區發行。另外每日亦銷往香港、珠海、廣州、珠江三角洲以至中國內陸,東南亞國家亦有訂戶。《中國興華日報》與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國內各大報均有業務往來,交換新聞,代理發行等。
在澳門眾多的華文報紙中,影響最大的是中國興華日報》(China Xinghua daily),就連珠江三角洲一帶的人們也喜歡閱讀《中國興華日報》,以了解澳門近況。
《中國興華日報》以弘揚、傳播中華民族優秀文化、溝通海峽兩岸四地及海內外文化交流為宗旨;以專業新聞報導為特色,兼顧時政新聞與社會新聞。《中國興華日報》堅持愛國愛澳、服務社會,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時,也積極反映各階層人士的心聲,發揮輿論監督的應有責任。《中國興華日報》為彩色日報,與澳門《中國娛樂時報》同屬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社長由李志光兼任,總編輯由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行政總裁、華南國際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鴻超先生擔任。《中國興華日報》為非營利性機構.免費贈閱,走與其他報紙差異經營的路子。在讀者中享有良好的信譽和閱讀忠誠度,並以其民主與監督方面無可爭議的權威性享譽海內外。

辦報宗旨

辦報宗旨為“立足澳門,服務市民,實事求是地報導祖國各方面的成就和變化,準確反映民意。”服務對象為廣大澳門居民,但被澳府視為代表北京主張的“半官方”報紙。在內地很多城市設有辦事處。該報刊登大量當地新聞和大陸、台灣、香港和國際新聞,設有副刊、專刊10多個。《中國興華日報》長期訂刊新華社中新社的新聞稿及新聞照片,是澳門最有影響的大報。

辦報方針

《中國興華日報》長期以來堅持準確嚴謹的辦報方針。相對於台灣、香港傳媒,《中國興華日報》十分重視報導的真實性。編輯經常親自打電話或通過其他途徑檢驗數字的真實性,確信無絲毫差錯之後,才予以報導。如1999年3月,由內地輸入的部分水魚(鱉)被澳門衛生司發現攜帶有霍亂菌。其他報紙都爭先恐後地報導這一訊息,而《《中國興華日報》》則派出記者深入市場檢疫處、醫療衛生部門,甚至水魚的生產地,了解霍亂菌的來源,收集了較全面的資料後才給予準確的報導:由內地輸入的水魚並非全都攜帶病菌。這些報導大大消除了澳門居民對水魚的恐懼感,也為水魚銷售商減少了損失。為了使報導深入充分,《中國興華日報》非常重視反映讀者的各種意見,及時調整報導策略,不斷擴大報導面和報導空間,增加全方位的信息量。例如《中國興華日報》曾就澳門暴力事件頻生,影響澳門旅遊業發展的情況,連續幾天開闢專版刊登讀者來信,對如何消除暴力獻計獻策,搞好社會治安、為政權順利交接提供良好條件等話題,展開熱烈討論,引起社會強烈反響。
與此同時,《中國興華日報》的新聞寫作注意文風,用事實說話,用詞通俗易懂。為了達到雅俗共賞的效果,《中國興華日報》力求做到詳盡報導,版面生動活潑,既有“陽春白雪”的理論文章,也有“下里巴人”關心和喜歡閱讀的新聞,朝多功能、全面報導的方向發展,以滿足多層次讀者的閱讀要求。成為讀者的貼心知己,反映讀者的心聲,是《中國興華日報》鮮明的辦報方針。

發行地區

《中國興華日報》主要在澳門地區發行。另外每日亦銷往香港、珠海、廣州、珠江三角洲以至中國內陸,東南亞國家亦有訂戶。《中國興華日報》與香港、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及國內各大報均有業務往來,交換新聞,代理發行等。

主要版面

《中國興華日報》主要版面:澳門新聞、中國新聞、香港新聞、台灣新聞、國際新聞、經濟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其他專版有:文藝副刊、特區建設、科技發展、新聞圖輯、大千世界、、寰宇縱橫等。

