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愛神

三、月光娘娘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 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 月下老人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又稱“月老”。

大家都知道西方有愛神丘比特等,我們的祖先實際也創造了為數頗多的愛神。

一、女媧

女媧娘娘曾鍊石補天,又摶土造人,是始祖神,也是中國最古老的愛神。在《禮記》、《周禮》等古籍中記載,女媧在造人之前,於正月初一造出雞,初二造出狗,初三造羊,初四造豬,初五造牛,初六造馬。到了初七,開始以黃土和水造人。考慮到人要代代相繼,繁衍不絕,女媧曾祈求天神讓她當媒人,主管男女婚配,於是創建了婚姻制度,促使男子與女子結合以生兒育女,這樣女媧就被後世尊奉為媒神、愛神,又稱“高媒”,建廟祭祀。傳說當年陽春三月,青年男女到女媧廟玩,各自選擇情人,兩廂情願,自由結合,愛神女媧即為牽線人。

二、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我國最負盛名的愛神,典出“唐人小說”,又稱“月老”。據沈三白《浮生六記》說:“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顏鶴髮,賓士開非煙非霧中。”我國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雲庵中有個月老殿,殿的兩旁懸掛著一副對聯,膾炙人口,對聯云: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這就是千百年來許多人供奉月老的原因。
歷史上記載月老最有名的是唐人李復言《續幽怪錄》關於韋固娶妻的故事。這個故事流傳極廣,明人劉兌還編了一出《月下老定世間配偶》的雜劇,即演此事。這位媒神的業歷也饒有趣味。相傳唐代有個叫韋固的人,少年時一次路過宋城,遇到一個奇異老人,靠著一個布口袋坐著,在月光下翻看著一本書,像在查找什麼。韋固問他翻撿何書?老人答道:“天下人的婚書。”韋固又問袋中何物?老人對曰:“袋內是紅繩,用來系住夫婦之足。雖仇敵之家,貧富懸殊,天涯海角,吳楚異鄉,此繩一系,例定終身。”--這就是流傳千年的俗語“千里姻緣一線牽”的來歷。 韋固十分驚奇,忙打聽自己的婚事。月下老人翻書查看,笑對他說:“足下的未婚妻,就是店北頭賣菜的瞎老太婆的3歲女兒。”韋固一聽勃然大怒,悻悻返回店中。他馬上喊來僕人,命他暗中去刺殺這個小女孩,但只刺傷了她的眉心。韋固帶著僕人連夜逃走了。 十多年後,韋固從軍,勇武異常。刺史王泰很看重他,就把女兒許配給他。姑娘長得挺漂亮,只是眉心老愛粘著貼花。韋固問她是怎么回事,太太就說明了原委。韋固這才知道此女正是過去所刺幼女,後來被王刺史收養,視為己出。韋固見天意不可違,就死心塌地跟這位菜販小姐相親相愛,後來二人所生兒女都很有出息,子孫滿堂,幸福無比。 月老在民間有廣泛的影響,成了"媒人"的代名詞,一直沿用至今。
《紅樓夢》第五十七回中,薛姨媽對黛玉、寶釵說了以下這段話,自古道:千里姻緣一線牽。管姻緣的有一位月下老人,預先注定,暗裡只用一根紅絲把這兩個人的腳絆住,憑你兩家隔著海,隔著國,有世仇的,也終究有機會作了夫婦。……若月下老人不用紅線拴的,再不能到一處。

三、月光娘娘

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嫦娥偷吃後升天而去,住於月宮,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
此後,月神就較普遍地為民間供奉。我國古代男女熱戀時在月下盟誓定情,拜禱月神。 有些分離的戀人也拜求月神祈求團圓。元代大戲劇家關漢卿就寫過一出《拜月亭》。《西廂記》里的崔鶯鶯也虔誠地對月神傾訴希望遇到意中人的情懷。清人丁耀亢所著的《續金瓶梅》第十八回中,一對痴男怨女鄭玉卿和銀瓶私嘗禁果後,推開窗戶,雙雙跪倒,對著月亮說:“就兩人有一人負心的,就死於千刀萬劍之下。 ” 有趣的是,有些單相思的男女也要請月神評理,或訴衷腸。俗語“花前月下”,即花為信物,月是媒人之意。明代有一首《桂枝兒》云:悶來時獨自在月光下,想我親親想我的冤家。月光菩薩,你與我鑑察:我待他的真情,我待他的真情,哥!他待我是假!我國有許多少數民族也盛行拜月的風俗。如苗族就有“跳月”的活動,青年男女在“跳月”中,尋求心上人,傾吐愛慕之情,永結同心。

四、和合二仙

和合二仙(寒山與拾得)一執荷花,一持盒,荷諧和、盒諧合,和合取和睦同心之意,是中國民間神話中的和美團圓之神。《周禮》曰:“使媒求婦,和合二姓”。故曾主管家人團聚、和好兄弟的和合神,演變為主婚姻和合的愛神。傳說為唐代詩僧寒山與拾得,二人相交甚厚,和睦同心。清雍正十一年(1733)封天台寒山大士為和聖,拾得大士為合聖,於是有和合二仙或和合二聖之稱。漢語盒與和、荷與合諧音,故民間所繪和合二仙為一持荷一捧盒相向為舞的兩位和尚。舊時和合二仙圖常有掛於中堂者,取和美吉利之意。又常於婚禮中懸掛,象徵夫妻相愛美滿。

