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美育

【中國當代美育】 指新中國成立後實施的美育。建國初期(1949—1957年)美育被明確寫進了教育方針,成為有章可循的人民教育事業的一部分。

概述

1952年頒布的幼稚園國小中學暫行規程(草案),都規定了要對學生進行德、智、體、美諸方面全面發展的教育。對美育的要求是具體的,也是切實可行的。對幼稚園的要求是,“培養幼兒愛美的觀念和興趣,增進其想像力和創造力”。對小學生的要求是,“使兒童具有愛美的觀念和欣賞藝術的初步能力”。對中學生的要求,就文化層次來說,提高了一步:“陶冶學生的審美觀念,並啟發其藝術的創造才能。”在這個時期,學校對美育比較重視,除了數學計畫內的音樂、美術、手工等內容外,學校以及少先隊、共青團在課外、校外,還組織種種形式的審美活動。或者開展文化娛樂活動,或者利用自然美陶冶學生的情操,或者利用社會美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的教育。那些年培養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各方面都打下了比較紮實的基礎,真、善、美在他們的思想中是統一的,他們也能從真、善、美的統一中去理解社會主義事業,投身於偉大的社會主義建設實踐。
1957年以後,在“左”的思想的影響下,學術範圍內的美育問題都成了政治問題,美與資產階級意識形態聯繫在一起,到1964年,在反對修正主義的口號下,美育又成了修正主義的同義語。1966年開始發生了“十年動亂”,整個社會主義學術文化事業受到摧殘和蹂躪,美育也在劫難逃。粉碎“四人幫”之後,特別是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之後,美育開始復甦。國家《關於第七個五年計畫的報告》中明確提出:“各級各類學校都要認真貫徹執行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全面發展的方針。”重申美育是黨的教育方針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對推進美育的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其次,廣大美學工作者、教育工作者,滿腔熱忱地開展了美育的學術討論和進行廣泛的美育實踐,美育思想空前活躍。1980年6月在昆明召開第一次全國美學會議上,美育被列為會議討論的四大問題之一。人們認為,美育的任務在於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目的在於終結人的異化,實現人的復歸,使人全面發展。美育不僅要包括指導欣賞,而且還要包括指導創作,指導生產和生活中的實踐活動等等。這次會議在社會上發生了廣泛的影響。此後,我國教育界不僅加強了審美教育,而且對美育從理論上開始了全面的研究和探討。1984年在湖南召開的第一次全國美育座談會,1986年11月在揚州召開的第二全國美育座談會,對推進美育理論的研究和實踐,都起了積極促進作用。1992年,中國高教學會美育研究會在北京正式成立,至1998年7月已舉行四屆年會,較充分地交流了各高校美育的實踐和經驗及其研究成果,深入地研究了美育建設,包括課程建設、教材建設、隊伍建設、體制建設等問題。近幾年來,由於黨和政府的關心、重視,和廣大美育工作者的積極努力,我國美育事業有了較快的發展,取得了明顯的進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