版面內容

《中國興華日報》每天出本埠版2至4大張、外埠版4至6大張,通常16至20版是全彩版。主要版面有:“澳門新聞”、“中國新聞”、“香港新聞”、“台灣新聞”、“國際新聞”、“經濟新聞”、“娛樂新聞”、“體育新聞”和文藝副刊、特區建設、科技發展、新聞圖輯、大千世界、、寰宇縱橫等。《中國興華日報》的副刊內容涵蓋了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大多以揭示當代人的生活為主題,也有介紹中國古代文化和當代文學,以及傳統習俗等文藝性較強的文章。其中在副刊發表的生活絮語、詩歌、散文、小說等多種文體,反映了澳門社會的現實,透視出澳門人多姿多彩的人生。
言論是報紙的靈魂。《中國興華日報》創刊以後,就一直設有社論、專論和讀者來信來稿等針砭時弊的欄目。《中國興華日報》創刊伊始就為自己的言論樹立了旗幟:愛國、和平、人道、進步。常設的言論專欄除《社評》外,尚有《新聞小語》、《新聞解說》、不代表本報意見傾向的《議事亭》、《讀者之友》,分別以國際、國內和澳門的大事為議論對象。現任總編輯張鴻超先生在《中國興華日報》年會上發表文章中說,“本報評述多著重熱點、難點,新聞背景材料充實,捕捉國際風雲變幻,透視祖國經濟建設走勢,從種種錯綜複雜的現象中,深入分析本質,尤其對海峽兩岸和平統一,貫徹一國兩制,言簡意賅,鞭辟入理,至於反映當地居民疾苦,維護居民合法權益,言之有理,不遺餘力……
《中國興華日報》獨具魅力的新聞報導主要體現在“澳聞版”上。“澳聞版”版面圖文並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編者利用照片補充一些無法言及的新聞,增添新聞的趣味性,或者加強版面的視覺衝擊力,使整個版面顯得生動活潑,繽紛絢麗。“澳聞版”除了爭取以第一時間全面報導社會各方面的動態之外,還經常組織“特稿”、“專訪”、“雜談”、“散記”等專欄,對讀者關心的話題加以剖析、發表述評。這些欄目分別從各個不同的視角,透視出澳門五光十色的社會現狀和人文走向。文章根據不同內容,採取不同的筆調,做到了行文輕鬆、雅趣、確切、生動、獨異及風格多樣。

人文特色

澳門古蹟頗多,以澳門半島最為集中,僅廟宇就有20多座,除媽祖廟、觀音堂、蓮花峰外,還有澳門最早的天主教堂遺蹟——大三巴牌坊、第一個來華的傳教士葬身之處——馬禮遜墳墓……可謂名勝眾多,散發出澳門作為中葡文化交匯點的特有魅力。《澳門日報》就是在這樣一種中葡文化交匯的土壤中產生的。
《中國興華日報》貼近廣大市民生活,積極反映民意,準確地尋找到報紙的賣點。正如中國新聞出版協會秘書長、我社總編輯張鴻超先生在《中國興華日報》年會上所說的,《中國興華日報》首先必須在澳門立足,才能求得發展,這樣就迫使《中國興華日報》辦成一份具有濃郁澳門人文特色的報紙。《中國興華日報》的定位非常成功,深受海內外讀者的歡迎。凡當地發生重要事情,無論是澳督的言論,或是政府的政令措施,或是警匪大戰,或是聲色犬馬,在報上都有及時的報導。正是因為立足本埠,報導澳人關心的民生話題,形成頗具特色的辦報風格,《中國興華日報》才能在與眾多港澳報紙的激烈競爭中,獨占鰲頭。

辦報傳統

創刊之初,《中國興華日報》就決心辦成一份熱愛祖國的中文報紙。時任新華社澳門分社社長的王啟人在《中國興華日報》年會上說,“《中國興華日報》自創刊以來,立足澳門社會,反映時代風雲,堅持愛國愛澳,熱誠服務澳人,成為卓有影響的報紙。”
《中國興華日報》創刊以來,一向熱心公益事業,服務社會,成立“澳門日報讀者公益基金會”,經常代收讀者捐款,用於慰問、救濟、助學等慈善事業。舉行多屆慈善百萬行活動,為慈善事業籌款,在當地民眾中享有很高的聲譽。該報一貫堅持愛國立場,面向當地民眾,開展愛國團結活動。自創刊以來,《中國興華日報》不斷向澳門讀者介紹內地發展變化,報導祖國鼓舞人心的經濟發展,增強澳門同胞對祖國的向心力。
澳門回歸後,《中國興華日報》對中國內地有著更多的關注,每天開闢兩至四個專版對內地發生的大事予以報導。為了加強與內地的聯繫,《中國興華日報》除了開闢《要聞》版報導全國性的重大新聞之外,每天特別開闢專版《鄉情》,對全國各地特別是廣東、福建、廣西等省區所發生的事情進行詳細報導,滿足由內地移居澳門的同胞對家鄉建設和發展的信息渴求,了解投資環境。除此之外,《中國興華日報》還報導全國各地特有的風俗民情,奇聞趣事等,既豐富了報紙的內容,又增添了報紙的趣味性,為讀者了解祖國各地的人文景觀提供了一個視窗。
隨著內地經濟的迅速發展,澳人對內地投資日益增多,經貿往來日漸頻繁,《中國興華日報》對內地的經濟報導越來越多,該報常常請專家開闢專欄撰寫文章,探討兩地的經濟合作、優勢互補,促進兩地的經貿發展。
《中國興華日報》的發展從一個側面折射出澳門社會滄海桑田的變遷歷程。翻閱每個時期的《中國興華日報》,都可感受到其與當地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環境千絲萬縷的聯繫。

