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海軍新型作戰支援艦部隊

中國海軍新型作戰支援艦部隊中國海軍新型作戰支援艦部隊
海上對驅逐艦進行反艦飛彈再補給

圖文/李根成 饒燕文

信息化條件下的海上局部戰爭是拼消耗、比技術、搶速度的戰爭,油料補給、彈藥補充、信息支持,戰傷救護等戰場保障能否有力,直接制約著作戰的成敗。在1974年的西沙海戰中,由於沒有醫院船的戰時作戰支援,傷員不得不多次中轉和換乘到後方醫院,造成了許多不應有的傷殘。因此,在上世紀末,我海軍成立了自己的作戰支援艦部隊。在發展壯大的過程中,中國海軍的作戰支援艦船從初期的小噸位,專業化向現在的大噸位、綜合性發展。兩萬多噸的綜合補給艦已具備同時、多方向立體補給能力,多次圓滿完成艦艇出訪、環球航行、軍事演習等重大軍事行動的伴隨保障任務。筆者最近走入了中國海軍某作戰支援艦部隊,了解了這支新組建的部隊著眼未來實戰需要、積極探索訓改新路、有力地提升了部隊的遂行保障能力的發展歷程。

初春,寒潮過後的南海。組建不久的中國海軍某作戰支援艦部隊迎來了一次嚴峻的考驗:為了檢驗作戰支援部隊的真實水平,上級要求部隊組成支援編隊參加聯合作戰演練。

儘管部隊組建不久,但所屬艦船都是由以前各個單位的勤務艦船部隊轉過來的,相關訓練要求都有明確規定,只要按照規定去做,完成任務理應不成問題。然而,“戰鬥”打響後,當補給艦經過長距離海上奔襲到達指油料補給時,意想不到的事情讓雙方措於不及:補給艦的受油接口與受補船的型號不相匹配,補給無法進行。

接下來的拖船對“戰損”艦拖帶中,當拖船好不容易將拖拉用的繩索伸到“戰傷”艦時,雙方折騰了一、兩個小時硬是連不上,因為對方根本不知道到底拴哪好。待到拖帶時,又發現牽引的繩索太細,無法滿足實際需要,隨時可能出現拉斷危險。至於錨地飛彈再次裝填演練,更是因預先協調準備不夠周全,臨到實施時,才恍然發現飛彈吊粱沒有帶…演練被迫宣告中止。

演練結束後,這個部隊進行了認真反思。原來,部隊組建以前,儘管上級賦予了補給艦、拖船等勤務艦船作戰支援的使命任務,但平時除了完成碼頭、港灣、島礁的油水補給、拖帶等勤務保障外,他們從未與戰鬥艦艇進行過實際訓練。就是嚴格的艦長合格考試,也只是輔助船內部相互模擬。 ’

針對這種訓練上的瓶頸,部隊組織人員分頭到水面艦艇、潛艇、陸戰隊等被保障的部隊開展調研,認真查找作戰支援與戰鬥艦艇、保障對象協同訓練的問題。隨後通過加強與戰鬥艦艇、作戰部隊相互間的“切磋磨合”,實現了保障與被保障之間從“單打獨鬥”到“親密無間”。

補給艦對潛艇油料補給,干擾船緊急救護,拖船對戰損艦實施拖帶……在前不久的實裝演練中,這支部隊的補給艦, 醫院船、偵察船、油船、拖船、電子干擾船等10餘艘艦船組成作戰支援編隊,與驅逐艦、護衛艦、潛艇、快艇等戰鬥艦艇並肩戰鬥在遼闊的海戰場上。

“作戰支援艦部隊雖然成立時間短,但卻發揮了重要作用,真不愧為海軍艦艇部隊中的一支新軍。”現場觀摩後,海軍的首長這樣評價。

深秋,一場帶有實戰背景的“紅藍”對抗打響了。在這場模擬信息化條件下海上實戰背景的大規模演練中,這支部隊的補給艦、偵察船、電子干擾船等作戰支援艦船,分別組成運輸群和信息支援群,配屬到“藍軍”驅護艦編隊中間,與裝備精良的“紅軍”某新型驅逐艦進行“生死對決”。演練中,“藍軍”編隊通過支援群提供的信息支援,比對方提前數分鐘實施了飛彈攻擊,。紅方”某新型驅逐艦未來得及反應便“灰飛煙滅”。

部隊領導告訴記者,別看部隊組建時間不長,但卻在信息化建設的高起點上邁步,且一年一大步,三年一跨越。近年來,部隊支援艦船年年參加總部、海軍和艦隊組織的大型實裝演練,探索出了一個又一個作戰支援的新戰法。

