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概況
教師中有1人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2人獲中組部、人事部、中國科協授予的“中國青年科技獎”,2人被人事部授予“國家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2人入選新世紀百千萬人才工程國家級人選, 5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1人入選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3人被評為煤炭專業技術拔尖人才,3人被評為煤炭工業技術創新優秀人才,4人入選江蘇省“333人才工程” 培養對象,2人入選江蘇省“六大人才高峰”高層次人才培養對象,1人獲得“江蘇省青年科學家獎提名獎”,1人獲得“江蘇省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中國機械工程學會青年科技成就獎”,2人獲得“孫越崎優秀青年科技獎”,1人獲得“全國煤炭青年科技獎”。
學院先後獲國家獎6項,省部級科技進步獎60餘項,出版專著、教材50多部,每年發表論文100多篇,目前年科研經費保持在2000萬元左右。
學院擁有機械設計及理論國家重點學科、機械電子工程江蘇省重點學科,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機械工程一級學科博士點(涵蓋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機械設計及理論、機械電子工程、車輛工程4個二級學科博士點)、流體力學二級學科博士點,以及除博士點涵蓋的學科外的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流體機械及工程2個碩士點,機械工程、動力工程、儀器儀表3個專業學位點。礦山機械國家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機械基礎與CAD省級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學院有《工程製圖》國家精品課程,機械工程及自動化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熱能與動力工程專業為江蘇省品牌專業建設點,《機械原理》江蘇省優秀課程,《工程熱力學》、《機械設計》、《PRO/E三維造型及 套用》3門校級精品課程,獲省級優秀教學成果獎7項。
學院目前在校本科生近2000人,碩士研究生400餘人,博士研究生近60人。與德國杜伊斯堡-埃森大學工學院聯合培養本科生和研究生,與德國烏泊塔爾大學聯合培養研究生,形成了多層次、多形式的辦學體系。近年來,該院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碩果纍纍:曾獲得全國大學生“挑戰杯”競賽特等獎、一、二、三等獎;中國大學生機器人大賽冠、亞軍;第二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獲二等獎,江蘇省工科院校先進制造技術實習教學與創新製作比賽二等獎。連續五年獲江蘇省大中專學生志願者暑期“三下鄉”社會實踐活動先進集體;多次獲得校大學生學術科技文化節“優勝獎”和文化藝術節“優秀組織獎”;在全國大學生基礎學科競賽和國內外數學建模比賽中多次獲獎;學院團委被評為江蘇省“五四紅旗團總支”、徐州市“五四紅旗團委”。學院先進的教學理念和嚴謹的治學方法,培養了大批適應社會需求的合格大學生,受到廣大用人單位和社會各界的廣泛認同,畢業生就業率保持在99%以上。
學院始終堅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以學科建設為龍頭,以專業建設為基礎,以科學研究為重點,以師資隊伍建設為關鍵,以改革創新為動力,著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和學術影響力,力爭在“十一五”末將學院建設成為研究型學院。
學科設定
1☆ 國家重點學科
◆ 機械設計及理論(2007)
2☆ 國家重點學科建設培育點
◆ 機械設計及理論(2005)
3☆ 江蘇省重點學科
◆ 機械工程一級學科(2008) ◆ 機械設計及理論(2005) ◆ 機械電子工程(2006)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2008) ◆ 車輛工程(2008)
4☆ 校級重點學科
◆ 機械電子工程(十五期間) ◆ 流體機械及工程(十一五期間)
5☆ 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 機械工程(1999)
6☆ 一級學科博士點
◆ 機械工程(2006)
7☆ 二級學科博士點
◆ 機械設計及理論(1981)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2006)
◆ 機械電子工程(2006) ◆ 車輛工程(2006)
◆ 流體力學(2003)
8☆ 一級學科碩士點
◆ 機械工程(2006)
9☆ 二級學科碩士點
◆ 機械設計及理論(1981) ◆ 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2003) ◆ 機械電子工程(1998) ◆ 車輛工程(2006) ◆ 流體力學(2000) ◆ 測試計量技術及儀器(2000)
◆ 流體機械及工程(1986)
10☆ 專業學位授予點
◆ 機械工程(2002) ◆ 動力工程(2005)
◆ 儀器儀表(2007)
科研機構
★機械電子研究所
★城市軌道交通安全監控研究所
★提升安全新技術研究所
★機械工程研究所
★礦山機械研究所
★納米技術與摩擦學研究所
★動力與能源技術研究所
★救援技術與裝備研究所
★機械基礎與CAD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機械工程江蘇省實驗教學示範中心
★礦山機械工程國家煤炭工業重點實驗室
★工程訓練中心
★工程圖學中心
★機械工程綜合實驗中心
★動力工程專業實驗室
★機械工程博士後科研流動站
學院領導
譚建榮 : 院長
趙繼云:院黨委書記
趙繼云:執行院長
杜占東:行政副院長
李艾民:教學副院長
王忠賓:科研副院長
侯德偉:院黨委副書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