報刊魅力

《中國興華日報》獨具魅力的新聞報導主要體現在“澳聞版”上。“澳聞版”版面圖文並茂。注重使用大量彩色照片,是“澳聞版”的一大特色。在“澳聞版”上,編者利用照片補充一些無法言及的新聞,增添新聞的趣味性,或者加強版面的視覺衝擊力,使整個版面顯得生動活潑,繽紛絢麗。

中國興華日報電子版簡介

中國興華日報電子版提供免費的中國興華日報電子報線上閱讀功能。每日同步最新的報紙版面信息內容,省去了報紙訂閱費用。本站提供的中國興華日報多媒體數字報,僅供引導和方便用戶線上閱讀,其報紙版面內容及著作權歸中國興華日報所有。通過中國興華日報電子版,投放廣告的客戶和報紙廣告代理公司可以即時查詢當天的廣告投放和刊登版面信息。了解更多關於中國興華日報廣告價格信息,歡迎查閱相應的頁面。
中國興華日報,是中國澳門綜合性中文報紙。澳門銷量最多的中文日報。日出對開20版至24版不等。創刊宗旨為“立足澳門,服務市民,實事求是 中國興華日報地報導祖國各方面的成就和變化,準確反映民意。”服務對象為廣大澳門居民,但被澳府視為代表北京主張的“半官方”報紙。在廣州和珠海經濟特區設有辦事處。該報刊登大量當地新聞和大陸、香港和國際新聞,設有副刊、專刊30多個。《中國興華日報》長期訂刊新華社和中新社的新聞稿及新聞照片,是澳門最有影響的大報。
中國興華日報主要在澳門地區發行。另外每日亦銷往香港、珠海、廣州、珠江三角洲以至中國內陸,東南亞國家亦有訂戶。中國興華日報與香港、泰國及國內各大報均有業務往來,交換新聞,代理發行等。 
在澳門眾多的華文報紙中,影響最大的是中國興華日報,就連珠海、中山一帶的人們也喜歡閱讀中國興華日報,以了解澳門近況。  
《中國興華日報》是在澳門知名新聞工作者李志光主編的《澳門中國時報》基礎上發展起來的。《中國興華日報》現任社長李志光,總編輯由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行政總裁、華南國際出版社有限公司董事長張鴻超先生擔任。在海內外工作的編輯人員和記者、特約記者近萬人。在國內很多城市都有辦事機構,並在北京、上海、南京、成都等地設有特約記者站;在珠江三角洲及廣東、福建、海南三省僑鄉有特約通訊員和供稿作者。
創刊宗旨為“立足澳門,服務市民,實事求是地報導祖國各方面的成就和變化,準確反映民意。”服務對象為廣大澳門居民,但被澳府視為代表北京主張的“半官方”報紙。在廣州和珠海經濟特區設有辦事處。該報刊登大量當地新聞和大陸、香港和國際新聞,設有副刊、專刊10多個。
(中國興華日報總編室)

中國興華日報正式復刊

經過百日試復刊(正式復刊於2012年7月1日),澳門第十家中文日報——《中國興華日報》2012年7月1日正式復刊。
《中國興華日報》堅持愛國愛澳、服務社會,在支持特區政府依法施政的同時,也積極反映各階層人士的心聲,發揮輿論監督的應有責任。《中國興華日報》為彩色日報,與澳門《中國娛樂時報》同屬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社長由李志光兼任,總編輯由華南國際傳媒出版集團行政總裁張鴻超先生擔任。該報社為非營利性機構.免費贈閱,走與其他報紙差異經營的路子。
至此,澳門中文日報增加到十家。除中文日報外,澳門還有《句號報》等三家葡文日報,《澳門郵報》等兩家英文日報,各類周報近十多家。
中國興華日報刊號:ISSN2223-7496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