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炭精畫

中國炭精畫

2003年8月,創辦“中國第一作文網”。 2009年3月12日植樹節,由張智華老師擔任總設計的“作文新天地中國作文教育大廈”,成功上線。 早年的“月份牌畫”,可以說是中國炭精畫的雛形,許多中青年人還比較陌生,也很少有人看見月份牌畫的真實效果。

1、“中國炭精畫”的由來

炭精畫是中國民間藝術,歷史悠久,源遠流長;而炭精畫新概念--“中國炭精畫”,則是

中國炭精畫欣賞:白石畫像中國炭精畫欣賞:白石畫像
當代少兒文化研究專家、湖北省書畫研究會畫家、青年作家、鞦韆網創始人張智華老師在90年代初期提出來的。炭精畫藝術效果非常奇妙,不僅細膩逼真,層次感強,還可以永久保存,不會褪色。張智華老師為了普及這門頻臨絕滅的民間藝術,曾經拜訪三省六個村莊的民間藝人,還專門參加了中國炭精畫第一人楊君明老師的炭精畫培訓班。後來,張智華老師用了三個月,為美術愛好者們編著了兩本“中國炭精畫標準教材”--《炭精畫基礎教程》和《中國炭精畫搜成集》,同時註冊了“tanjinghua ”域名,開通了“中國炭精畫線上”;給熱愛炭精畫的朋友帶來了切實的幫助。

2、炭精畫簡要介紹

炭精畫是我國古老的民間藝術,又名炭畫,是繪畫藝術的一個小支流,他來源於國畫,又區別於國畫。作為繪畫藝術,論其表現形式也屬單色繪畫範疇。論其獨特的塊面乾粉揉色運筆方法又不完全類同於素描。炭精畫是集藝術和實用性為一體的獨門畫派。
炭精畫是以炭精粉作為顏料,以擦筆、藥棉、橡皮等為繪畫工具的一種特殊民間繪畫形式。炭精畫重在寫實,以人物為主要傳情對象。以山水、花鳥、動物等作為技法表現的練習過程。其創作淵源依賴於攝影藝術,即先用攝影的方式構思創作,收集素材,再以炭精擦色,進行藝術加工與再現,從而達到創作的目的。至於炭精畫寫生,也屬於創作收集素材的一種形式。但工具上又有另一說。
炭精畫在表現形式上打破了素描所具有的那種線條排鋪明暗調子,而且炭精畫在寫實性上更優於調劑、調水、顏料的表現效果;尤其更強的立體感、豐富的色調層次、細膩逼真的表現效果等特點,博得更多美術愛好者的好評。
炭精畫也叫炭精擦像肖像畫,其來源於透明水色年畫,借鑑月份牌年畫技法,利用素描明暗調子的變化,發展而來的一種獨門畫派。
對於炭精畫的發展,在畫壇上被認為是民間藝術登不上大雅之堂,沒有市場,既然炭精畫發展到現在已經有很長的歷史,作為一種藝術表現形式,也有其存在和發展的形式和方向。炭精畫起初主要以人物肖像為刻畫對像,但現在由於彩色顏料的誕生(彩色擦粉)炭精畫不僅僅局限於畫人物肖像,還可以以山水、風景、花鳥、動物等為刻畫對像進行創作。只不過,由於局限於炭精畫的精度和細度,在起稿和謄搞上,需要時間和耐性。所以,仍然主要依賴於攝影取材,炭精藝術加工而進行創作。但這並不等於炭精畫只適合於畫像片,其實,炭精畫既可以獨立地成為一種形式和畫派,又可以和其他畫法相互結合達到另外一種效果(比如:月份牌年畫),也可以用炭精畫的表現形式借鑑其他畫種的表現技法來表現其他畫種的效果或除炭精畫和其他畫種的另外效果。
總而言之,炭精畫作為一種獨門畫派,目前因沒有系統的資料和書籍,而且每個畫家畫炭精畫其方法都不一樣,形式各異,目的又不同。