這個部隊是海軍編制體制調整改革中誕生出的新型艦艇部隊,從組建干擾船、補給艦、醫院船、油船、拖船等數十艘型號的艦船。如何整合現有資源?部隊本著敢於吃“螃蟹”的探索精神,按照擔負任務的不同,創造性地將編隊分為綜合補給群、信息支援群和救援保障群,以群為單位對戰鬥艦艇進行作戰支援,從而有效地解決了“各自為戰”的訓練局面。

作戰支援艦也是作戰艦船。海上作戰支援行動,特別是遠岸作戰行動,作戰支援兵力容易成為“敵方”的重點打擊目標,在自身防衛能力薄弱的情況下,如何提高作戰支援編隊的生存能力,足部隊提升遂行保障能力的又一個重點、難點課題。為了探索新的訓練模式,他們在海軍支援艦部隊首次組織丁多類多型支援艦編隊混合演練,首次進行單艦船對空射擊訓練,有效地提高作戰支援艦部隊的防禦能力。為了強化一體化、信息化海上作戰支援的訓練步伐,近年來,他們還成功地將電產偵察、電子干擾,電子對抗等信息化手段引入海上補給、援救,拖帶等傳統的訓練之中,實現了保障能力的不斷躍升。

這支部隊先後數次將所屬支援艦船拉到大海深處,與保障對象進行了系統的海上作戰支援演練,開創了艦艇部隊錨地飛彈裝填、海上緊急救援受損艦艇、海上醫療救護與後送、潛艇傷員換乘等多課題、多方向、多艦種作戰支援演練的多項先河,為未來海上作戰支援保障探索了新的路子。

這年7月,中國某海域,數艘戰鬥艦艇燃油“告急”。接到指令後,由地方民用油船和軍用補給艦組成的聯合支援群,迅速趕赴指定海域,快速對受補艦艇實施了油料補給。本已“彈盡糧絕”的戰鬥艦艇得到補充後,又精神抖擻地重返戰場。

據這個部隊介紹,由於戰時對作戰支援需求最的增大,僅靠成建制的作戰支援部隊根本無法滿足戰爭需要。通過徵用民船.改造民船,成為解決海上作戰支援力量不足,加強海上機動後勤保障的重要途徑。這一演練的成功,不僅刷新了海軍利用民用船舶對作戰艦艇實施燃油實補的歷史紀錄,更為建立平戰結合的軍民體化保障探索了新的路子。

艦艇再大,油水總要用完;裝備再好,戰場總有損傷,海上作戰,油水補給、彈藥補充、信息支持、戰傷救護等戰場保障是否有力,制約著戰鬥的進程和結局。放眼未來海戰場,他們把加強與地方民船協同訓練.作為提升作戰支援能力的重點科目來訓。

徵用地方民船搞訓練,這種訓練模式以前從未搞過,能行嗎?與地方船舶訓練難配合,這一訓練科目上級沒作出要求,萬一出點差錯怎么辦?與地方聯演聯訓部隊要出數萬元的裝備改裝贊,支援艦部隊組建不久用錢的地方很多,何苦花這筆冤枉錢?……當部隊計畫徵用民船聯合訓練的訊息傳出後,立即遭到部分人的質疑。

民船的動員徵用,是海上後勤支援保障力量的重要補充。如果平時不訓練,如何能夠確保戰時擁有充足的作戰支援補充力量。為了戰鬥力,花點錢、擔點責,值得。為此,部隊先後10多次派人到駐地國防動員委員會、軍分區,海事局等相關單位積極協商,依託政策條文,終於與駐地某水運公司共同組織了民用油船對驅逐艦油料補給演練,為未來年地一體化海上應急作戰支援積累了經驗。

運用民用直升機對戰鬥艦艇垂直補給、對部隊傷員進行戰場救護,在未來戰爭中同樣有著極強的實用性。因怕出意外,訓練計畫遲遲不能實施。“平時貼近實戰,戰時才能打贏。”他們本著平時敢於擔風險,戰時才能出效益的求實精神,與某直升機公司在南海深處成功地聯演了民用直升機為驅逐艦垂直補給、民用直升機將驅逐艦傷員換乘軍隊醫療船及將危重傷員轉移岸基醫院的高難科目,改寫了海軍作戰支援艦部隊用地方直升機配合部隊戰場補給和傷員換乘的訓練紀錄。

中國海軍新型作戰支援艦部隊圖文:為海軍常規潛艇進行水面油料補給

為海軍常規潛艇進行水面油料補給中國海軍新型作戰支援艦部隊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