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水文事業

水文事業的內容和任務是:積累水文資料,做好水文服務,進行水文研究,培養水文人才等。因此水文事業既是再種經濟建設特別是水資源開發利用的基本工作和前期工作,又為防禦自然災害、管理與保護水資源等提供重要信息。

中國水文事業歷史悠久。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以後的水文事業的發展大體可分為迅速發展、曲折前進、改革開發3個階段。

迅速發展階段(1949~1957年)

1949年10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次月成立水利部,並設定黃河、長江、淮河、華北等流域水利機構。隨後各大行政區和省一級相繼設定水利機構,機構內都有主管水文工作的單位。水利部起初設測驗司,1950年成立水文局。1951年,水利部的水文建設基本方針是:探求水情變化規律,為水利建設創造必要的水文條件。1954年,大行政區撤銷,省級水利機構內設水文總站,地區設水文分站或中心站。1956年,成立水利科學研究院,設有水文研究所和泥沙研究所。

在此期間,水文站從1949年的148處增至1 957年的2023處(不包括台灣省數字,下同);改進了過河設備,增強了測洪能力;編制了水文基本站網規劃:頒發了《水文測驗暫行規範》;開展了洪水調查;研製和生產水文儀器,滿足了測驗的需要。水利部組織了歷史水文資料的全面整編與刊印,資料整編技術有了很大提高。

1950年,水利部頒發《報汛辦法》,全國布設水情站386處,以後幾年又有大幅度增長。從1951年起,逐步開展洪水預報的研究和實踐。水文情報預報在1954年長江大洪水的抗洪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間,流域綜合規劃和水利水電工程建設極大地促進了水文計算工作,研究並提出了一系列水文計算方法。水文系統設立了一批徑流、蒸發、水庫、河口、河床實驗站,中國科學院地理研究所等單位開展了區域水文研究。

為工作急需,從1950年起,各單位開辦了一批短期水文幹部訓練班。1952年,華東水利學院創辦中國第1個陸地水文系。其他院校先後開辦了水文的本科班、大專班、中專班。

在此期間,中國先後向蘇聯、朝鮮、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國拍報跨國河流的水情,並進行其他水文交流合作活動。中國向蘇聯派遣了一批水文專業留學生,聘請蘇聯水文專家來華協助工作。

曲折前進階段(1958~1978年)

1958年4月,水利、電力兩部合併為水利電力部。1959年1月,提出“以全面服務為綱”的水文工作方針。同時,省級單位將水文管理權下放地縣,短時期內水文工作有所發展,但在19 60~1962年經濟凼難時期出現工作下滑。1962年10月,將水文測站管理權收歸省一級,1963年12月,又將主要管理權收歸水利電力部,扭轉了局面。1968年,水利電力部水文局被撤銷;1969年,水文管理權下放省一級,多數省又下放到地縣,許多地方水文機構被合併或撤銷;水文工作再次遇到挫折。1972年後,陸續有所糾正。1976年以後,水文工作走向恢復和發展。1978年,水利電力部成立水文水利管理司,省級水文機構陸續恢復。

此階段初期,水文站迅速增加,規劃的基本站網基本建成,1960年水文站達到3611處(資料刊入《水文年鑑》的有3365)。但在經濟困難時期大批裁撤,1967年、1968年又被撤掉一些,1968年有水文站2 559處,以後有所恢復。測驗設施水平和測驗質量也有較大波動。在此期間,兩次進行站網分析,兩次修訂水文測驗規範,站網規劃、測驗和資料整編技術有明顯進展。流量測驗所用的水文纜道發展到約2000處,雨量、水位自記站分別達到總站數的39%和48%。開始使用電子計算機整編資料。地下水、水質監測也有了新的進展。

在此時期,水文預報技術得到普及,預報項目也從洪水擴展到枯水、風暴潮、泥沙、冰凌、地下水、墒情等方面。水文情報預報在1958年黃河、1963年海河、1975年淮河等大洪水的抗洪鬥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1975年後,加強了傳遞水情的無線通信設施的建設,並開始研究和建立水文自動測報系統。從20世紀70年代起,研究用電子計算機翻譯和存儲水情電報,使用流域水文模型做水文預報。1959年前後,針對中小水利I:程建設水文計算的急需,各地普遍編制水文手冊。1963年,出版了《中國水文圖集》。70年代中,許多地方重新修訂水文手冊。在此期間,還開展了對防洪標準、可能最大降水和可能最大洪水的研究。

此階段初期,水文教育和水文科研都有所發展。中國科學院系統先後成立了水文、冰川、湖泊、沼澤等研究單位,水利電力部設立南京水文儀器研究室。在“文化大革命”中,水文教育被打亂,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被撤銷。1 976年以後,1977年成立南京水文研究所,1978年恢復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設泥沙研究所,次年成立水資源研究所。水文教育也逐步恢復。

從1 960年中蘇關係惡化後,中國水文界與其他國家交往很少。1973年,中國派員參加世界氣象組織成立100周年紀念活動以後,情況開始好轉。

改革開放階段(1 979年以後)