3、“中國炭精畫”提出者簡介

張智華,筆名作文獸,土家族。湖北長陽人。中學語文高級教師,文學教育工作者。20世紀70年代中期出生於清江河畔的長陽小山寨--一個從未出過名師的地方。
18歲經濟獨立,後來於1996年8月創立“新陽光作文教學流派”(又名:“新陽光作文教學新體系”);是古今中外108位文學家、教育家、書畫家、心理學家、成功激勵大師、思維學家、氣功大師的函授或面授學生!
學生時代開始發表文學作品,主習小說、童話、散文和詩歌,見諸各地書刊報紙、中文原創網站,公開出版近20本圖書及論著。
1996年秋天,辭職後借錢創辦了中國首家作文研究所--宜昌市新陽光作文研究所!下定決心終生致力於:“破解童心”。繼而又成立“全國新陽光作文教學新體系理論與實踐研究課題組”;出版了“新陽光作文系列課程標準教材”(共六冊)。
1999年8月,加入湖北省書畫研究會;是當時最年輕的會員。

張智華老師在兒文所張智華老師在兒文所
1999年9月1日,“新陽光作文網”落戶網際網路;同時購買了“3721中文上網服務”網路實名--新陽光作文。上線不到三個月,日瀏覽ip流量達到萬人以上。
2000年9月10日教師節,在全國首倡“陽光寫作”,並確立核心關鍵字--“智慧寫作,陽光閱讀”。 多年來,一直浸潤於“寫作教學研究和文學創作交流”領域。
課堂風格:激情、互動、幽默、創新!
10多年來,輔導中小學生一萬多人在各種刊物上發表作品,近100人出版個人作品集。
2003年8月,創辦“中國第一作文網”。
2005年3月12日植樹節,成立《三峽小作家》工作部;繼而成功策劃“新陽光作文杯全球華語少年寫作大賽”!每學年舉辦一屆。同年7月,《三峽晚報》組織記者較長期進行了全面報導。
2007年12月,因在作文教育領域有突出貢獻,榮登“三峽教育創新人物風雲榜”。
2008年,受中央教科所《讀寫算》雜誌社邀請,進行了為期一學年的寫作輔導講座。
教育、文化、出版、新聞界公認:“是中國最年輕的作文教育專家”、“全球最具引爆力的漢語作文訓練專家”。
2009年3月12日植樹節,由張智華老師擔任總設計的“作文新天地中國作文教育大廈”,成功上線。
2009年9月10日教師節,成功設計了全球最廣大中國兒童素質發展文化互動平台--鞦韆網,並確立:適合0-100歲富有童心的大小孩子。
現任職於:當代少兒文化研究所法定所長,中國少兒文化網總編輯,中國小作家協會理事兼三峽創作基地主任。

4、“中國炭精畫”源頭資料

早年的“月份牌畫”,可以說是中國炭精畫的雛形,許多中青年人還比較陌生,也很少有人看見月份牌畫的真實效果。
月份牌畫產生於2至30年代,當時上海的商家,工廠的老闆就請一些畫家畫廣告畫和海報宣傳自己的產品,於是就產生了以鄭曼陀,金梅生.李慕白,杭稚英,謝之光,金雪塵等一批比畫工筆畫還細膩的很富有立體效果的畫,稱之為月份牌畫,這種畫主要是以炭精粉為主,再用水彩顏料配合畫出來的。
這種畫,需要有耐心和時間才能畫出高水平的畫。一般每幅畫,至少要畫個把月,複雜的和效果更好的作品畫一幅花上幾個月畫完也是常有的事,早年畫月份牌畫的畫家幾乎都不在人世了,留下的原作作品就更難尋覓了,所以月份牌畫原作作品的市場價節節升高,1997年佳世得拍賣行在香港拍賣一幅:上海佳麗月份牌畫,以1.6萬美元拍出[約合13萬人民幣],三年以後,這幅畫再次通過拍賣行拍出3.8萬美元[約合人民幣35萬]現在就連印刷品的月份牌畫在八成新的品相都能賣到100元一幅,時隔10年,市面上更難見到月份牌原作畫,價值起碼上漲10倍都不止。如金梅生的作品[白娘子與許仙],[梁山伯與祝英台],[十八相送],[天仙配]等月份牌畫每幅價位500萬都不止,因為這種畫原作根本見不到。
由於過去的老月份牌畫家畫的作品存世極少,那時的月份牌畫作品有的在美術出板社.博物館和大收藏家手中,目前市面上是很難遇上月份牌畫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