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現代油畫史

一 一 一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上海書畫出版社; 第1版 (2007年12月1日)
平裝: 392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16
ISBN: 7807254327, 9787807254324
條形碼: 9787807254324
尺寸: 25 x 18.8 x 2.4 cm
重量: 880 g

作者簡介

李超,1962年生於上海。中國美術學院博士,上海大學教授。主要學術成果有專著《上海油畫史》、《架上的繆斯》、《中國早期油畫史》等。1995年策劃“上海油畫史回顧展”。1999年參與“東亞油畫——覺醒和發展”展覽及學術活動。2000年編著《世界繪畫珍藏大系》(合作)獲得第十二屆中國圖書獎。2005年主持“十五”國家藝術科學規劃課題《中國早期油畫史》(結項),2007年主持“十一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藝術學項目《中國近代外籍移民美術史》(立項)。

內容簡介

《中國現代油畫史》通過大量詳實而生動的史實,對20世紀中國油畫進行深入而系統的專題性研究,主要通過相關的歷史線索,重點研究中國油畫的風格演變、第一至第三代油畫家的創作歷程,以及藝術思潮的演變等。本著主要以中國現代油畫本土化進程為研究脈絡,依託20世紀前期洋畫運動的歷史背景,重點論述了其中經歷的“寫實”與“理想”的美術教育端倪,“寫實主義”與“表現主義”的風格並存,以及“寫實主義抬頭”與“現代主義轉型”的精神深化,由此揭示出中國現代油畫的兩大文化融合模式:一是以寫實主義創作觀念和手法融合傳統藝術因素;二是通過現代主義的藝術表現性,實現中國傳統文化的精神回歸。本著作運用形式分析和圖像研究等方法,以此揭示20世紀中國現代油畫的本質——引進(“歐西繪畫流人中土”)和創造(“融人民族的血液”)。以此體現規範嚴謹的學術內涵,具有重要的創新程度和理論意義。
20世紀上半期的中國現代油畫發展(當時被習稱為“中國洋畫運動”),是近現代西畫東漸的重要文化現象,也是20世紀中國美術史的主要篇章。其主要通過第一代和第二代中國油畫家的努力探索,將“外來畫種”轉變為“民族血液”,逐漸形成了文化引進和文化創造的並存的藝術實踐。中國現代油畫的歷史發展,逐漸以中西融合發展演變的面貌,體現著20世紀中國美術應有的現代性特質。
自20世紀初期以來,先後於不同時期留學歐洲和日本的中國藝術家,自覺地將西方美術作為文化引進的對象,其以現代美術教育為核心,並通過社團、展覽、美術刊物等一系列藝術活動,大面積地將西方油畫的寫實主義、印象主義和現代主義進行移植和借鑑,並分別規劃出相應的融合本土文化,振興中國美術的方案。抗日戰爭的爆發,使得洋畫運動發生了重要轉變,強化了為人生而藝術和為藝術而藝術的論爭和關注。中國現代油畫的相關的本土化探索,以諸多藝術家的不同藝術實踐行為方式,潛在地出現在藝術範圍中“純正的基調”論爭和社會範圍中“民族精神”探索,相應呈現出對於中國現代油畫的不同價值取向。

目錄

序部 東方既白
上部 宏約深美
一 1906年:兩件重要的事情
二 南北線:“前夜的情調”
三 寫生革命之一:新畫法
四 寫生革命之二:私立西洋畫科
五 寫生革命之三:國立藝術教育
六 結語一:習作之美——寫實與理想
中部 為藝術戰
一 1929年:歐洲派和日本派對峙
二 江南帶:“潮流湧起更大的波濤”
三 純正基調之一:盡形之性
四 純正基調之二:介乎最精確和最散漫之間
五 純正基調之三:色、線、形交錯的世界
六 結語二:風格之戰——寫實主義與表現主義
下部 勇猛精進
一 1937年:大震盪中漸次變形
二 西部風:“中國繪畫氣派的遠景”
三 融合新機之一:中西兼能
四 融合新機之二:為大眾而藝術
五 融合新機之三:現代中國繪畫藝術與現代世界藝術合流
六 結語三:精神之進——寫實主義抬頭與現代主義轉型
續部 民族血液
附錄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