1979年2月,水利、電力兩部分開,水利部恢復水文局。1982年,水利、電力兩部再次合併,仍設水文局。水文管理權陸續上收,到1984年,水文管理權基本上收歸省一級水利電力廳。1988年1月,全國人大常委會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水法》(以下簡稱《水法》),同年3月,水利電力部提出水文工作的中心是貫徹《水法》,全面服務。隨後,水利部再次單獨成立,水文局改水文司。1990年,水文司對水文工作模式歸納為“站網最佳化,分級管理,技術先進,精兵I島效,站隊結合,全面服務”。1998年撤銷水文司,次年成立水文局(與信息中心重合)。90年代中,大多數省級水文機構改為水文水資源勘測局、水文局,地區機構改為分局、勘測大隊。

80年代前期,進行過較大范同的站網分析研究,1 979、1985年兩次提出水文站網整充實規劃。1988、1 989年分別提出了水質站網和地下水井網的專項規劃。站網陸續有所發展和調整。至1999年,有水文站3 657處(其中水文部門的3060處,其他部門的597處),水位站1 079處,雨量站13855處,實驗站125處,地卜.水測井11 528處。水文站測泥沙的1 438處,測蒸發的l 448處。水質監測站2760處(大部分與水文站結合)。另外,各部門還為本身的需求設立了許多專用站。為補充定位觀測之不足,水文及有關部門廣泛開展了水文調查工作。

測驗整編技術不斷改進。重慶水文儀器廠等單位生產各種水文儀器設備,基本做到自給自足。1999年底,全國雨量站中有普通自記設備的8000餘處,固態存儲設備的1300餘處。水位站中有普通自記設備的600餘處,固態存儲設備的100餘處。水文站測驗設備有水文纜道、纜車2000餘處,吊船過河索500餘處,浮標投放器700餘處,測船1000餘只(其中機動船近300隻),測流橋200餘處,以及各種測流建築物。全國有流速儀檢定槽10餘處,水質分析室有400餘處。在此期間,動船法、超音波法、積寬法等新的流量測驗方法已推廣套用,水文遙測、遙感和核技術也逐步開展。從1 982年起,對水文測驗規範進行全面修訂,並制訂了一批水文儀器標準。此期間還對測驗工作方式進行了站隊結合的改革,至1999年,實行站隊結合的水文站有1173處。1983年,編制出電子計算機整編水文資料的全國通用程式,1990年起,水文年鑑全用計算機整編存儲。80年代起籌建全國分散式水文資料庫,1990年全面鋪開,至

1999年,大部分流域和省級單位基本建成。水文情報預報的裝備和技術水平不斷提高。至1 999年,全國有水文情報站7584處,在防汛重點地區建成自動測報系統400多處。通信網路的建設也有很大進展。信息處理基本實現電報翻譯、圖表繪製、水情發布的自動化。創建了一些流域水文模型並推廣套用,開展了在線上洪水預報的研究和實踐。套用了新技術的水文情報預報在防汛工作中,特別是在抗禦1998年長江、嫩江、松花江大洪水的工作中,作出了新的貢獻。

在此期間,水文分析計算工作繼續為水利水電建設提供設計依據,並有許多新的研究成果。80年代中,有關水利部門組織編制短歷時暴雨參數等值線圖和《暴雨徑流查算圖表》,完成了歷史洪水調查資料的彙編刊印。此期間還制定了一些有關的技術標準。1979年開始進行全國第1次水資源調查評價。1981年完成《中國水資源初步評價》,1986年完成《中國水資源評價》。此項工作共選用了34萬站年的水文氣象資料,分析了降水、徑流、蒸發、泥沙、水質、分區地表水資源、主要江河年徑流、入海、出入國境水量等項目,並提出了成果。為全國農業區劃、水利規劃及其他國民經濟建設部門,提供了全國範圍的地表和地下水資源的數量、質量及分布規律和水資源總量等項資料。90年代中,水利部和一些省(自治區、直轄市)水利部門逐年編印《水資源公報》。

在此期間,水文教育與科研正常發展。華東水利學院改為河海大學,內設水資源水文與水環境學院。另外一些院校的水文、水資源、水環境等系或專業,繼續培養中高級水文人才。水利電力部專門成立了水文培訓中心,再流域或地方也採取相應措施輪訓中級水文人員和部分領導幹部。此外,在有關高等院校和科研機構設定了水文研究生名額,選派出國留學生、實習生和訪問學者,提高學術水平。截至1999年底,全國水利系統有水文職工25000餘人(不包括勘測、設計、科研、高教和其他部門的水文專業人員),多數受過水文的專業訓練或正規的水文教育。

1981年建立南京水利水文自動化研究所,開展有關研究。有關單位對三峽工程、南水北調工程的水文、泥沙問題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重要成果。90年代中,編纂出版了《中國水文志》。此期間的國際水文交流合作發展較快。中國的水文機構參與了世界氣象組織的水文委員會、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國際水文計畫(IHP)、國際水文科學協會(IAHS)、國際標準化組織明渠水流測量技術委員會等的活動。

1981年,中美簽訂水文合作議定書。1984年,在北京成立國際泥沙研究培訓中心。1998年,在南京成立國際水文水資源及環境培訓與研究中心。還有資料交換、互訪、援助建設等活動。在此期間,在水文機構內部推行崗位責任制、任務承包、目標管理。19 91年水利部頒布《水文管理暫行辦法》,1992年頒布《水文、水資源調查評價資格認證管理暫行辦法》,加強水文行業的法規建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