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FAST,Fleet Anti-Terrorism Security Teams)是一支專門為海軍提供艦艇安全保衛的特殊部隊。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隊員的選拔,是根據人員條件由海軍陸戰隊內部進行調派的,對人員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由於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屬於高風險性的作戰行動單位,所以部隊中沒有女性成員。他們更偏重於安全防禦方面的作戰戰術訓練,而不像海軍陸戰隊其他特種部隊那樣注重短兵相接的進攻戰術訓練。

成立背景

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FAST,Fieet Anti-TerrorismSecurity Teams)是一支專門為海軍提供艦艇安全保衛的特殊部隊。

1970年代末期到1980年代初期,海事平台的反恐任務得到了更多的關注,一方面是基於當時的世界局勢背景:針對美國和西方各國的反政府武裝以及反美活動的高漲,造成了美國海外地區頻繁受到來自各種恐怖勢力的恐嚇和襲擊,並且美國也為此付出了不小的人員傷亡代價:另一方面,打擊恐怖主義的特種作戰成為當時世界範圍內的主流趨勢,不斷完善自己的反恐作戰平台和加強反恐部隊的作戰能力成為當時美國特種部隊發展的主要方向。

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 美國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

當時的海軍陸戰隊和美國海軍同時進行著針對海事任務的反恐部隊的建立計畫,海軍下設的美國海豹特種部隊當時成立了“快速反應六隊”,而海軍陸戰隊雖然沒有建立起獨立指揮的反恐特種部隊,但是已經開始籌劃並分享海軍方面的反恐資源。1983年黎巴嫩貝魯特美國海軍陸戰隊軍營被炸事件暴露了美國軍方在海外基地嚴重的安全隱患。而其實早在1982年發生在美國駐德國軍事基地的齊格將軍被綁架案就已經說明了美國軍事基地自身防禦的漏洞和種種體制弊病的存在。幾次事件使得海軍和陸戰隊的司令官們感覺到不安和壓力,為此,海軍方面提出了自己的想法:與其被動等待恐怖分子襲擊,不如積極加強自己基地的安全防禦。因此一支由14人組成的高度機密的“美國海軍恐怖分子人員”部隊誕生了,軍方稱之為“紅細胞六隊”。在1980年代中期的一段時間裡,他們以恐怖分子的方式和手法,使用聲光模擬效果的“效果炸彈”先後模擬襲擊了數座“戒備森嚴”的海軍基地,由於這些“預演”事先沒有通知和警告,因而造成了不小的恐慌,演習的結果說明美國海軍基地漏洞百出的現實問題。後來,因為官方不喜歡此種“查缺補漏”的方式,這支部隊被迫在1990年代初期被解散了,但他們的模擬演習則充分敲響了警鐘,海軍陸戰隊也開始著手調查和研究相關的安全漏洞和防禦提升方案。在對不安全因素進行充分調查和評估以後,海軍陸戰隊官方認為當務之急是需要儘快加強安全保衛措施,同時針對美國海外基地的頻繁受襲事件,美國總統下令設定軍事力量加強安全保衛工作。海軍陸戰隊就是在這樣的背景和條件下於1987年成立了“艦艇反恐安全部隊”。

任務定義

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在創立伊始所擔負的任務被定義為:可以參與或者獨立執行防禦性作戰任務和軍事安全任務,以及重要軍事設施的安全保衛工作,也負責保衛停靠補給的核動力潛艇等一系列艦艇,同時接受海軍作戰部最高司令的直接調遣和指揮。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的人員數量僅有不到600人,他們不同於常設駐地的安全特種部隊,他們的任務是在24小時待命狀態下,隨時為受到恐怖威脅或者襲擊的軍事目標提供及時的安全保護,起到鞏固防禦和有效遏制恐怖分子進行進一步破壞和打擊的可能性,並對被襲目標重新進行防務評估,提高其防禦安全維護措施,進一步減小損失。

戰鬥經歷

1989年,艦艇反恐安全部隊1連受命部署於羅德曼海軍站(RodmanNaval Station)。這是一座位於巴拿馬運河上的美軍重要艦艇運輸中轉站,派遣部署的原因是因為該海軍站受到巴拿馬當地反美武裝的頻繁襲擊,後來據推測這些武裝人員很可能是古巴政府的特種部隊,他們試圖破壞該海軍站上的海軍油料庫。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在進駐以後很快重新構建了巡邏路線和巡邏區域,建立了新防線,並根據地形特點在附近的主要道路設定了哨卡和埋伏地,並在一次阻止反美武裝強行進入該中轉站的戰鬥中抓捕了部分反美武裝人員。

1989年12月21日,美軍對巴拿馬獨裁政府領導人諾列加政權實施了特種軍事行動,在整個行動過程中,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1連作為當天參加行動的海軍陸戰隊的一部分,與剛剛成立不久的美國海軍陸戰隊第2裝甲步兵營一起擔負起了海軍設施的安全保衛工作。

