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當代哲學四十年

毛澤東論著的哲學思想一、《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等論著二、《論十大關係》第二節 中國當代哲學對社會意識形態諸領域的影響一、關於文藝理論的論爭二、關於史學問題的論爭第八節 馮友蘭新編中國哲學史一、對舊著《中國哲學史》的自我批評二、《中國哲學史新編》的撰寫及問世第六節

內容介紹

中國當代哲學四十年,ISBN:9787508013565,作者:李振霞主編

作品目錄

目錄
前言
第一章 中國當代哲學在社會主義改造基本完成時期的發展與初見波瀾(1949―1956)
第一節 毛澤東論著的哲學思想
一、《關於農業合作化問題》等論著
二、《論十大關係》
第二節 李達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宣傳與套用
一、主編《社會發展史》
二、《〈實踐論〉解說》和《〈矛盾論〉解說》
第三節 艾思奇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宣傳與套用
一、《從猿到人――勞動創造人類世界》等論著
二、《毛澤東同志發展了真理論》等著作
三、《社會歷史首先是生產者的歷史》
第四節 楊獻珍對於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普及宣傳與套用
一、《學習馬克思列寧主義的思想方法》等論著
二、《關於〈實踐論〉》
三、《什麼是唯物主義》
第五節 關於過渡時期基礎與上層建築的論爭
一、新中國成立後第一次哲學大論爭
二、論爭雙方的主要代表楊獻珍、艾思奇
第六節 關於胡適思想批判
一、批判的起因
二、批判的態勢
三、批判的內容
第七節 梁漱溟的轉變與風波
一、反省和轉變思想的兩篇文章
二、“九天九地”說及其風波
第八節 馮友蘭的回顧與反省
一、對《新理學》的批評和自我反省
二、反對哲學史研究中的教條主義
第九節 熊十力的建議與研究
一、《與友人論張江陵》
二、繼續研究新唯識論
第十節 賀麟的反省和批判
一、《參加土改改變了我的思想》
二、《兩點批判 一點反省》
第十一節 張岱年的研究與教學
一、講授辯證唯物論
二、運用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國哲學
第二章 中國當代哲學套用於社會主義建設的得與失(1956―1966)
第一節 毛澤東理論上的新貢獻與“左”的指導思想在哲學上的日漸表現
一、《關於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的問題》
二、《工作方法六十條(草案)》
三、毛澤東“左”傾思想的日益發展及其哲學表現
第二節 李達哲學論著的貢獻及對當時社會問題的理論反思
一、《歷史唯物主義講座》
二、《正確認識由社會主義向共產主義過渡的問題》等論著
三、主編《唯物辯證法大綱》
第三節 楊獻珍哲學論著的意義
一、《堅持實事求是作風,狠狠批判唯心主義》等講話
二、《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學說》等論著
三、《對立面的統一和鬥爭是辯證法的核心》等論著
四、《略論兩種範疇的“同一性”》
第四節 艾思奇哲學論著的貢獻和缺失
一、《哲學要為實際工作服務》等論著
二、《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路線》等論著
三、《辯證唯物主義綱要》
第五節 林彪、陳伯達、康生等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極左思潮日漸得勢
一、維護“大躍進”、“人民公社”等表現的極左思潮
二、大搞階級鬥爭擴大化表現的極左思潮
第六節 哲學論爭的簡單化和政治化傾向
一、關於思維與存在同一性的論爭
二、關於“一分為二”與“合二而一”的大論戰
第七節 中國當代哲學對社會意識形態諸領域的影響
一、關於文藝理論的論爭
二、關於史學問題的論爭
第八節 馮友蘭的新探討與再批判
一、關於中國哲學遺產繼承問題的爭論
二、樹立一個對立面
第九節 熊十力的高產期與新覺悟
一、《原儒》等書出版
二、學習札記呈毛澤東、周恩來
第十節 賀麟的新研究與新見解
一、講授唯心主義課程的一些體會
二、對哲學史上唯心主義的獨特評價
三、《必須集中反對教條主義)
第十一節 金岳霖對邏輯問題的自我批判和探討
一、金岳霖邏輯思想的轉向
二、對舊著《邏輯》的自我批判
第三章 中國當代哲學在所謂無產階級文化大革命中的命運(1966―1976)
第一節“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的理論與實踐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背離
一、“無產階級專政下繼續革命”理論的出台及其內容
二、《“五 一六”通知》、“座談會紀要”的哲學背景
第二節 林彪、康生、陳伯達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歪曲和篡改
一、所謂“捷徑論”、“天才論”、“頂峰論
二、所謂“鬥爭哲學”
三、所謂“全面專政”論
第三節 中國當代哲學被歪曲、利用為篡改歷史之“影射史學”的理論基礎
一、所謂“批林批孔
二、所謂“評法批儒
三、所謂“評《水滸》
第四節 梁漱溟的抗爭與著述
一、小南屋著書
二、“不批孔,但批林”
第五節 馮友蘭批孔入誤區
一、關於批孔的兩篇文章
二、《論孔丘》
第四章 中國當代哲學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時期的正本清源和初步繁榮(1976―1989)
第一節 對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團的唯心主義和形上學的批判
一、從“鬥爭哲學”走向安定團結
二、衝破所謂“唯生產力論”的束縛
三、從現代迷信下解放出來
第二節 鄧小平對於恢復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重大貢獻
一、恢復和發揚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
二、大力發展社會生產力
三、“兩個凡是”不符合馬克思主義哲學
第三節 關於真理標準問題的大討論
一、真理標準大討論的背景
二、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概況
三、真理標準大討論的意義
第四節 梁漱溟的探討與反思
一、法治建議受重視
二、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研究
三、《我的努力與反省》等書出版
第五節 馮友蘭新編中國哲學史
一、對舊著《中國哲學史》的自我批評
二、《中國哲學史新編》的撰寫及問世
第六節 賀麟研究西方哲學的新成果
一、《現代西方哲學講演集》
二、《黑格爾哲學講演集》
第七節 金岳霖長期研究成果的問世
一、《知識論》公開出版
二、《羅素哲學》出版
第八節 張岱年研究中國哲學的新探討
一、科研碩果相繼問世
二、關於中國哲學史的研究
三、關於中國倫理思想與價值觀的研究
四、關於文化問題的研究
第五章 中國當代哲學與社會主義改革(1976―1989)
第一節 鄧小平論著對社會主義改革決策的指導及哲學意義
一、《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等論著
二、《黨和國家領導制度的改革》等論著
三、關於經濟體制改革和開放搞活的方針
四、關於兩個文明建設
五、關於“一國兩制”
第二節 胡耀邦、葉劍英等論著的哲學意義
一、葉劍英(在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三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二、胡耀邦《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六十周年大會上的講話》和《在紀念馬克思逝世一百周年大會上的講話》
第三節《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關於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的哲學貢獻
一、《決議》通過的意義
二、《決議》的主要內容
第六章 學術界對新時期中國當代哲學若干問題的初步反思與展望(1976―1989)
第一節 恢復哲學的睿智
一、對哲學研究長期存在的問題的批評
二、哲學園地百花吐艷
第二節 價值論哲學
一、研討價值論哲學的歷史需要
二、價值哲學與實用主義“套用哲學”的區別
第三節 文化哲學方興未艾
一、當代文化哲學應運而生
二、“文化熱”中諸說
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