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人民代表大會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和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的基本政治制度;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以及建立在基本政治經濟制度上的其他政治制度,經濟制度,文化制度,社會制度。堅持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就是要堅持把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和其他各方面機制體制有機結合起來,堅持把國家民主制度和基層民主制度結合起來,堅持把黨的領導,人民當家做主,依法治國有機結合起來。

深入認識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不是抽象的,不是籠統的,而是具體的,是在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等各個領域形成的一整套相互銜接、相互聯繫的制度體系。具體而言,由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根本政治制度、基本政治制度、法律體系、基本經濟制度以及在此基礎上的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等各項具體制度組成。是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認識的進一步深化,也是我們黨對世界社會主義發展的重大貢獻。胡錦濤同志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90周年大會上明確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是當今中國發展進步的根本制度保障,集中體現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特點和優勢。”

在政治領域,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以及基層民眾自治制度等是我國的基本政治制度。而且,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新實踐的法制體現。

人民代表大會制度是我國的根本政治制度,是我國的政體。近代的中國對於建立什麼樣的政治制度和政權組織形式有過長期爭論和激烈鬥爭。中國共產黨拯救民族於危難之時,而且不管在什麼時候,都緊緊依靠人民。因而,在新民主主義革命取得勝利後就確定新中國的國體是人民民主專政,政體是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從1954年正式建立以後,得到了不斷完善和發展,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建設不斷加強,人民代表大會發揮了越來越大的作用,人民民主在更大範圍和更深層次上得以體現。

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是我國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在長期的革命鬥爭和社會主義建設中形成和發展起來的符合中國國情的社會主義政黨制度,這一制度選擇與制度設計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和統一戰線學說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必然產物。中國共產黨與各民主黨派合作的基本方針是“長期共存、互相監督、肝膽相照、榮辱與共”。中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的重要機構,也是中國政治生活中發揚民主、達成共識、凝聚力量的重要形式。在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進程中,多黨合作與政治協商已經並將繼續發揮著重要作用。

民族區域自治作為解決國內民族問題的創舉,是國家的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區域自治的核心,是保障少數民族當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務的權利。實行這種制度,體現了我國堅持實行各民族平等、團結、合作和共同繁榮的原則。實踐證明,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把民族因素與區域相結合,把政治因素與經濟因素相結合,促進了新型社會主義民族關係的確立和發展,有利於維護民族團結、社會穩定、國家統一。

基層民主制度是社會主義民主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基層民主制度建設是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和社會主義政治體制改革的一項重要內容,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和重要保證。改革開放以來,隨著中國社會政治發展,全國各地城鄉基層民主不斷擴大,民主的實現形式日益豐富。目前,中國已經建立了以農村村民委員會、城市居民委員會和企業職工代表大會為主要內容的基層民主自治體系,讓廣大人民民眾享有廣泛的管理國家事務和社會事務的民主權利。

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健全社會主義法制,依法治國,是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重要目標。新中國成立以來特別是改革開放30多年來,我國法制建設取得了重大成就。一個以多個法律部門的法律為主幹,由多個層次的法律規範構成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它立足於中國國情,適應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需要,集中體現了黨和人民的意志。這是我國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史上的重要里程碑。

在經濟領域,我國實行了以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確立了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收入分配製度。同時,為有效發揮社會主義經濟制度的優越性,我國還不斷改革完善社會主義經濟體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這些都為解放和發展社會生產力,增強綜合國力,維護和促進社會公平正義,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提供了堅實的經濟制度支撐體系。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的所有制結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各種所有制經濟在市場競爭中發揮各自優勢,相互促進,共同發展。

我國的基本經濟制度決定了與此相聯繫的個人收入分配實行的是按勞分配為主體、多種分配方式並存的分配製度。按勞分配是社會主義的分配原則。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多種分配方式並存是收入分配製度的一大特點。按勞分配以外的多種分配方式,其實質就是按對生產要素的占有狀況進行分配。實行按勞分配和按生產要素分配結合的分配製度,有利於最佳化資源配置,促進經濟發展,有利於最廣泛最充分地調動一切積極因素。

在文化領域,我們黨十分重視文化建設,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前進方向。在社會主義建設過程中,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我黨根據社會主義文化事業的發展規律,逐步形成並不斷完善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戰略思想。一是提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根本任務,就是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科學發展觀,著力培養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公民,切實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質和科學文化素質。二是指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基本方針,即“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三是面對社會轉型期多元社會價值觀的存在,黨提出建設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會主義意識形態的本質體現,是我們黨的一面精神旗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精神支柱和力量源泉,是鞏固全黨全國人民團結奮鬥的共同思想基礎。

在社會領域,我們黨在長期實踐中不斷探索和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社會建設理論,著力凸顯社會和諧這一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本質屬性。十六大以來,黨對社會和諧的認識不斷深化,明確了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總體布局中的地位。黨的十七大提出,要加快推進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胡錦濤同志在“七一”講話中強調,推進社會建設,要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著力解決好人民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要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完善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制度安排,把促進就業放在經濟社會發展優先位置,加快發展教育、社會保障、醫藥衛生、保障性住房等各項社會事業,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加大收入分配調節力度,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努力使全體人民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這是全黨和全體中國人民的奮鬥目標,也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先進性的必然要求。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已經確立。然而,隨著國內外形勢的深刻變化,各種嚴峻的挑戰會接踵而來,因此,我們在堅持和鞏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前提下,要不斷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境的改革,繼續推進經濟體制、政治體制、文化體制、社會體制的改革創新,進而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自我完善和發展。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