1991年1月初,在以美國為首的多國部隊打擊伊拉克薩達姆政權的軍事行動中,海軍陸戰隊派遣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進駐巴林,擔負起美國和其他盟國海軍基地和設施的安全警戒工作。巴林政府為艦艇反恐部隊提供了重武器支援和人員方面的配合,協助他們進行基地外圍的戒備和執勤工作。

與此同時,美國派遣海軍陸戰隊兩棲部隊在賴比瑞亞首都蒙羅維亞 執行代號為“利刃”(SHARP EDGE)的非交戰撤離行動中,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為當地的美國工作人員駐地和盟國使館提供周邊安全警備工作,使他們順利從利比亞境內撤離。

1993~1994年,美國政府意識到他們深陷在索馬里複雜的軍閥割據狀態的混亂政局漩渦中,決定撤離索馬里的所有地面部隊,包括8月底派駐的聯合特種部隊特遣隊以及更早在那裡參與維和行動的美軍部隊,僅在索馬里首都摩加迪沙留下一個美國政府的聯絡辦公室,以便隨時觀察索馬里政局的發展和變化。而聯絡辦公室以及工作人員的安全警備工作就交給了海軍陸戰隊的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後因局勢惡化,他們跟隨聯絡辦公室搬遷到了肯亞境內,1994年9月,他們撤回到自己的基地待命。

1995年初期,艦艇反恐安全部隊負責行動代號為“安全乘客”(SAFEPASSAGER)的轉移任務,將部分古巴移民從巴拿馬控制區安全地轉移到了關塔那摩灣。1996年末,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受命前往海地,為在那裡執行維和重建工作的美國海軍工程人員和空軍工程師提供駐地的安全警戒任務。

1996年6月25日,沙特宰赫蘭地區發生一起自殺性汽車爆炸事件,造成美軍人員傷亡,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對該事件做出快速反應,在10小時內派遣了一支特遣部隊從本土到達了沙特出事地點,並很快對周邊情況進行大致了解後,加強了警戒工作以及重新部署該地的安全守備力量,保證人員的生命安全。

2000年10月12日,停泊在葉門亞丁港的美國“科爾”號飛彈驅逐艦遭到了恐怖分子炸彈襲擊,導致船體右舷進水,並發生傾斜,17名人員遇難,還有幾十名人員受到不同程度的創傷。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在最短時間內抵達該艦,並根據艦艇地域環境和特點,利用他們手中的輕武器構築了一個簡單的環形輕武器防禦陣地,保證該艦免於受到恐怖分子第二次打擊。很快,駐紮在附近的海軍陸戰隊第13遠征軍前來增援,並進一步控制事發地周圍的情況。其中一部分艦艇反恐安全部隊人員跟隨“科爾”號開入外海,等待拖船將其運回美國本土母港,另外一部分人員則進駐亞丁港內,對海港進行徹底的安全防務評估,並加設雙崗哨以及加強基地周邊的巡邏工作。雖然此事件驗證了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對突發事件的快速應急處理能力,但還是從側面暴露了美軍海外駐地的安全隱患,因此海軍作戰部成立了“美國海軍機動保全部隊,以加強鞏固安全守備職能。

訓練和編制

人員選拔

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隊員的選拔,是根據人員條件由海軍陸戰隊內部進行調派的,對人員素質的要求相對較高。雖然美國海軍陸戰隊安全部隊允許女性參與日常的保全工作,但是由於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屬於高風險性的作餞行動單位,所以部隊中沒有女性成員。

課程設定

被派遣加入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的受訓人員需要首先完成標準的步兵學校相關基礎課程。然後進行安全防務課程學習,該課程在維吉尼亞州的切薩皮克安全防務學校進行,對於軍士以上的軍官陽指揮人員需要延長22天的團隊和指揮果程內容學習。所有人員還要學習專業方務射擊知識。與常規射擊不同的是,每個人都要同時掌握手槍和霰彈槍兩種基本武器的射擊技巧,另外還要學習“房間清掃”戰術(即近距離室內小隊射擊戰術)等內容。最後還將接受為期5周的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定向訓練,受訓人員將針對艦艇等一系列真實的環境展開模擬實戰訓練課程,訓練內容多為小隊的近距離作戰以及使用武器的實戰訓練。

任務分配

駐紮在美國本土的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由500名士兵和20名軍官構成,共劃分為11個戰術排,其中6個排組成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第1連,其駐地為諾福克海軍任務基地,另外5個排組成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第2連,駐紮在維吉尼亞州的約克鎮海軍武器中心基地。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隸屬於美國海軍陸戰隊安全作戰營,這個營是海軍陸戰隊中任務定向最為多樣化的一支部隊,涉及了從反恐戰術到人員受訓定向培養等多方面的內容,擔負著美國全球範圍內海軍基地和駐地設施、人員的安全保障工作,以及各個駐地可能存放的戰略核武器的保障工作。海軍陸戰隊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除受海軍作戰部長領導之外,直接聽命於美國大西洋艦隊指揮官的委派,在最短時間內對突發安全事件做出反應。除了本土基地的駐紮以外,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還選擇了3個地方作為自己的臨時海外駐地:日本沖繩、巴林、義大利。每個地點都駐紮有3個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快速反應排,可以在增援部隊到達之前進行緊急安全事件的處理和安全防衛。這3個駐地的快速反應排每6個月就會與駐紮在本土的部隊進行任務交接輪換,而駐海外的這些快速反應排直接接受該地區美國艦隊司令官的調遣。