一、媒神之祖
女媧是被中國民間廣泛而長久崇拜的一位女性神,她被看成是創世神和始祖神。傳說女媧能化生萬物,她的最偉大的業績一是鍊石補天,二是摶土造人。
二、牛郎織女
牛郎織女的故事是中國四大傳說之首(中國的四大傳說是“牛郎織女”、“嫦娥奔月”、“孟姜女”、“梁山伯與祝英台”,都是歌頌男女真誠的愛情的)。牛郎與織女最初源於原始信仰中的星辰崇拜,是星宿的神化與人格化。中國有不少神的傳說都是源於此,如二十八宿、青龍、白虎、朱雀、玄武、魁星、南極老人星等。
三、月神
月神,是中國民間流傳最廣的神仙之一。月神又叫月光娘娘、太陰星主、月姑、月光菩薩等。崇拜月神,在中國由來已久,在世界各國也是普遍現象,這是源於原始信仰中的天體崇拜。在黑夜中,月亮給人帶來了光亮;月色朦朧,又會使人產生許多遐想,許多美麗動人的故事因此產生,“嫦娥奔月”就是其中著名的一個。傳說嫦娥是后羿的妻子,后羿因射九日,得罪了天帝,把他們貶在人間,後來,后羿得了西王母的長生不老藥, 嫦娥偷吃後升天而去, 住於月宮,就成了月神娘娘。《山海經》、《搜神記》等古籍中都記有此事。
四、月下老人
月下老人是我國神話傳說中專管婚姻的神,又稱“月老”。據沈三白《浮生六記》說:“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懸婚姻簿,童顏鶴髮,賓士開非煙非霧中。”我國不少地方有月老祠,如杭州西湖孤山下的白雲庵中有個月老殿,殿的兩旁懸掛著一副對聯,膾炙人口,對聯云:
對以上這種說法,在中國古代社會中許多青年男女都是相信的。月下老人給他們以美好的憧憬;同時,其中包含的宿命論的思想也使一些不幸婚姻的當事人只能默默忍受。
五、戀愛之神
在封建禮教的壓迫下,不少有情人難成眷屬,於是只能向神仙祭禱,以求神仙幫助,這神仙就是戀愛之神——泗州大聖。
六、喜神
喜神就是吉神。人們總是希望趨吉避凶、追求喜樂,所以要造出一個喜神來。結婚乃人生一大樂事,所以辦婚事又稱辦喜事。辦喜事當然離不開喜神,舊俗,新娘坐立須對正喜神所在的方位,但這方位何在,就要請教陰陽先生了。
七、床神
祭祀床神的風俗由來已久,宋朝已流行此俗。宋人楊循吉《除夜雜詠》詩云: “買糖迎灶帝,酌水祀床公”,即是指此。俗傳床神有男女之分,床婆貪杯,而床公好茶,所以“以酒祀床母,以茶祀床公”,這叫男茶女酒。祭床神時,置茶酒糕果於寢室,祈“終歲安寢”。時間各地不一,有的地區在除夕接灶神後,接著祭床神;有的地區在上元日後一日,即農曆正月十六祭床神。
八、和合之神
古時和合之神有不同的含意。《事物原會》云:“和合神乃天台山僧寒山與拾得也。”“和合”一詞,有和睦同心,調和、順利等意,最早則見於《周禮?地官》,在“媒氏”疏中云:“使媒求婦,和合二姓”,這應是“和合”之正解。所以和合神原主家人和合,逐漸演變為婚姻和合之神;並由原來蓬頭笑面、擎鼓執棒的一位神,衍變為一持荷、一捧合的二神。持荷由於“荷”、“和”諧音,棒合也出於此故。
九、子孫娘娘
“多子多福,子孫滿堂”是過去中國人傳統的文化心態和追求,為了禮佛拜神、祈求子嗣,眾多的送子神仙也應運而生。送子神仙名目繁多,一般都稱為子孫娘娘。如廣州著名的祈子神廟——金花廟中,主神為金花夫人附祀的有張仙、華陀、月老、花王、桃花女、斗姆等,大都與生育有關;還有二十奶娘神像,也都和生育有關。
中國最負盛名的愛神是月下老人,典出《唐人小說》。相傳唐代韋固的婚姻就是月下老人以紅線系定的。月下老人“一手挽紅絲,一手攜杖,杖上懸著姻緣簿,鶴髮童顏,奔行雲煙白霧中,專司人間婚姻事。”杭州西湖白雲庵月老祠中供有月老像,廟聯曰:願天下有情人都成了眷屬,是前生注定事莫錯過姻緣。

其實中國沒有愛神,因為中國並不像西方一樣將夫妻的結合看做是愛情的結晶,在中國對於愛情這個概念本來是沒有的,後來受到西方文化的影響,才開始用愛情這個詞,中國人把所謂的愛情看成是前世修來的緣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