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經濟發展戰略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上中下)》是系列圖書“當代經濟發展戰略叢書”之一。是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年會的成果,代表了中國經濟戰略研究的最新和最高成果,今年的主題是“結構和戰略”。全書包括:構建和諧社會與最佳化所有制結構;民營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及其戰略;產業結構調整與中長期發展戰略;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戰略;最佳化資本市場結構的戰略構想;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的戰略思考;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與制度創新的戰略思考;資源要素結構與經濟成長戰略;取消農業稅對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效率影響的戰略考察;加入WTO與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統籌的戰略安排;企業組織結構及其戰略調整等多個方面的結構與戰略問題。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2版 (2008年11月1日)

叢書名: 領導幹部決策大參考

平裝: 1200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509704502, 9787509704509

條形碼: 9787509704509

尺寸: 24 x 17.4 x 5.6 cm

重量: 1.9 Kg

作者簡介

李成勛,男,1934年3月9日生於河南省獲嘉縣,1949年7月參加革命工作。1956年考入中國人民大學政治經濟學系,1960年畢業後留校任教。1982年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馬列所,任基本理論研究室主任,副研究員。1986年3月調入中國社會科學院研究生院任教務長,教授。1992年2月起為中國社會科學院經濟研究所研究員。曾兼任中國社會科學院可持續發展研究中心秘書長。為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主要兼職:世界政治經濟學學會顧問

中國發展戰略學研究會副理事長兼經濟戰略專業委員會主任

中國《資本論》研究會常務理事

中國教育發展戰略學會常務理事

中國市場經濟研究會常務理事

全國台灣研究會理事

中國企業文化促進會專家組組長

平原大學名譽校長

中國人民大學、河南大學、鄭州大學、河南師範大學、河南財經大學等校兼職教授

石家莊市、呼和浩特市、丹東市、新鄉市、商丘市、濟源市、都勻市等地政府顧問。

主要著作有:

《馬克思與[資本論]》,北京出版社,1979。

《[資本論]自學指南》,四川人民出版社,1982。

《經濟發展戰略學》,北京出版社,1999。

《1996-2050年中國經濟社會發展戰略——走向現代化的構想》(主編,作者之一),北京出版社,1997。

編輯推薦

《中國經濟發展戰略(上中下)》由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出版。

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各級領導幹部需要具備以歷史的眼光和全球的視野,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國際形勢,正確應對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科技進步的發展趨勢,妥善處理影響世界政治經濟發展的各種複雜和不確定因素的能力;具備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國基本國情,全面推進政治建設、經濟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的能力;具備科學判斷和全面把握我們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和肩負的歷史使命,不斷提高黨的領導水平和執政水平的能力。

《領導幹部決策大參考》針對當前國際國內新形勢新變化,著眼於當今世界知識發展前沿,研究時代特徵,把中國的發展納入國際視野進行考察,並注重研究和借鑑其他國家的實踐和經驗,緊扣治國理政面臨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問題,針對經濟、政治、法律、文化、科技、管理、戰略、歷史、國際關係、社會、軍事、黨建等各方面的重大問題,由國內各領域最權威的專家進行專題講解,密切結合執政興國、謀求發展的實際需要,對研究和解決重大問題、推動實際工作、探索客觀規律,具有很強的現實針對性,對各級領導幹部開闊視野、增強素質,提高領導水平和行政能力,有一定的參考和借鑑作用。

文摘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和諧社會構建

——以浙江政府管理改革為例

構建和諧社會是一項偉大的社會進步工程,需要社會各方的共同參與並做出長期不懈的努力。我國堅持社會主義模式,黨和政府就必然要承擔起推動社會進步這一重任。那么,政府如何在我國現有經濟、社會的條件下,最大限度地發揮出自身的潛能,努力清除腐敗,履行好公正、公平、公開的天職,對於一個正處於大變革時代的政府來說,無疑具有極大的挑戰性。不過,我們已經看到,一些地方省市早已開始了積極的探索,並取得了一系列十分珍貴的經驗。本文以較早開始政府管理體制改革的浙江省為案例,研究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構建和諧社會的關係。

概括地講,浙江省在政府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和諧社會過程中,充分尊重和鼓勵各級地方政府的改革首創精神,緊緊圍繞如何處理好政府與市場運行的關係、政府與社會發展的關係這兩大目標,通過努力構建法治政府、有限政府、效能政府和服務型政府①,使政府初步轉變到構建和諧社會的主要推動者的角色上來。

目錄

上冊:

社會和諧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發展戰略的重要目標和實現保證

可持續發展戰略與社會和諧

政府管理體制改革與和諧社會構建——以浙江政府管理改革為例

中國改革模式轉型與建設和諧社會

誠信與和諧

民營經濟發展與和諧社會構建

促進中國經濟又好又快持續發展的戰略對策

資源有效使用、產業發展方向與和諧社會建設

轉型期經濟和諧增長的多重挑戰

推進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戰略對策

關於中國和諧社會形成中的多元複合轉型與普遍服務體系的構建

制度建設在建立經濟和諧中的戰略地位

縮小收入差距與促進社會和諧

農村勞動力轉移與構建和諧社會

農業剩餘勞動力轉移方向與建立和諧社會——中日比較

城市公共服務與和諧社會建設

我國城鄉和諧發展戰略研究

期貨市場在構建我國和諧經濟中的戰略地位——我國期貨市場“十五”回顧與“十一五”展望

推動商業銀行和諧發展的戰略思考

農村信用社、農戶融資與農村和諧社會建設

構建和諧社會目標下的稅制最佳化戰略

調整教育發展戰略與建設和諧社會

彌合數字鴻溝構建和諧信息社會

我國電子信息與軟體企業應對技術壁壘的戰略選擇

和諧社會進程中的交通業

構建和諧亞太經濟的戰略選擇

和諧貿易:確立我國外貿出口的國家競爭力戰略

積極應對貿易摩擦促進中國與世界經濟的和諧發展

現代服務業發展與和諧社會的建設

山西能源基地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

中冊:

構建和諧社會與最佳化所有制結構

民營經濟的結構性分化及其戰略對策研究

關於轉軌時期我國政府和民營企業關係的戰略思考

產業結構調整與中長期發展戰略

我國商業結構及其戰略性調整

我國旅遊產業結構與發展戰略研究

我國休閒產業及旅遊地產發展戰略研究

打造中國智慧型產業實施自主創新體系戰略

促進我國第三產業發展的戰略選擇

關於我國高等教育結構調整的戰略思考

關於我國移動通信標準的戰略選擇

關於最佳化資本市場結構的戰略構想

構建我國期貨市場統一結算體系的戰略思考

“十一五”期間財政支出結構調整與制度創新的戰略思考

最佳化公共產品結構促使政府職能的戰略轉變

中央政府區域結構調控戰略創新研究

資源要素結構與我國地區經濟成長戰略

總部經濟與區域經濟空間最佳化戰略研究

取消農業稅對農村勞動力結構調整與土地利用效率影響的戰略考察——來自中部農村的調查

加入WTO與我國城鄉經濟結構統籌的戰略安排

我國對外貿易結構的調整和發展戰略強永昌雷麗

關於最佳化我國外資結構的戰略對策

“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及其效果

結構最佳化與實現經濟可持續增長戰略——蘇聯經濟結構調整失利的啟示

中日韓要素流動對東北亞經濟影響的戰略思考

全球化進程中的發展機遇與戰略

企業組織結構及其戰略調整

中國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

山西能源基地結構調整的戰略選擇

河南中小企業創新發展戰略研究

東北民營經濟發展的戰略思考

以制度創新實現區域可持續發展戰略——以青海省三江源地區為例

下冊:

緩解資源約束的基本戰略路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基於科學發展觀視角的新資源觀

資源稟賦比較優勢與後發國家趕超發展

我國經濟發展新階段中的資源戰略調整和產業結構轉型

戰略資源無限性與可持續發展戰略

關於我國資源發展戰略的幾點構想

立足科技創新破解資源詛咒推動產業蛙跳

消費升級、資源約束與政府調控的戰略選擇

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中國實現可持續發展的必然選擇

中國能源供應安全的戰略選擇陳家勤

產量峰值與中國石油資源戰略

我國石油戰略儲備體系的建立與能源安全戰略

高油價背景下我國能源的戰略選擇

開放條件下中國能源安全的測度指標及其戰略對策

我國物資儲備的戰略選擇

資源型財政和政府預算穩定基金的國際經驗與啟示

最佳化金融資源配置,實現我國金融可持續發展

人力資本與民營企業成長的戰略選擇

私營資本開發旅遊資源面臨的制約因素及應對策略

關於我國女性人力資源合理利用的戰略思考

全球文化資源競爭戰略凸顯:中國貢獻及面臨的挑戰

我國資源環境壓力與新時期對外經貿政策調整

承接國際服務外包與我國高端服務業的競爭戰略

區域協調發展戰略與區域資源整合

信息資源與地區發展戰略——從網路對地區發展的作用談起

整合環渤海港區資源,推進環渤海港群體系建設的戰略思考

資源優勢與支柱產業——湖北三峽壩庫區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選擇

對山西能源基地可持續發展的戰略思考

對青海實施資源轉換戰略的幾點思考

青藏高原冬蟲夏草資源保護與開發的戰略思考

外向型發展約束下的廣東經濟發展戰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