內部建制

執行任務 執行任務

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內部的建制劃分為:最高指揮決策層、標準警戒排和火力支援排。其中最高指揮決策層負責對全球範圍內的美軍安全保障設施進行監控和應急處理,並對緊急事件設定派遣和快速反應部署方案;每個艦艇反恐安全部隊連包括4~5支標準警戒排,每個標準警戒排由2名指揮人員和至少48名隊員組成。他們又細分為2個警戒小隊,各由1名指揮人員負責。火力支援排主要負責該連的支援性武器的操作,包括29人負責的班組支援武器;7人負責的60mm步兵迫擊炮;13人負責的班組壓制火力。這兩個艦艇反恐安全連中,各有一部分人員被派往維吉尼亞的海軍訓練中心進行“精確射手”課程訓練,海軍陸戰隊常自豪地稱自己擁有世界上最棒的狙擊手。

防禦戰術

戰術訓練

由於艦艇反恐安全部隊是針對安全防禦所暴露的問題和隱患而組建的,所以他們更偏重於安全防禦方面的作戰戰術訓練,而不像海軍陸戰隊其他特種部隊那樣注重短兵相接的進攻戰術訓練。

曾經擔任艦艇反恐安全部隊指揮人員的馬克·布瑞克利對外界多次強調:“也許你們所看到的反恐部隊都是充滿了神奇色彩——用不同辦法強制進入目標,踢開門,然後射擊所有持械的危險分子,解決問題,清掃房間。但是對於艦艇反恐安全部隊來說這一切都太不切合實際了,我們不是好萊塢電影裡蘭博那樣的特種部隊人員,我們承擔的任務是阻止和防禦恐怖分子的襲擊。”

艦艇反恐安全部隊不是依靠全部的近距離作戰來解決實戰問題,而是通過採取相對措施來防止某一地域受到恐怖分子或者其他敵對勢力的襲擊。這就說明他們更擅長在軍事設施附近用最快的速度建立固定火力支援點和臨時的區域環形防線,保證目標全方位的安全,同時對原有的安全措施進行調整和增強,包括對崗哨數量和人數的設定,對重點出入地段的預先埋伏和專業人員的巡邏搜尋,還有就是對潛在危險地區的建築物或者艦艇設施進行“近距離作戰nI睦質的“房屋打掃”工作。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的最大戰術作用就是在最短的時間內做出反應,並對局勢採取控制或者提高原有的安全防禦水平。在完成鞏固防禦的任務後,他們或是被前來增援的其他部隊所頂替,或是協同增援部隊進一步控制該設施附近地域,在安全局勢穩定後撤離該地區。

服裝標準

根據艦艇反恐安全部隊的任務需要,他們在穿著方面沒有過多的特種連體服一類的任務服裝,而只是和標準陸戰隊員一樣使用配發的海軍陸戰隊新型迷彩制服,同時由於他們處於突發事件的第一線,所以,在個人防護裝備方面使用海軍版的單兵防彈背心,或者使用海軍陸戰隊配發的FSBE型防彈背心。由於他們的任務經常會涉及水面艦艇和港口碼頭等設施,所以每人都配備具有快速釋放功能的救生衣和緊急呼吸裝置,以保證人員落水後的生命安全。他們每人還配備有直升機繩降保護系統和相應的使用工具。

武器裝備

手持霰彈槍 手持霰彈槍

在武器裝備方面,艦艇反恐安全部隊並沒有強調列裝美國特種作戰模組計畫的M4A1卡賓槍,而是將海軍陸戰隊配發的M16A2步槍作為基本的單兵武器。有些隊員在M16A2步槍上加裝了訂做的瞄準鏡和槍掛榴彈發射器以提高步兵面殺傷能力。艦艇安全部隊根據海軍陸戰隊的統一規定配裝M9手槍,後來根據任務的需要,他們配發的槍型均可以選擇安裝戰術燈等配件。在單兵近距離壓制火力方面,他們還配有雷明頓700型霰彈槍和新近列裝的貝內利霰彈槍,並且根據任務需要,其配發量遠遠超出了其他部隊的基本使用數量。他們選擇了DMR狙擊步槍作為狙擊手的專用武器,其精度和打擊效果完全能夠勝任防禦性任務要求。

艦艇反恐安全部隊往往需要獨立構築起火力結構完整的環形防線,這就要求在他們的武器配置中有小口徑的班組支援武器和大口徑的壓制火力。他們裝備有M249 5.56mm班組支援武器以及M60 7.62mm通用機槍作為固定支援火力,還有白朗寧M2重機槍作為防守支援火力。在大口徑面殺傷武器方面,MKl940mm自動榴彈發射器、60mm迫擊炮以及88mm單兵反坦克火箭筒,成為步兵防守陣地的重要火力組成。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